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振 山东师范大学
近几年随着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闻事件层出不穷,人们在如此庞大的信息流中渐渐忽视了对新闻真实性的考量,甚至陷入绝对真实的境地,本文就是以新媒体发展中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微信和微博为例对新闻真实性的探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新闻的真实性是指在新闻的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实施是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新闻的真实更加重要,以客观的报道去描述事件,尽可能还原事件的真实经过,并尽可能少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微信和微博在这种即时性聊天介质中,对一个事件进行描述却没有多少,反而对议论更加偏重,这是人们的一种聊天习惯,而这种聊天习惯也被人们带到了新闻事件中,并且呈一中愈演愈烈的趋势。2017年4月有消息称“笔直的黄瓜都喷了药!弯黄瓜才是天然的”,这则谣言在2017年4月的时候,席卷了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后经业内科学家表示,弯黄瓜和直黄瓜都是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成的,各种复杂的条件决定了黄瓜的弯直。根据正常的理论思维,当这种突发事件出现时,人们应该积极的去探寻这件事情的真假,但是人们却奔向了关键问题的反方向,人们开始议论问题黄瓜的特征,对事件的本源却忽略不在探究,形成一种舍本逐末的怪现象,这就是新媒体对新闻真实性的冲击,人们不再探究问题出现的本源而是迅速加入到讨伐“弯黄瓜”的大军中,最后还是我国政府部门的及时辟谣,才化解了这场风波,由此也可以看出,政府对舆论的把控也是重要的一环,也正因为如此,新闻才更需要真实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即时性也显得相当重要,特别是在当今新媒体快速发展的阶段,昨天发生的事实,今天就有可能成为历史,新闻的真实性是一定条件下的真实,时间节点相当重要。2017年1月31日,是2017年的最后一天,在微信朋友圈里人们纷纷晒出自己的18岁,许多的媒体也纷纷报道,而2017年一过,这条新闻就失去了价值,成为历史了,而再次报道这件事已经没有新意了,因此新闻的真实是一定时间段内的真实,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新闻的真实应当是具有实效的,这是新闻传播主体对新闻真实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
新闻的真实性是一种对事实的具体描述,不掺杂任何个人感情,尽量对新闻报道做到原汁原味,本文章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真实性存在的几个误区进行了梳理,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在2017年的朱日和大阅兵中,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用一组组的数据对当时的欢庆场面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使人在读这些数据的时候就感受到当时宏大壮观的场面,而有的地方公众号却直接写阅兵现场热闹非凡,场面壮观,使读者无法感受到当时的场面如何宏大,只是给人一种笼统的感觉,因此新闻的事实写具体,能够表达出更多的信息,甚至冲击人们的心灵。
著名的编辑王迎春曾公开表示过:“在采编过程中,经验丰富的记者通过采访素材合理取舍应用,用事实巧妙地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因此更多对新闻事实的描述会保证新闻真实性和可信度,人们在微信和微博中对事实报道时要尽可能用描写性的语言,少发感慨和议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001年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的总体水平比2000年人均消费价格总体水平相比,上升了0.7%。”这句中的“……比……相比”是选用的两种格式,一种是“……同……相比”,而另一种是“比……上升”,在同一个句子中只可选一种格式,两者是不可兼有的。因此在新媒体中语言文字的诟病也是亟待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媒体目前仍然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的渠道,因此媒体在把关上的程度决定着新闻真实性的实现程度。无论是传统的采编人员,还是新媒体编辑人员,当见到新闻要崭露头角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理性的态度,严格把控信息源,剔除新闻中的假消息。
其次,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人民记者,人人都有信息来源,而网民的力量也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公民本身也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做到不编造、不造谣、不传谣,增强信息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合理利用新媒体资源,维护新媒体下的新闻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