为规范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管理,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维护好移民群众利益,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监管,着力打造移民扶贫满意项目、阳光工程。
一是完善县级报账制。加强对村乡镇财政部门监督提醒,要求乡财政所将村账乡代管账户上的工程款直接支付到项目施工方。建立内审机制,每年不定期对各移民乡镇开展资金清查,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施工方账户。进一步推行阳光工程,移民项目要“村上墙”,制订公示模板,要求移民资金在村级财务公示,公示影像资料作为工程报账的附件,载入项目档案。
二是加大补助资金监管力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村干部法律意识,牢固树立移民资金是高压线的意识,严格按政策法规办理业务。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借助“互联网+监督”平台,及时公开项目信息。每年不定期入村审查移民资金使用、公开情况,确保移民资金账实相符,防止移民资金“跑、冒、滴、漏”。
三是准确实行移民人口动态管理。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压实工作责任,与村、镇紧密配合,确保移民人口动态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杜绝违规领取移民后期扶持补助情况的发生。
四是落实责任追究。对同一项目重复申报区级奖补资金的、未履行移民资金使用相关程序的、资金未专款专用的,实行“一票否决”,对项目管理履职不力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对弄虚作假,套取、截留、挤占、挪用移民项目资金等违纪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高效。
(顾军生)
一是建立供养标准动态增长机制。每年按不低于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确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2017年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7500元、每人每年6250元。对分散供养五保对象补助,实行按季度通过银行“一折通”社会化发放,确保五保老人生活有保障。
二是建立医疗救助保障机制。 财政全额资助五保老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看病住院实行“一站式”结算,同时县级财政给予五保老人政策范围内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100%的医疗救助,并定期组织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解决了五保老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保障了五保老人病有所医。
三是建立集中供养机构服务机制。按在院供养对象不低于1:10的比例配备工作人员,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财政缴纳养老金、医疗保险金,所需经费年初纳入财政预算。每逢重大节日,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对五保老人进行节日问候,为他们送去生活急需品,让老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张梅林)
近日,江西省宜丰县采取三项措施,首次在全县乡镇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旨在从源头解决对扶贫领域资金和惠农补贴动脑筋、伸黑手问题,建立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有效遏制基层腐败发生。
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及时成立由县财政局牵头、金融办、银监、人民银行等部门参与的乡镇“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治理过程中的衔接沟通和相关数据的审核上报。同时要求各乡镇(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精心制定方案,明确方法步骤。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治理对象是全县16个乡镇(场)人民政府及其所辖的各站、办、所。检查范围包括2015年以来各项 “小金库”的收支数额,以及2014年底“小金库”滚存余额和形成的资产。整个治理工作历时7个月,分自查自纠、重点检查、省市抽查和整改总结四个阶段有序展开。
三是落实政策规定,严格执纪执法。专项治理要求乡镇自查自纠面达到100%,县确保重点检查面不低于30%,“零报告”乡镇必查,必要时延伸检查村级财务。坚持“自查从宽,被查从严,严肃纪律,区别对待”原则,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到资金资产处理到位、财务会计整改到位、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到位,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彭熠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立足高质量发展,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巧用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加快推广运用PPP模式破解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建设资金瓶颈难题上积极探索,初步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共赢。
首先,健全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一是建立区级PPP协调管理机构。成立了夷陵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PPP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财政部门PPP中心切实发挥牵头作用。二是出台办法规范操作。出台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印发了《夷陵区PPP项目操作流程说明》,对PPP项目操作流程进行细化,明确了推广运用PPP模式的基本框架。三是业务培训提高能力。多次组织筹办PPP模式专题业务培训 (含2次国家级、2次省级),不断提升政府对PPP模式的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四是专家把控节本增效。聘请上海济邦咨询公司对全区PPP项目及推广进行专家把控,从PPP项目筛选储备、“一案两评”评审审核、日常性政策咨询等方面,协助全区PPP管理中心对项目进行把关,提高项目整体水平和质量,促进PPP项目规范、节本、高效实施。
其次,聚焦项目,打造可复制推广的PPP模式。一是构建充实PPP项目储备库。自2016年底建立区级PPP项目库以来,每半年根据全区公共服务领域建设需求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截至2018年4月底,入库项目达22个,涵盖市政、交通、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规划总投资241.34亿元。二是积极申报试点示范。严格根据财政部文件要求,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和实施机构,规范申报材料,完善PPP综合信息平台系统项目资料,做到格式统一、资料规范。截至4月底,1个项目被纳入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库,3个项目被纳入国家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三是大力推进示范项目落地。为加快项目落地,区政府适时召集相关部门召开项目推进会,对重点任务和推进责任进行细化分解,要求项目主管部门按照“快”和“实”的工作要求,制定项目进度时间表。截至4月底,除夷陵区生态环保项目正在进行合同谈判,夷陵区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项目、夷陵区文化中心(四馆合一)建设工程和二二公司棚户区改造配套工程等3个项目均已签约并进入实施阶段。
最后,精细管理,确保示范项目全生命周期规范性。落实管理责任,强化动态管理,开展定期评估,杜绝以PPP名义变相融资、“赶进度、轻质量”等行为,确保示范项目全生命周期规范运作。一是落实示范项目管理责任。各项目实施机构为项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区财政局PPP管理中心负责监督指导项目规范实施、信息公开等工作,并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项目前期论证、采购、执行、移交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监督项目各参与方切实履行合同义务,确保项目规范运作、顺利实施。二是强化示范项目动态管理。对于项目名称、实施机构、合作内容、总投资、运作方式、合作期限等核心边界条件进行动态管理,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严格把关新入库项目,集中清理已入库项目,全面核实项目信息资料,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予以规范和完善,不断提高项目管理库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
截至4月底,夷陵区采用PPP模式建设的项目共4个,总投资规模20.8亿元,民营资本投资额度占比达到60%。其中,二二公司棚改配套PPP项目被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推介项目,承建单位投资占比达95%;夷陵妇女儿童医院、夷陵文化中心项目、生态环保项目入选国家财政部第三批、第四批示范项目,社会资本投资占比分别达87.3%、95%、95%。
(段万兵 夏义新)
近日,江苏省沭阳县财政局开展了“财政基础工作”和“作风建设”双提升活动,针对“四风”问题的新形式、新动向,重点解决部分干部职工在工作上警惕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制度不落实,缺乏监督,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上把关不严、审查不细,不能正确认识和运用手中权力,廉洁自律意识不强等问题,采取六项措施,健全廉政防范体系。
一是建立权力清单。由该局督查办牵头,全面梳理局机关各科室、各财政所每名干部职工、每个岗位环节权力事项,明确职权范围,划定权力约束,在范围内行使权力。
二是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该局对廉政风险点进行逐项排查,具体对权力运行的关键领域、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加强制度管理和监督约束,确保风险防控措施具有较大的针对性。
三是建立议事清单。该局实行议事制度,完善党组会议议事制度及“三重一大”事项会办制度,明确议事职责、议事规则、议事范围、议事程序及议事要求,推进党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提高决策的水平和效率。
四是开展警示教育。该局在重要的时间节点,积极开展观看警示片、上廉政课等方式的廉政教育活动。
五是建立财政纪律巡查制度。针对问题突出的领域、科室和财政所,群众反映强烈、带有共性的问题,适时采用“点穴式”检查、杀“回马枪”等措施,进行专项检查。
六是建立“四必谈”制度。通过提拔任前必谈、岗位变动必谈、反映问题必谈和固定每月必谈,深入实施“四必谈”制度,加强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