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萌霞,吴瑞芳
(浙江省人民医院生殖内分泌科,杭州 310014)
病例1:患者季某某,女,31岁,未避孕未孕2年,G0P0。平素月经不规律,7/30~90 d,需用黄体酮转经。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2016年6月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提示两侧输卵管通畅;丈夫精液检查无特殊;既往外院行克罗米芬(CC)+尿促性素(HMG)促排3个周期未孕。末次月经(LMP):2016年7月28日。拟于我院行促排卵助孕。8月1日起予来曲唑(LE,江苏恒瑞制药)每天1粒(2.5 mg)口服,共用5 d;8月4日起给予HMG(珠海丽珠制药)75 U,每两天1次肌肉注射,共用4 d;8月8日返诊行B超检查提示:双层内膜厚4.6 mm,A型;右侧卵巢小卵泡10余个,最大直径5 mm;左侧卵巢小卵泡10余个,最大直径10 mm。再次予HMG 75 U,1次/d,肌肉注射,共用3 d。8月15日返诊再次行B超检查提示:双层内膜厚7.7 mm,A型;右侧卵巢小卵泡10余个,最大直径5 mm;左侧卵巢小卵泡10余个,最大直径19 mm。当日上午10:00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珠海丽珠制药)10 000 U扳机,嘱隔日同房。8月19日返诊继续B超检查提示:双层内膜厚9 mm,C型;左侧卵巢优势卵泡已排。予地屈孕酮(雅培,荷兰)10 mg,每天2粒,口服14 d后验孕。8月29日自测尿HCG阴性,8月30日阴道出血,量同月经量,9月1日门诊就诊,要求再次促排。建议查血HCG排除妊娠,患者拒绝且强烈要求促排。当日行B超检查提示:双层内膜厚4 mm;右侧卵巢小卵泡7~8个,最大直径5 mm;左侧卵巢小卵泡7~8个,最大直径5 mm。予CC(高特制药,塞浦路斯)口服,每天1粒(50 mg),共用5 d。9月8日返诊,行B超检查提示:双层内膜厚6 mm,B型;右侧卵巢小卵泡7~8个,最大直径5 mm;左侧卵巢小卵泡7~8个,最大直径10 mm。予HMG 75 U,每两天1次肌肉注射,共用6 d。9月10日返诊,诉少量阴道出血,不伴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妇科检查见少量褐色血液从宫颈口流出,急查血HCG 70.4 U/L,E2387.96 pmol/L,P 0.95 nmol/L。停止促排,1 d后复查HCG 75.2 U/L,3 d后复查HCG 51.4 U/L,考虑生化妊娠,可期待观察;1周后复查HCG 44.4 U/L;2周后复查HCG 16.1 U/L;3周后复查HCG 1.9 U/L。后于2016年10月7日月经来潮。
病例2:患者孙某某,女,29岁,G2P0,2010年5月因“右侧宫外孕”药物保守治疗,2012年8月早孕因“社会因素”行人工流产术;未避孕未孕1年余。2016年1~3月在我院行自然周期监测卵泡偶有排卵,多数无优势卵泡发育。超声造影提示:左侧输卵管通畅,右侧输卵管通而不畅。丈夫精液正常。因诊断为“排卵障碍”于我院行促排卵助孕。既往2次促排,有优势卵泡发育,有排卵。LMP:2016年8月27日。于2016年10月28日自测尿HCG(-);2016年11月1日月经来潮,持续5 d干净。2016年11月4日自行服用CC每天1粒(50 mg)共5 d;2016年11月12日门诊就诊,行B超检查提示:双层内膜厚4 mm,A型;左侧卵巢小卵泡5~6个,最大直径6 mm;右侧卵巢小卵泡7~8个,最大直径8 mm。患者诉再次少量阴道出血,无腹痛腹泻,无发热,无肛门坠胀感,无里急后重。妇科检查见少量褐色血液从宫颈口流出,追问病史,患者于2016年11月1日出血量少于正常月经量,自认为月经来潮,未就医。急查HCG 511.0 U/L,E2439.2 pmol/L,P 9.83 nmol/L;2 d后复查HCG 586.0 U/L,E2618.54 pmol/L,P 8.88 nmol/L,同时行B超检查提示:双层内膜厚度约0.5 cm;右附件区见不均回声团,切面大小约1.0 cm×0.9 cm,内探及点条状血流信号,异位妊娠可能。建议住院观察,患者拒绝。3 d后阴道出血量增多,偶有腹痛,复查HCG 709.9 U/L;B超检查提示:双层内膜厚度约0.5 cm;右侧附件区见2.7 cm×2.3 cm×2.4 cm的环状混合高回声,中央见不规则暗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考虑右侧输卵管异位妊娠,盆腔积液2.1 cm。遂收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术中见盆腔内积血约200 ml,右侧输卵管与同侧卵巢及骨盆侧后壁广泛膜状粘连,并部分粘连于子宫右前壁,壶腹部膨大,直径约3 cm,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完整取出标本,剖视见稀疏绒毛组织。术后2周复查HCG 3.3 U/L。
病例3:患者许某某,女,31岁,1-0-1-1,2003年自然怀孕后足月平产一孩;2009年自然怀孕后因社会因素行清宫术,希望生育二胎,2年多未孕。自然周期监测卵泡提示无优势卵泡发育。HSG提示:双侧输卵管通畅;丈夫精液正常。LMP:2016年10月11日。我院诊断PCOS,拟促排卵助孕。2016年10月19日行B超检查提示:双层内膜厚4 mm,B型;右侧卵巢:小卵泡10余个,最大卵泡直径约5 mm;左侧卵巢:小卵泡10余个,最大卵泡直径约4 mm。予CC口服,每天1粒(50 mg)共5 d;2016年10月26日返诊行B超检查提示:双层内膜厚6 mm,B型;右侧卵巢:小卵泡10余个,最大卵泡直径约10 mm;左侧卵巢:小卵泡10个,最大卵泡直径约7 mm。予HMG 75 U,隔日1次肌肉注射,共用6 d。2016年10月31日行B超检查提示:双层内膜厚9 mm,B型;右侧卵巢:小卵泡10余个,最大卵泡直径约19 mm;左侧卵巢:小卵泡10个,另见14 mm卵泡2个、12 mm卵泡2个。予HCG 10 000 U扳机。2016年11月2日返诊行B超检查:双层内膜厚12 mm,B型;右侧卵巢:优势卵泡已排;左侧卵巢:小卵泡10个,最大卵泡直径约15 mm(1个);予地屈孕酮(雅培,荷兰)10 mg,每天2粒,口服14 d后验孕。2016年11月13日少量阴道出血,自以为月经来潮,未就医;停用地屈孕酮后阴道出血增多,同月经量;2016年11月21日自行服用CC,每天1粒,2 d后自觉恶心,伴少量阴道出血,遂自测尿HCG(+),就诊于我院后查血HCG 31 154.4 U/L,E23 660 pmol/L,P 96.4 nmol/L。当日行B超检查:子宫前位,体积增大,宫腔内可及28 mm×19 mm、26 mm×14 mm妊娠囊样回声,其内均可及卵黄囊回声、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胚芽长均8 mm。患者于2017年7月21日剖腹产获得2子,出生体重分别为2 950 g和3 150 g,身长均为50 cm,APGAR评分均为10分,外观无异常。
讨论促排卵是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重要内容,通常包括诱导排卵和控制性卵巢刺激。控制性卵巢刺激旨在促使多卵泡发育,获得多个成熟卵母细胞,通常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而诱导排卵通常用于PCOS或排卵障碍的不孕患者,目的是为了诱导单卵泡发育成熟。CC和LE是常用的两种诱导排卵药物[1-2]。之前有研究结果显示,在PCOS患者中,LE和CC相比,活产率、排卵率、单卵泡发育率提高,而多胎妊娠率降低,出生缺陷无统计学差异,因此LE可能取代CC成为PCOS一线促排卵药物[3]。本文3例不孕患者均存在排卵障碍,符合诱导排卵的适应证,诱导排卵过程遵循指南规定。
诱导排卵的主要并发症在于卵巢过度刺激,但诱导排卵过程中出现妊娠却少有报道。郑晓红等[4]曾报道促排卵过程中突发宫外孕1例,该患者因PCOS在门诊用HMG促排,于月经周期第20天突发下腹疼痛伴阴道出血,B超提示盆腔巨大包块,HCG为923 ng/ml,急诊行腹腔镜患侧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宫外孕原因考虑与前一周期诱导排卵后B超提示卵泡黄素化,“月经来潮”后口服达英35,未采取其他避孕措施有关。本文病例1、病例3均为前一周期诱导排卵后有优势卵泡,有排卵,且指导同房,排卵后10~11 d出现阴道出血,以为月经来潮便进入下一诱导排卵周期。研究发现,在诱导排卵过程中,大剂量外源性HCG诱发排卵,可能通过负反馈机制降低黄体期LH浓度,导致黄体功能不全,黄体期缩短,在11 d左右出现撤退性出血[5-6]。了解这一特点,需与患者强调即使有出血,仍需验孕后再决定是否停药。验孕手段包括检测尿和血HCG两种。如为宫内孕,通常在受精2周内血HCG值可达50~300 U/L,而尿HCG通常在血HCG≥25 U/L时才显示阳性,因而尿HCG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妊娠存在[7]。曾有研究报道宫外孕破裂出血但尿HCG阴性的患者,血HCG也仅为10 U/L[8-9]。本文病例1、病例2都曾自测尿HCG为阴性,可能与当时血HCG较低有关。血HCG较低的机制包括滋养细胞退化、绒毛合成HCG异常或HCG清除异常,而这些也通常预示妊娠结局不良,如异位妊娠或生化妊娠等[9]。此外,有研究显示,25%的患者在被诊断为宫外孕时,血HCG值低于1 500 U/L[10]。本文病例2血HCG值从未超过1 000 U/L,但阴道出血明显,偶有腹痛,行超声检查提示异位妊娠。提示单纯血HCG值并不能作为是否需要行超声检查的依据,还应结合患者症状体征等综合考虑[11]。
胚胎成功种植需要胚胎和内膜同步,有研究显示,当子宫内膜环境不适宜种植,胚胎将发生休眠,当内膜环境发生变化后,休眠的胚胎可能会重启种植过程[12]。这一现象在植物生殖过程中较为常见,在一些动物中也能观察到[13-14]。本文病例1在排卵后22 d测血HCG 70.4 U/L,推测可能与胚胎休眠和延迟种植有关。因此,即使在开始促排前曾测血HCG为阴性,促排过程中出血仍有排除妊娠的必要。再者,促排过程中阴道出血可视为经间期出血的一种特殊表现,根据《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15],诊疗过程中首先需规范查体,明确出血来源,排除阴道、宫颈出血;在病因上应首先排除妊娠相关出血,避免惯性思维考虑黄体功能不足或排卵期出血。
综上所述,总结本文3个病例的经验教训,临床上在促排卵治疗前需常规排除妊娠,在促排卵过程中出现异常出血,亦应首先排除妊娠可能。
【参 考 文 献】
[1] 乔杰,马彩虹,刘嘉茵,等. 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生殖与避孕,2015,35:211-223.
[2] 胡琳莉,黄国宁,孙海翔,等. 促排卵药物使用规范(2016)[J].生殖医学杂志,2017,26:302-307.
[3] Amer SA,Smith J,Mahran A,et al.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letrozole versus clomiphene citrate in subfertile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J].Hum Reprod,2017,32:1631-1638.
[4] 郑晓红,田密苏,郑波,等. 促排卵过程中突发宫外孕1例[J].生殖与避孕,2012,32:429-431.
[5] 孙赟,刘平,叶虹,等. 黄体支持与孕激素补充共识[J].生殖与避孕,2015,35:1-8.
[6] 葛芬芬,徐键. 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黄体支持[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2007,26:239-243.
[7] Romero R,Kadar N,Copel JA,et a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assay sensitivity on screening for ectopic pregnancy[J].Am J Obstet Gynecol,1985,153:72-74.
[8] Sheele JM,Bernstein R,Counselman FL. A ruptured ectopic pregnancy presenting with a negative urine pregnancy test[J].Case Rep Emerg Med,2016:7154713. doi:10.1155/2016/7154713.
[9] Pabon DF,Fann SA,Ford DT. Hemorrhagic shock from an ectopic pregnancy in a patient with a negative urine pregnancy test[J].Am Surg,2011,77:241-242.
[10] Kohn MA,Kerr K,Malkevich D,et al. 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levels and the likelihood of ectopic pregnanc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pain or vaginal bleeding[J].Acad Emerg Med,2003,10:119-126.
[11] Counselman FL,Shaar GS,Heller RA,et al. Quantitative B-hCG levels less than 1000 mIU/mL in patients with ectopic pregnancy:pelvic ultrasound still useful[J].J Emerg Med,1998,16:699-703.
[12] Fu Z,Wang B,Wang S,et al. Integral proteomic analysis of blastocysts reveals key molecular machinery governing embryonic diapause and reactivation for implantation in mice[J].Biol Reprod,2014,90:52.
[13] Renfree MB,Fenelon JC. The enigma of embryonic diapause[J].Development,2017,144:3199-3210.
[14] Fenelon JC,Banerjee A,Murphy BD. Embryonic diapause:development on hold[J].Int J Dev Biol,2014,58:163-174.
[15]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 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8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