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为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江苏广电总台联合制作的大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35 梦想与责任”开学第一课》于2018年8月31日晚20:00 在 优漫卡通卫视播出。在风格定位上,此节目采用平等坦诚,守正出奇的风格,凸显了内容的深度性,传递了正确价值观。传统的社教类大型节目通常为对象感、故事感、气势感,通过歌舞及叙事各种载体,有效传达价值观。大型社教类节目围绕一个中心和主题,以板块化以及多场景的表达形式,通过主持人和嘉宾的串联通常给受众启发。
节目以“2035 梦想与责任”主题,借助“开学第一课”形式,通过佳作分享、专题短片、名人开讲、游戏互动、情景演绎、美文朗读等环节,并邀请改革开放重要事件亲历者、老同志及各行各业人士结合自身经历讲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美好未来。节目分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承担”三节课。旨在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把少年梦与中国梦、个人成长进步与祖国未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立志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努力学习、成长成才,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主创人员,笔者有幸执导了《“2035 梦想与责任”开学第一课》。如何紧扣主题,发掘创意亮点,充分体现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同时让节目更具思想性,同时让受众有思考、感动和期待。本文通过大型社教节目“新三感”上的一点思考。
从有形产品层次来看,通过标题的“再包装”,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力求通过形式上的包装使内容对用户产生更好的接近性方面,是比一些传统媒体下了更多功夫的。[1]
仪式教育作为一种标志性仪式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角色认知的转变,有着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为了突出节目的仪式感,主创人员在节目的尾声进行了特别设计。活动邀请了国旗护卫队来到现场进行出国旗、宣誓等仪式。在环节设置中主持人以班主任老师的身份带领现场的青少年进行宣誓。此外,在仪式教育中,合理利用声音符号和视觉符号一同构成仪式传播的重要手段。为了在形式和风格上与特定的环境、情绪、目的相吻合,我们选择了对仪式者和参与者产生生理和心理效应的背景音乐。例如:在“国旗下的宣誓”环节,首先是一段现代小号声拉开了序幕,来表现辉煌灿烂、胜利凯旋、刚毅雄壮的音乐形象。
新的传播环境,为时、度、效赋予了新的内涵,对我们在时、度、效上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2]
为了贴近观众的接受心理,此次活动运用魔方元素在舞台中错落有致的摆放并做不规则呈现,更具未来感和时代感。在主视觉的设计上运用了教室黑板的元素,同时通过一颗大树的造型与教室黑板遥相呼应,寓意“希望和生命的成长”使得每一位观众仿佛置身于校园课堂之间。
社教类的大型节目对于青少年的引领,唤起社会核心价值观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节目组邀请了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火药王”王泽山教授,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的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全国道德模范赵亚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老师从“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责任担当”三个方面为现场的同学们送上了寄语。
此次节目的主题是《2035“梦想与责任”》,这样的大主题中往往采用小切口来叙事。揣摩观众的心理,不说教、不喊口号,让有故事的“活化石”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以此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讲述了默默耕耘在中国铁路岗位一家人的故事。爷爷姜福临,1956年参加工作,新中国第一代火车司机,他开的是蒸汽机车。父亲姜爱舜,今年55 岁,他开的是内燃机车,今年是他开火车第27 个年头。儿子瞿俊杰受到爷爷和父亲的影响驾驶的是拥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他们通过口述历史,祖孙三代火车情缘的故事让时空跨越了四十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融合成为媒介传播的焦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它刷新了媒介发展历史,催生了新的社会力量变革,特别在社会内容、媒介互动等方面凹陷出巨大的社会价值。[3]
此活动跃动了观众的参与度和激情,话题发起后,连续数天登上微博话题热门推荐榜,在新媒体上掀起“畅想2035年”的热潮。活动期间荔枝网进行了图文视频全媒体直播,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真正实现了全媒体融合。由此可见,媒体只有满足受众的需要,站在受众者的角度去进行节目设置,才能实现“传者至上”的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