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旺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4)
效能建设一直是水电工程企业所开展的工作,通过效能建设在价值层面提高了“产出/投入”比值,在实物层面则提升了单位工效,并节约了各项用料。但随着效能建设的不断深入,笔者与同行都感知到提升企业效能的阈值空间越发狭小。就其原因,除了具有客观的技术系数结构不当之外,还存在着主观上的技术组织管理问题。因此,在分析制约水电企业“效能建设”的因素时,便需要在客观与主观两条路径上发力。这里还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即效能建设的目的是什么。不难理解,单纯从效能建设指标中无法整体获知其中的目的,这就会导致效能建设偏离应有的轨道。笔者认为,需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认识效能建设的目的,以国企为例的宏观目的在于提高国有资产配置效率,微观目的则在于缩减岗位工作时长。
结合水电工程企业的主营业务特点,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根据产业经济学可知,技术系数由L与K的数量比例和结构匹配度构成。其中,L属于劳动要素、K属于非劳动要素。水电工程企业效能建设的物质基础便是,逐步引入专用性强、产能水平高的设施设备。该设施设备作为 K,便要求需要调节 L的量和结构来与之相匹配。然而,L固守过去的投入水平则自然会影响到效能的提高。
技术组织形态由组织架构、组织运行、组织内部治理等多个要件构成。之所以将其作为主观因素来看待,主要就组织管理中的社会属性而言的。班组作业模式构成了水电工程企业一线技术组织形态,而班组又隶属于项目组范畴。这里的制约因素主要由监管缺位中来探寻,而监管缺位的诱因则包括信息问题、监管意识问题,以及非正式组织下的负面干扰问题。
在生物学隐喻下,制约效能建设的因素还包括组织生态。这里的组织生态可以理解为企业人际交往文化,以及企业职工行为偏好与思维惯性。本文实则也是探讨国企效能建设问题,而国企给予职工的岗位安全感可能助长了职工的工作惰性。关于这一现象,在笔者所在的水电工程企业中是存在的。
目前困扰企业效能的技术系数因素,主要由L与K之间结构上的不匹配所形成。即,劳动要素所蕴含的复杂度无法非劳动要素的日益专用化水平相匹配。那么,这就需要在增强劳动要素的复杂度上入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则需要通过提升操作岗位职工的岗位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来破解。
上文已经指出,项目制构成了水电工程企业一线运作的组织管理形态,而处于项目中的若干班组则构成了业务运作的基本工作单位。效能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班组成员的单位工效,并在全面预算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下来增大企业的“产出/投入”比。为此,这里就需要从制度激励与规制中进行破解方案的制订。
组织生态一旦形成,便在对职工的行为和思想意识塑造下完成自我强化与延续。因此,我们无法通过重构组织生态环境来破解效能建设制约因素,而只能借助增量变革来形成“鲶鱼效应”,进而来推动有助于效能建设的组织生态的形成。
根据以上所述,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本文开篇之处已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效能建设的目的进行了原则界定,所以这里就需要根据水电工程企业的经营实际分层厘清效能建设目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诸多水电工程企业进入到了非洲开展工程建设,所以企业管理层应从国家利益和企业经营效益实现的角度,重新拟定效能建设的总目标。
效能建设属于管理问题,而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在破解制约因素时首先需要提升企业中的人力资本存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需要对转岗职工进行业务能力再造,从而使他们适应新的岗位能力要求。对于处于技术岗位的职工,则需要在群体中培育学习型文化,使他们在自组织学习系统中来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适应技术系数的动态调整。
面对水电工程企业具体的业务开展活动,为了使职工能够切实感受到效能提升后的实惠。则可以引入合约(任务书)机制,在合约中规定:按照合约要求完成工作考核后,项目组若有结余资金则可以按比例提留,作为项目小组成员的绩效奖金发放。同时,下沉效能考核的层级,即将班组作为效能考核的基本单位。
推进水电工程企业的效能建设,需要发挥全体职工的主体性。但受到企业组织生态环境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改变部分职工的工作意识和行为偏好。在增量改革的思路下,则需要重视塑造青年职工的岗位主体性,发挥他们可塑性强、职业愿景清晰的优势,使他们成为企业效能建设的中坚力量。
总之,效能建设永远在路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企业效能建设需要在完善制度管理的同时,突出职工的主体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在加强岗位意识教育的基础上,使职工能够在薪酬分配上与效能建设成果相联系,进而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到效能建设中来。
综上,效能建设一直是水电工程企业所开展的工作,通过效能建设在价值层面提高了“产出/投入”比值,在实物层面则提升了单位工效,并节约了各项用料。在分析制约水电企业“效能建设”的因素时,便需要在客观与主观两条路径上发力。当前,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技术系数制约因素、组织形态制约因素、组织生态制约因素。破解制约因素的对策,可围绕着:分层化厘清效能建设的目的、目的驱动下来提升人力资本、引入合约内化效能建设红利、塑造青年职工的岗位主体性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1]曾玉贵.新形势下的电网企业班组组织效能建设[J].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3(6).
[2]杨竹.企业无形资产财务管理的效能建设[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1).
[3]张艳华.国有大型企业构建效能保障体系的探讨[J]. 企业活力,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