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爱奇艺网综《中国有嘻哈》的成功之道

2018-03-27 12:49:58韩剑锋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6期
关键词:爆点综艺策划

韩剑锋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爱奇艺并非中国首家视频网站,但它是中国第一个自制嘻哈类音乐选秀综艺节目的视频网站:2017年6月24日晚八点,《中国有嘻哈》横空出世。该节目主打中国嘻哈音乐,旨在将中国嘻哈从曾经的“underground”(地下)带到大众关注中。从当年节目的火爆程度和参加节目的说唱歌手的话题度来看,《中国有嘻哈》完成了它的目标和使命,中国人自己的嘻哈音乐在知名度和流传度上有了跨越式提升。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现象级网综也不是一日打造的。不管是节目前期的赛程策划、节目制作中的爆点剪辑还是节目播出期间的宣传和话题炒作,无不是爱奇艺自制网综团队的努力和心血。

一、前期策划——另辟蹊径

在《中国有嘻哈》之前,爱奇艺已经在自制网综上有了一定的积累,也不乏比较成功的品牌节目。但在各视频网站都在积极瓜分互联网综艺这块大蛋糕的情况下,爱奇艺自制网综团队成员车澈——他曾是打造出现象级综艺《中国好声音》的灿星团队的一员——根据自己多年在综艺行业的专业经验和敏锐的眼光,认为现阶段网综受众主力已经是95 后乃至00 后,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极高,他们也需要有一个具备新鲜感、符合当下青少年的审美和内在需求的综艺节目。经过两个月的充分调研和准备,车澈选中了已经在中国默默发展了十多年的嘻哈音乐。

在前期调研中,节目制作团队他们联系了很多已经成型的国内嘻哈厂牌,也联系了一些独立嘻哈歌手;与之对应,节目组还请了一些侧重嘻哈音乐的练习生。即对节目中参赛歌手的选取暗合了节目组所需要的爆点——所谓的地下嘻哈歌手与正儿八经的练习生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果不其然,我们在节目播出后便看到了泾渭分明的两派。在双方非常具有“real”精神的“diss”(互怼)中,节目的话题度又高了很多。也就是说节目组在前期策划时,已经将嘻哈精神的特质“real”贯穿始终,并将利用“real”精神制造多个看点。

在赛制上,从海选到淘汰赛,再到最终的决赛,不再是单一的选手独立作战,而是选手晋级到一定程度后,选择归属的导师战队;再由不同的导师所带领的不同选手进行嘻哈音乐中的“battle”(对决),由观众和制作人、导师团队共同选出晋级者;而决赛更是同期直播,增加观众投票环节,提升与观众和粉丝的互动性。在赛制的策划上,节目组存在一定的硬伤,如复活机制鸡肋、决赛投票现场混乱等导致了观众一定的不满。

但瑕不掩瑜。前期策划对《中国有嘻哈》的成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嘻哈音乐在美国自诞生就是年轻人喜欢的音乐,中国年轻人创作的嘻哈音乐更能说明中国年轻人的心声、更能获得他们的共鸣。当然,在前期策划到位之后,节目播出后的宣发也对《中国有嘻哈》的成功推波助澜。

二、制作、宣传——生产爆点

为了确保节目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嘻哈音乐创作者的状态和其所宣扬的“做自己”的嘻哈精神,节目在后期制作中挖掘了很多选手的真实反映,如候场太久的不耐烦、对对手水平的不屑一顾,甚至对导师的评价直接表示不认同,或是为了力挺自己觉得不应该被淘汰的兄弟而将标致自己海选成功的项链扔进了火中……诸如此类,既是节目爆点,也为节目创造了很多宣传话题,节目呈现出来的选手的反叛、独立、不拘泥于规则与权威、勇敢做自己的精神,正是当下年轻人内心的真实态度,获得了广大年轻受众的共鸣,节目中选手之间擦出的火花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并引起广泛讨论;同时,节目组为表现出嘻哈音乐节目特质,在后期字幕制作上也凸显了很多嘻哈用语,并借助自媒体、微博平台成功将其推成流行语,广大年轻人喜闻乐见、跟风使用,不亦乐乎。制造网络流行语,也为节目热度进一步提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三、节目内容——音乐质量过硬

如果光靠选手之间、选手与导师之间的“diss”制造话题、光靠网络流行语制造热度,那《中国有嘻哈》根本无法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网综。笔者认为,该节目最主要的成功因素,在于节目产出的中国嘻哈音乐质量确实过硬。

嘻哈音乐产生于美国,歌曲内容多为青少年对现实生活的各种不满的宣泄。但移植到中国的土壤之后,原本一味的控诉被选手们的才华转化为了各种内容,有对自己经历的温情阐述,有对自己家乡方言和特产热情歌唱,有对人生、时间的深刻感悟,也有对中国文化的自豪宣传。嘻哈音乐在中国不再意味着歌唱暴力、控诉社会,它反而能用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唱出大家的心声。这也是节目团队打造的节目核心:keep real,活出自己。这才是这档节目能够火爆12 期、成为2017年现象级综艺的根本原因。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嘻哈音乐的创作中,难免有人触及到社会红线,这是大环境决不允许的。于是,《中国有嘻哈》更名为《中国新说唱》,于2018年7月14日启动了第二季。但这一季不管是选手还是歌曲质量,甚至是流行语的打造上,观众对其的关注度都远远不如第一季。究其原因,还是节目失去了曾经秉承的核心。失去嘻哈精神的《中国有嘻哈》便失去了吸引年轻观众的杀手锏,泯然众音乐选秀节目中。在众多网综发力的2018年,《中国新说唱》失去了曾经的辉煌。

总而言之,不管是传统综艺节目,还是网络综艺节目,受众永远都是年轻人。相信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成功的综艺永远是契合年轻人精神需求的综艺。

猜你喜欢
爆点综艺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生物发酵饲料,禁抗大旗下的“爆点”已经来临
当代水产(2021年2期)2021-03-29 02:57:16
打造公众号核心内容优势
科技传播(2019年7期)2019-04-16 18:36:28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本期策划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金色年华(2016年9期)2016-02-28 01: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