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轶 北京能量影视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是推动传媒行业长远发展实现革新目标的持久动力,而技术进步以彻底解决实践层效率问题为核心内容。从媒介技术角度来看,实践层面效率问题的实质为提高信息生产效率及信息传播效率保证其传播高效性、快捷性、灵活性及适用性,并且其内在逻辑可分为工具理性及技术理性。智能化媒体技术孕育出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促使信息传播模式向体验临场化、分发人际化及内容定制化方向转变[1]。同时,受4G 网络大范围普及及资费下调的影响,网络视频步入飞速增长时期,特别是小体量的短视频呈现井喷式发展。与图片及文字等传统信息传播媒介相比,网络短视频具有信息量大及真实性强等鲜明特点,大大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未来期间可能成为大众媒介,于智能媒体时代下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鉴于此,本文针对智能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传播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传统媒体情境下信息传播呈现点对面的局面,媒体所生产的信息产品普遍服务于大多数用户的信息需求,而智能媒体时代为点对点的信息生产及信息传播提供可能性。由此可见,智能化媒体能有针对性的生产推动个性化信息产品。同时,媒体利用技术手段全面掌握用户需求,有利于实现信息内容个性化定制的目标[2]。其中,智能化媒体应用程度以全面分析已有信息为前提条件,能计算出最受用户关注的话题进行自动分类,大大提高信息内容生产的针对性。此外,为了取得更为良好的传播效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了解多样化用户需求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
俗语有云“网络价值等同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换而言之网络价值不在于技术更新且与网络规模间关系密切,并且网络自身兼顾较强正反馈性及外部性,即互联网用户数量越多其价值越高其需求量越大。每位网络用户深受与其他用户联网的影响得到更多的信息交流机会,侧面说明网络环境下信息产品传播效果来源于精准化内容生产分发及用户间相互交织关系网络。同时,当前媒介革命下媒体演变以传播方式人性化及传播主体个性化为主流趋势,用户社会关系以人工智能技术全新传播环境为依托,形成极其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此外,如何将高价值信息嵌入用户现有的向社会关系网络中,成为传媒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美国短视频社交Vine 出现以来,以Snapchat 及Instagram 为典型代表的社交平台相继推出短视频发布功能,所有社交平台短视频发布时长普遍为10 秒或60 秒,基本确立社交平台上短视频时长不超过1 分钟的原则[3]。紧跟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脚步,国内大量互联网企业及媒体投入大量资金进入短视频领域,涌现出以快手、抖音、美拍及秒拍等短视频发布平台,各个短视频发布平台立足于自身行业定位出现具有鲜明差异性的时长偏好,以15 秒、57 秒及4 分钟等时长为集中体现。由此可见,严格控制网络短视频的时长能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娱乐休闲的需求,达到吸引更多流量人群的目标,形成大范围传播网络。
通常情况下,用户需求不同网络短视频内容属性也不尽相同。按视频类型,媒体市场短视频可分为工具型、社交型及资讯型。其中,资讯型短视频普遍为专业媒体转型的结果,对于新闻报道及公共意见交流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社交型短视频往往具备相应的社交平台,此类短视频以拉近用户间社交距离为核心目标,特别是私信及交友等板块呈现出明显的社交属性;工具型短视频以美拍或一闪为典型代表,着重强调视频编剧工具的性能,例如:配备各种美化滤镜及简单编辑功能等,能帮助用户打造良好的视频形象。总而言之,上述分类仅仅是短视频应用侧重点的大致总结,当前大多数短视频平台融合三者内容属性,基本实现内容聚合及用户聚合的目标,特别是兴趣爱好一致的用户聚集时形成大规模社群,一定程度上带动社区扩散及视频传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智能媒体时代呈现出体验临场化、分化人际化及内容定制化等鲜明特点,而网络短视频以自身技术融合、种类及时长等方面优势形成独特的传播模式,存在出现消耗用户过多时间及削弱用户自我意识等问题的可能性。因此,相关从业人员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开展智能化媒体实践作业,将算法推荐或VR、AR 视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尝试技术手段,拉近产品与用户间距离侧重于增强二者粘性,以达到获取用户社会关系网络间最大价值的目标。总而言之,网络短视频是当前时代下最具热度的信息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