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硕 山东师范大学
自媒体时代,新兴媒介平台打乱了传统新闻的制造流程,为新闻的生产与流通添加了更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在传媒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既要消除自媒体的兴起对新闻专业主义带来的不利影响,又要维护新闻业的繁荣与稳定,需要整个新闻理论界的不断思考与努力。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在新闻界中发展起来的,被业界所共同认可的一种新闻理念和实践标准,突出特点是强调其独立于任何利益集团,坚守从党派团体的立场之外报道客观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原则。然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既给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新闻专业主义造成了冲击。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的媒介时代。媒介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更使得新闻专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销蚀和弱化。
在自媒体时代,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消息的往往不是传统媒体,而是身处新闻现场的“公民记者”,但这样所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把关人”机制的缺失。尤其是面对一些突发事件,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做实时记录,相比起传统媒体的事后报道,显然更加具有时效性和现场感(1),但是在复杂的自媒体网络环境中,尤其相关的法律设施还不完善和规范,也使得网络成为谣言和无营养新闻的温床。
人们可以在自媒体时代随心所欲地发布和编辑信息,因此各种信息可以肆意在网上传播。如果解决不了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泛滥问题,那么新闻业就会受到存在合法性和公众信赖的质疑。
“新闻事实报道而不是新闻评论及具有特定倾向性的观点占据中心”是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条重要的理念。然而自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革命导致了社会生态的去中心化和媒介生态的碎片化(2),使得传统媒介在传播资讯方面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
在自媒体时代,很多媒介平台为了博取眼球、吸引受众,采用怂人听闻的视角来引起受众的注意。而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的评论功能异常方便,满足了受众的新闻参与欲望,且其呈现机制往往将个人的评论置于正式的新闻内容之前,受众在接触新闻之前已经被特定的观念所影响。
公共空间又称为公共领域,是西方的媒体在长期以来的博弈中寻找到的为社会公众所认可的平衡点,公众可以在这一领域内对其所关心的事情做出评判、互动与讨论。
这与公共新闻业所倡导的观念颇有一脉相承之处,新闻专业主义与公共新闻业其实可以共存。在自媒体时代,受众有着巨大的热情和便利的渠道来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而两者共存的关键则在于以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来统摄公共讨论的空间。区别于公共新闻业所倡导的媒介应积极引导受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的观点,笔者认为新闻媒介在对公共问题讨论的引导中要做到观点中立,保证对涉及的各方平等对待。这样既无损于专业主义精神,又推动了公共事务的解决。
正如《长尾理论》的作者安德森所说的那样——“这类利基产品是地图上找不到的伟大宝藏,蕴藏着许多过去认为没有经济效益而未能登上台面的产品。”(3)通过精确区分新闻市场,在新闻产品的长尾中发现传统媒体不太关注,在小众化受众范围内有潜在需求的领域,然后集中精力去挖掘。
而对于传统的媒介组织来说,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受众的认可程度,并坚守新闻专业主义的公正客观原则,大力发展众包新闻也是一条可行之路。众包调查新闻其实就是利用大众的智慧和力量,集体完成一个新闻调查计划(4)。在鼓励受众参与调查之下播报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很大程度上不会受到客观性和公正性方面的质疑。
综上所述,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既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又对其进化发展营造了新的机会。新闻专业主义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新闻从业人员心目中的至高信条,也体现了新闻媒体应有的理想追求。如何在远超以往的复杂环境下将新闻专业主义与自媒体的时代特点进行融合,使得两者泯然天成,互相促进,是值得理论界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注释:
(1)黄浦林:《试析”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的区别》[J].《东岳论丛》2010年4月第31卷第4 期
(2)张芳圆:《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的微博碎片化现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4月第13 卷第2 期
(3)克里斯· 安德森:《长尾理论》[M].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P013
(4)滕瀚:《众包新闻:未来新闻报道模式中的一匹黑马》[J].《传媒观察》2014年第0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