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ST海润股价“一字跌停”,收盘报收于0.97元,沦为“仙股”。这也是自2006年以来,A股市场时隔12年出现的首只“仙股”(剔除已退市公司)。
“仙”是香港对英语“cent”(分)的音译。仙股就是指其股价已经低于1元,只能以分作为计价单位的股票。
*ST海润2月2日提示投资者: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不含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面值,将被终止上市。
据了解,*ST海润跌破1元现象出现,主要与其流动性缺失以及自身业绩不佳有关。去年开始,A股投资风格向价值驱动,好的蓝筹股、白马股越发受到资金青睐,所以,*ST海润只是一个表象,未来A股分化会越来越大,好的公司不断走强,差劲的公司自然不再受到关注,成为“仙股”。
沪指尚处于3400点一带,市场却出现了“仙股”。而且,*ST海润并不孤单,另一只停牌近两年的*ST华泽被基金公司估值调整为0.55元。“A股港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不少壳公司将成为‘僵尸股和‘仙股,退市也慢慢进入常态。”业内人士分析。
一个正常的资本市场,出现仙股是正常现象。其中,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对仙股做法最为大家熟知。纳斯达克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和市值都做出要求,一般情况下股价不得长期低于1美元,超过30天低于1美元,上市公司会收到一份缺陷通知书,并要求在未来半年内股价必须回到1美元以上,持续时间也要连续10天以上,否则会被勒令退市。纽交所也有类似规定。
交易所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仙股”公司一般有几个特点:成交量非常低、流动性差、风险高。由于市值太小,容易被操控股价、不太受到投资者关注、一般属于成长型公司。
A股市场,“仙股”基本很少出现过,即使股票跌破1元也是短暂性。由于“壳”是有价格的资源或者其他原因,公司股价会快速被拉升到1元以上。
在A股历史上,上一次出现“仙股”,还是在2005年至2006年。
据Wind数据统计,2005年至2006年期间,A股市场不复权个股最低价低于1元有14只,包括平潭发展、顺发恒业、广弘控股等。当时A股正处于熊市周期,沪指最低也曾跌破千点,至998.23点的低位。
而相距目前时间最近出现一批个股股价低于2元,处于1元股行列的则在2008年,当时1元股多达36只,由于A股市场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沪指也处于低位1664点附近。
如今股价低于1元的个股再现,有市场人士认为,虽然目前A股1元股数量不多,但是不少个股成交极其低迷,走势如同港股市场的“仙股”。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目前市场环境尚可,*ST海润破1元的情况,可以理解为对过去投机思维炒股模式的一种纠正。A股股价的两极分化难以避免,从长期看,不排除出现很多类似港股市场上那样的‘仙股。随着市场监管的趋严,退市制度进一步推出,忽悠式重组大量减少,垃圾股的‘壳价值将会失去意义,一些业绩差的公司无法再‘卖壳,其股价必然会下跌,未来市场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仙股。所以,这也可算是A股投资思维的一大转折点,标志着A股正式迎来价值投资的时代。”
A股鲜见的“仙股”,在新三板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新三板市场除了有将近50%的股票没有交易,也就是没有估值外,还有约300只股票的价格长期低于1元,包括13只创新层股票。
新三板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最市场化的资本市场,甚至被称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先不说其他角度分析其是否是最市场化,从仙股角度看,还是有有道理的。
对这些新三板“仙股”进行扫描,不难发现经营不善、业绩不佳是主要病状。从2017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来看,除两只未披露当期财务数据外,131只新三板“仙股”利润处于亏损状态,141只盈利呈下滑趋势。
公司治理混乱、高管违规违法等是大多数“仙股”公司另一个通病。具体来看,未按时披露定期报告还算小问题,更有信息披露虚假或严重误导性陈述、违规资金占用、违规交易、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等重病。2018 年以来,京西创业、百川锁业、睿哲科技、易所试等公司已被处罚。
有意思的是,一些业绩看起来不错、也不曾被监管层处罚或有其他“污点”的新三板股票也在“仙股”之列。截至2018年2月8日的274只新三板“仙股”中,有49只去年上半年盈利额在500万元以上,其中更有26只盈利额超过1000万元。
去年上半年,津同仁堂、商汇小贷等公司的盈利额超5000万元。津同仁堂当期营收2.95亿元、盈利5759.70万元,盈利额同比增速84.27%。这么一家新三板公司截至2月8日的收盘价只有0.34元。
该股票自2015年12月挂牌新三板以来,实际交易日仅12天,至今只有4户股东。最近一次交易是在2017年4月10日,以1元/股成交330万股。去年11月8日每10股派6.6元的权益分派实施后,津同仁堂股价从1元“跌”至0.34元,走入“仙股”之列。
港股市场上个股股价目前的表现就是显著的两极分化,而且分化程度远高于A股。港股市场,股价最高的是400多港元的腾讯控股,股价最低的个股股价却只有0.01港元。
在港股市場,大量的“仙股”并不影响其牛市行情。因为目前港股市场的行情主要还是以恒生指数为参照标准,但是恒生指数的成分股仅有50只,这50只成分股基本就是港股市场市值最大、成交最为活跃的个股,也就是说这50只恒生指数成分股上涨,就可以支撑恒生指数上涨。这也就解释了2017年港股牛市特征为啥是市值越大的个股表现越好,反之市值越小的个股股价表现越落后。
而牛股与“仙股”共存,正是港股最大的特征。
实际上,自从2016年8月,证监会宣布陆港通全面开通后,A股与港股就开始高度联动。自从A股2017年6月,A股被正式纳入MSCI之后,就走上了国际化之路。
对于这种变化,投资者为之叫好。因为,A股终于开始讲道理了。现在看来,A股与港股进一步接轨,大盘蓝筹股受人追捧,小市值股流动性越来越差,有的终究会变为“仙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