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新闻如何“落地”更出彩
——浅析桂林晚报时政报道新闻实践

2018-03-27 12:34邱浩桂林日报社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全国性晚报天宫

邱浩 桂林日报社

因为受地域性的限制,《桂林晚报》与其他地方媒体一样,很难将国内外的新闻一网打尽,但因读者需要,又不可能不进行报道。在近几年的探索中,《桂林晚报》寻找到了一个平衡点,那就是结合本地实际与全国性重大新闻相关的内容进行跟进采访,尽可能同步地在细节和深度上对全国性重大新闻进行本土化的延伸和拓展,打造时事新闻的“本地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让全国性新闻“落地”,通常有三种方式:

一是聚焦民生,创造条件“落地开花”。每年全国两会都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每年的总理报告,都会牵动的每一位国人的心。《桂林晚报》在完成“规定动作”报道的基层上,将报道聚焦在民生上,通过融合创新,强化深度、拓宽广度、增强温度,推出个性化的“自选动作”报道。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景式勾勒了2015年中国改革发展蓝图。9日,《桂林晚报》推出题为《总理报告将这样影响桂林人的生活》报道。记者结合报告原文,深入采访桂林市政府相关部门,从养老、医保、安居、就业等民生关心的问题,一一给出了“桂林实惠”。2016年、2017年全国两会,《桂林晚报》分别推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项惠民政策 桂林收利好》、《总理报告奏响民生为本最强音 看桂林人生活将有啥改变》报道,让市民读者吃了“定心丸”。

聚焦民生,创造条件使全国重大时政新闻“落地开花”,彰显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回应了社会的关切问题,给市民更多美好生活期待。

二是紧盯热点,传播地方好声音。在当前新媒体发展迅猛的背景下,地方媒体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在全国性新闻落地方面,必须要紧盯热点,创新文本,讲好“有温度”的故事,唱响主旋律,传播地方好声音。

2017年4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广西考察并重要讲话。当时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广西境内媒体掀起学习习近平在广西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报道。

桂林有举世闻名的漓江,早在2010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发言中就谈到注重生态保护问题时,回忆起44年前到漓江的少年游历,印象“非常深刻”。为此,《桂林晚报》在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时,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一热点,推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西 桂林迎来更好发展契机》报道,突出桂林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漓江生态环境决心,传播了桂林地方好声音。

2018年2月13日,国务院2018年正式批复同意了桂林市、深圳市、太原市建设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桂林晚报》紧盯这一热点,创新文本,推出了《桂林再被国家委以重任 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桂林国家创新示范区建设将分“三步走”》等报道,让读者了解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有关情况的同时,感受桂林前行的力量。

紧盯热点,让全国性新闻落地,提升地方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新闻性、思想性、艺术性,掌握报道的主动权、主导权。

三是精选关注,体现“辐射效应”。随者改革开放的深入,读者参政议政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全国时政新闻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都市报在做大、做足、做强重大事件的报道的同时,如何精选关注,使得时政要闻“空降”本地。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桂林晚报》在进行浓墨重彩报道的同时,及时刊发了一则让桂林人民引以为豪的消息——《32名驻桂林部队官兵参加阅兵式》。抗日战争年代,这个抗日英模集体,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打得日军扔下258具尸体落荒而逃。英雄部队的光荣历史、受阅官兵的训练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通过这则报道与大阅兵专题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出了“时政新闻落地”的“辐射效应”。

读者对一些时事新闻的关心会经历很长的时间,其“辐射效应”会产生时间跨度。2016年9月15日,被称为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在当时可是“天大”的新闻。经记者了解到,一批“桂林造”电子装备和医疗器械随同天宫二号一齐奔向太空。随即,《桂林晚报》推出题为《“桂林造”做伴天宫二号奔向太空》报道。2017年4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桂林企业生产的新一代导航定位激光信息源作为“眼睛”,引导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交会对接。根据这一新闻信息源,《桂林晚报》推出题为《“快递小哥”戴着“桂林光眼”进天宫》报道。这两篇报道,让读者感受到,桂林制造是天宫二号、天舟一号重要部件,对于本地的读者而言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使时事新闻报道延长了空间,拓展了广度。

综上所述,全国性新闻“落地”是地方媒体求得特色和优势的有力措施,。要发挥好这一优势及让措施更有力,需要地方媒体记者“转作风、改文风,俯下沉下心”,对地方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等有足够的了解及积累,只有记者“接地气”,全国性新闻“落地”才能更出彩。

[1]王剑.用本地视角让全国性新闻“落地[J].新闻知识,2017,0(5):86-87.

[2]周能兵.让全国性新闻“落地”中国大运河申遗的地方媒体新闻实践[J].传媒评论,2014(10):74-76.

[3]夏杰.浅议要闻与本地新闻的有机结合[J].城市党报研究,2010年,0(5):55-57.

[4]宋国庆.强化本地视角,让新闻落地[J].青年记者,2008(04):41-42.

猜你喜欢
全国性晚报天宫
天宫出差乐趣多
天宫之眼
儿童安全座椅首次纳入全国性立法6月1日起实施
地方移动媒体做好全国性重大主题报道的“三字诀”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晚报如何做到“主流、好看、有用”——以《江南晚报》为例
天宫二号蓄势待发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二战后苏联的全国性反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