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玉泉,陈小飞,王海东
(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山东青岛 266041)
航空母舰区别于其他类型舰船的显著特点是拥有大量保障航空和航空作战的装备,如何对航母装备进行有效的装备技术保障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深入探索的问题。实际上,单纯的舰船装备和航空装备技术保障都有自己成熟的保障理论和保障制度,舰船装备“五大三粗、皮实耐用”,这些装备一般延续了经过长期检验形成的成熟设计制造和维护思想,日常维护较为简单,且主要进行故障的事后维修,较少进行预防性维修。而航空装备则拥有很多精密敏感部件,而且航空装备技术保障的好坏事关装备安全、人员安全和战斗胜负,所以要严格按照计划和规定进行预防性维修和定期检验。借鉴美军航母装备技术保障经验和我海军航空装备技术保障理念和理论,讨论提出进行航母装备技术保障的若干思考。
(1)美国海军航母通过维修分队维修小组、维修支持分队、中继级航修队、航母与现场服务分队等队伍丰富的技术保障手段,舰上各中队全面负责本中队对应装备的技术保障工作,中队下设维修控制分队、维修质量监管分队、维修支持分队和维修器材管理分队,分别对应负责本中队各舰员级维修任务的进度控制、质量监管、任务支持和器材管理。
(2)美国海军航母装备维修分为预防性维修与修复性维修。其中,修复性维修即应急维修,应急维修由舰上维修力量完成。某一系统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一般包括预计维修节点和具体维修工作两方面内容,而修复性维修任务控制仅包括维修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1)为了保证严格落实舰船装备技术保障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规范,美海军开发应用维修与器材管理系统(Maintenance and Material Management System,即3M系统),并以信息化的3M系统为核心,严密整合了维修计划与管理、维修控制、维修质量监管、维修协调、维修器材供应与管理等环节,旨在为舰上和岸上技术保障部门提供所有舰载系统和设备的维修计划、维修进度安排、维修行动控制和维修实施方法,最大程度地保证系统和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
(2)使用3M系统进行技术保障的具体体现是,航母上每一个维修控制分队和维修工作组都有自己的维修需求状态板。其中维修控制分队的维修需求状态板,包括所在中队近期将要开展的全部预防性维修任务,由专人进行更新;维修工作组的维修需求状态板,包括组内近期将要开展的预防性维修任务,一般由维修工作组组长或其指定的助手更新。维修控制分队和中队内各维修工作组的维修信息通过3M系统保持同步。通常情况下,开展某项预防性维修时,维修工作组将该任务最新进展及时通知维修控制分队,维修控制分队更新任务信息,并将相关信息通知质量管理分队和维修支持分队,这些分队根据维修控制分队提供信息开展相关工作。
(1)现行的维修指导思想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以可靠性为中心的航空装备技术保障,是根据装备及其机件的可靠性状况,以最少的维修资源消耗,运用逻辑决断分析法来确定所需的维修产品和项目、维修方式或维修类型、维修间隔期和维修级别,制订预防性维修大纲,从而达到优化维修的目的。主要有:定时拆修(报废)、潜在故障视情维修、检查排除隐蔽功能故障、预防性维修、动态更新预防性维修大纲。
(2)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指导下,预防性维修意义重大。预防性维修内容的确定是在对大量维修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逻辑决断、故障后果分析、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工龄探索等科学方法,在航空装备设计、研制阶段开展分析,在航空装备使用保障阶段进行修改完善,从而有效控制航空装备的使用可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航空装备更加趋于智能化、复杂化、信息化和体系化。航空装备越复杂、越先进,其技术保障就越需要先进的维修与科学的管理,其中最重要的是航空技术保障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是为制定和达到装备及其维修质量标准所采取的管理技术、手段及其相应的管理过程。包括质量监督、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审核4个过程。航空兵部队均施行的专职质量检验员制度,开展事先预防与事后检查相结合、以事先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工作。其中,机务中队质量控制师在中队的领导和大队质控室的指导下负责本中队质控工作的实施和管理,而质控室则制定和参与制定质控室工作计划、航空装备使用计划、航空装备修理计划和专项工作计划。
(2)质量管理工作围绕全面质量管理来开展,特点是:①注重档案管理,包括人员技术档案、保障设备档案、维修能力档案、技术革新档案,对信息收集与处理、表报与登记也有明确规定,确保任何维修工作都能准确追溯维修时间、人员和结果等情况;②严格质量检验制度,以飞机维护规程、技术通报、工艺规程及图纸等技术资料为依据,逐项检查,分项签审,并由专业检验师进行检验;③常态化信息更新与技术通报,对搜集到的航空装备实力信息、航空机务保障信息、航空装备可靠性信息以及航空机务工作的其他信息,通过规定程序加工、处理、存储后,由质控室向军内有关单位提供航空机务信息,对收到的技术通过信息则由质控室输入计算机并填写登记本,经规定程序审查后逐级下发并督促落实;④部件的寿命控制贯穿始终,机务大队质控室对所负责控制的有寿机件实施全程控制,准确掌握寿命期限,及时下达换件指令,了解到寿机件更换情况,建立新的控制周期;⑤规范化的定期检修,在装备使用到一定的时限(次数)后实施预防性检修,主要检查装备的技术状况,查找装备、机件的故障和缺陷,保证装备能在下个周期内也能正常使用;⑥严格落实维修工作读卡制,严格的读卡制确保维修作业有章可循,同时也有规范的程序对工卡进行修改,确保了工卡对维修工作的准确适用。
(1)技术保障信息是指航母装备使用、维护以及技术保障相关的计划、实施与结果等环节的数据、记录和文档。目前舰上信息搜集分散,没有形成统一标准,不仅不利于对航母装备技术保障的宏观把握,也不利于各部门对负责装备精确的开展技术保障,更为信息系统建立和推广应用设置了壁垒。
(2)加强并规范技术保障信息搜集和记录,①加强航母装备技术保障实践与总结,进一步将航母装备技术保障扩大到实战背景下全系统、全流程、全要素的保障工作,充分分析整理通过实践积累的经验和数据、归纳得到的方案和策略等,形成科学规范的数据和信息搜集记录标准;②完善舰上装备技术保障的技术通报,我军航母部队建设起步晚,各型装备和装备技术保障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完善,需要使用单位、研发单位和管理单位密切协调、动态更新、层层反馈和迭代递进,所以建设技术通报制度十分必要。
在信息系统筹划和研制中,应考虑航母装备具体特点,例如,对台站分布、区域权限、界面形式等要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系统好用与管用。站在技术发展的更高层面,该系统还需要借鉴大数据分析的理念和方法,依托部门信息录入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提供航空保障系统装备保障大数据的搜集、统计和分析工具,支持根据不同领域数据关联分析提供潜在故障预警的评估模块。意义及要求如下:
(1)是大范围搜集整理技术保障信息的重要平台。航空保障系统囊括了众多的装备,对航空保障系统进行管理、使用和维护会涉及大量的任务计划、过程记录、进度与质量控制、备品备件统计等工作。因此,亟需对这些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依托信息系统全面搜集各环节信息,从而在总体上把握和控制航空保障系统装备保障的计划、实施、过程控制等环节,也便于对航空保障系统装备的保障特性进行归纳分析,形成针对性的预防性维修方案。
(2)是严格落实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管的必备手段。信息系统可以采用服务器-客户端的体系进行实时、并发的作业与数据处理,能够对技术保障相关训练与使用活动、日常维护计划、预防性维修计划、维修作业、维修数据记录、维修控制、维修质量监管、器材与备品备件管理、维修协调管理等进行全面有效覆盖。
(3)需要对信息系统和舰船装备进行不断的迭代更新。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可以对装备进行信息化处理,加装必要的传感器,为后续数据分析和保障计划制定提供更广泛的大数据支持。机关、部队和研发部门应加强协作,密切沟通信息产品使用情况,迅速根据反馈意见优化更新信息产品,在不断的迭代发展中使信息系统界面更加友好、功能更加全面、系统更加稳定。
(1)装备故障等级研究。航空母舰上拥有众多的装备,但各型装备的重要性、复杂程度和可能故障形式大相径庭,例如,局部故障、整机可用;局部故障、整机不可用等。因此,需要开展故障等级研究,建立各装备故障等级数据库,为分类分层级开展装备保障提供计划依据,也能为后续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2)航母装备故障机理研究。故障机理研究主要研究舰上装备本身的故障规律、故障数据、故障树、故障风险和等级等问题,此外还要考虑舰船海上作业环境、航空保障任务等对航母装备故障的影响问题。
(3)航母装备故障预警研究。基于现代故障预警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在分析实践数据和故障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分析提供航母装备故障预警信息,从而指导各部门及时开展针对性保障工作。
(1)可以考虑增设专业的高级维护力量,它不同于各部门各中队的维修班组主要从事舰员级维修和简单的装备技术保障工作,专业维护力量可考虑针对不同类型装备故障强化专业维修能力,平时用于对舰员进行训练指导,装备故障时可用于帮助指导舰员从事具体的维修作业,从而来提高航母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和质量效益,可能的情况下还能提供部分中继级维修能力,以减轻远航保障压力。
(2)为了增强维修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管,可以考虑增设维修控制分队(班组),进行专人专职跟踪、记录、发布舰船装备技术保障信息,强化技术保障中维修过程的控制。
(3)为建立有效的装备技术革新、信息系统更新反馈机制,可以考虑增设机关层面协调小组,密切跟踪搜集航空母舰上各部门在装备技术保障、信息记录与整理、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提交给上级机关和工业部门,并限期进行更新,同时联系质控部门进行更新验证,彻底避免“反馈多次、无人问津、无证乱改”等问题。
(4)为了提高舰上技术保障的灵活度,建议完善航母装备随机资料并配备增材制造设备(即3D打印机),便于舰上随时根据装备革新和技术保障需要开展必要的实验。
优秀和成熟的装备技术保障能够促进装备使用和维护能力的提升,对航母而言就是战斗力的巨大进步。本文所提出的关于航母装备技术保障的4个思考,从制度上都能将论文开始所讨论的升降机故障扼杀在萌芽状态,而且还能提早进行装备技术革新,开展操作规程修改。及时从技术保障理论和方法、装备可靠性设计的反馈、舰上操作与维修规程和范围的更新等方面开展工作,一定会对舰船装备技术保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减少未来严重故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