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博 雷茵茹 崔丽娟* 张曼胤 李 伟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北京 100091; 2.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3.北京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北京 101399)
1951年在英国伦敦工业博览会诞生的“水晶宫”,为世人展现了一种融入全新的建筑手法的景观建筑。这种建筑手法很快影响到了现代植物园设计中最基本的建筑,展览温室的建造与设计当中去。北京植物园中的展览温室“万生苑”作为目前亚洲最大,世界单体温室面积最大的展览温室,是中国建筑史上一个大手笔。同时也在植物园整体的景观营造和植物的引种驯化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接下来会通过北京植物园“万生苑”展览温室,探究展览温室的缘由以及在植物园中有景观营造和科普宣传教育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展览温室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建筑,随着欧洲殖民者以及欧洲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当来自东方的柑橘等植物到达欧洲时,欧洲的王室贵族便通过营造有大窗的砖石房屋,来保护植物过冬,这样便出现了温室的雏形。直到18世纪初产生了类似教堂拱顶的温室,真正意义上的温室出现。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璃顶棚、金属结构的出现和其他工程上的进步,同时受到了世博会水晶宫的影响,使得温室在结构和造型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展览温室得以真正出现。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前20年的维多利亚时代,是温室发展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大量各种类型温室类型出现,至此温室开始不再是贵族所拥有,开始面向大众化、展现化。多种类型温室得以发展有:展览温室、植物栽培温室、温室餐厅等类型,成为了社交休闲重要场所之一。最著名的有英国邱园的展览温室以及纽约植物园的大型温室。现代展览温室的雏形基本形成。
“万生苑”展览温室是北京植物园内一处重要的景观建筑,体现在自身的景观建筑在园林中文化符号的作用、对周围场地的景观影响作用、自身展览温室内各区域景观的营建。主要在这三方面对北植景观的营造方面做出帮助。
展览温室作为一种特别的景观建筑,是一种将自然融入了建筑之中,是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的建筑物。“万生苑”温室为北京植物园内植物的迁徙引种和驯化,提供了基本的生长生活的环境。展览温室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的园林当中。展览温室既是园中景,又是景中园。首先温室建筑是一座景观建筑,它的建筑外形追求美观、造型多样,如:古典的罗马穹顶、现代的几何体组合、中式的八角楼、西式的维多利亚宫廷。多样的造型使温室适合于多样的园林,同时在多样的园林中都是一处重要的视线节点,“万生苑”在北京植物园中很好的起到了视线焦点的作用,其次“万生苑”展览温室中布置大量的山、水、植物、置石,体现了异域风光。做到了园中有景,景中有园的特点。
“万生苑”展览温室位于北京植物园内,入口位于温室的东南角,总占地5.5 hm2,前面设置休闲广场,展览区域9 800 m2,生产区域6 000 m2,有地上地下各一层,地上均为钢制结构——玻璃结构,地下为混凝土结构。温室内区域分为四个区域。“万生苑”的结构和造型为了体现绿叶对根的回忆的主题,大胆创新,改变了国内外传统的温室造型,设计了绿叶盘旋落在根茎旁的形象,由最高15 m高的椭圆体和最高20 m的椭圆扇形组成,造型整体美观大方,高耸的建筑起到了很好的景观节点的作用,且能满足热带区域内种植高耸的椰子树的要求[3]。整个展览温室是园内一处重要的视线节点,特殊的建筑风格让它成为了园内标志性的文化景点。
北京植物园前广场地势较为平坦,整个温室座落在一处抬高的石质平台上,温室前有大的硬质场地作为疏散人流的用地并辅以休息设施,展览温室前没有高大的植物作为阻挡,抬高的展览温室作为整个区域的视线节点,吸引游人进园观看植物。
展览温室的右侧有一古树标本,旁边有石碑展示植物的相关知识以及展览温室坐落的相关背景。温室正前方有一块草坪,给游人观赏整个温室建筑的场地以及距离同时作为植物园集散场地的补充,在节假日或者举办大型科普宣教活动时布置花径用以吸引游人参观。
游人从主路进入展览区时,位于展览温室背后,需要沿边缘松树林下的小路绕展览温室一周后才可以到达温室前门,整个温室区域内无大型植物,大型树木整体退后作为取景的景框,出现在照片内,或给游客提供阴凉。西山作为背景出现在展览温室后,用远近关系衬托温室的壮观。
万生苑展览温室分为热带雨林室、沙漠植物室、兰科、凤梨及食虫植物室、四季花园四个区,展示热带、亚热带植物3 100余种,植物景观千姿百态,向人们展示丰富的植物世界,进行植物科普教育,同时也是进行植物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
2.3.1热带雨林室
热带雨林室展览面积1 000余平方米,种植有热带雨林植物1 000余种。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物种极其丰富,因此在温室中要建立真正的天然热带雨林景观是很困难的,设计师们常常抓住其典型特征,在有限的温室空间内,通过对热带雨林植物的巧妙配置,形成人工建筑内的微缩雨林。
展区选择了不同高度的苗木进行初期定植,随着植物生长形成层次丰富的热带植物景观,常分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以及腐生、附生植物覆盖的地面层等4层~5层,棕榈、大王椰等大型乔木形成上层景观。
气生根与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现象、附生现象、滴水叶尖现象、植物之间的绞杀现象、木质大藤本等热带雨林特有奇观在展区内通过植物配置与园林小品搭配得到充分展示。
2.3.2沙漠植物室
万生苑中展示的沙漠植物有1 500余种,展示面积1 000余平方米,仙人掌及多浆植物类是最具观赏价值的沙漠植物,按照柱类区、球类区、芦荟区、园艺栽培种配置[6]。
该区采用自然式布局,以高大的种类做主景与背景,常为柱状种类,引人注目。球类区种植了30余株大型金琥,茎膨大为碧绿的球体衬托着金黄的硬刺与绒毛,十几株群植在一起非常壮观。芦荟区展出了多种芦荟,开鲜红色花,具很高的观赏价值。品种区多展示小型却又珍贵的品种,如小巧肥厚的生石花属植物,不同品种配置在一起,开花时绚丽多彩。在各个区之间还点缀着体型较大的多浆植物,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如金边龙舌兰、霸王鞭、光棍树、酒瓶兰等。矮生的景天属植物布置于路边,别具情趣。
2.3.3兰科、凤梨及食虫植物室
该展区展示面积为500 m2,主要展示兰科、凤梨科、食虫植物等具有奇特观赏价值的植物。
兰科区主要展示热带附生兰,包括万代兰、蝴蝶兰、卡特兰等以及国兰中的春兰、惠兰等芳香品种,与一些观叶植物如冷水花、海芋、竹芋类等穿插种植,取得天然热带风光之效,并香气四溢。
凤梨科植物叶及花均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温室中展示的为观赏凤梨,主要包括水塔花属、鳞蕊凤梨属、羞凤梨属等,如美萼水塔花、美叶光萼荷、果子蔓、丽穗凤梨等有颜色鲜艳的花朵,还有附生型的空气凤梨,轻盈又优雅,在枝干上营造一种朦胧的美感。
食虫植物区主要展示一些奇异的食虫植物,有猪笼草、捕蝇草、瓶子草等,它们外形奇特,且表现出特异的生理功能,趣味性极强。在食虫植物里还配有鸟巢蕨、松果蕨等附生蕨类,使热带植物种类更丰富。
2.3.4四季花园区
此区域位于温室中心区域,展览面积3 500 m2,主要布置热带观花观叶植物,结合小桥、流水、瀑布、山石、木栈道等,形成四季开花的南国景色。展厅在空间上又划分为中心花园区、门厅区、棕榈花园区[7]。中心花园区主要种植各种名贵开花乔木、灌木、草本,一年四季开花,并举行不同主题的花展。棕榈花园区位于展厅南侧,种有多种棕榈科植物,茎干高矮不同,粗细不一,叶片大小、叶形多变,是典型的热带植物代表。
北京植物园是北京市一处重要的科普宣传教育的基地,承担着对公众普及植物科学知识的重任。展览温室在植物园科普宣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展览温室的建立,使游览者不仅仅可以观赏到当地的植物,同时还可以感受到我国不同地域植物与景观的多样性,甚至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植物,在游览中体会异域风情。同时“万生苑”展览温室通过植物分区,以及“万生苑”展览温室在游览线路上的设计将四个不同的科普区域相互串联,达到引导游人游览的目的,并且通过植物标识牌系统、导游讲解、科普说明牌等标识方式来进行植物方面知识的详细讲解,达到宣传植物的目的。同时将科普路线由温室内部拓展到外部,在温室东部广场区域设置游览小径,在小路两旁展示新奇热带植物,并加以介绍。
在网上设立了北京植物园的科普网站,开设植物资源、视频欣赏、科普问答等专栏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同时设置展览温室专栏,重点介绍异域植物,讲解植物知识。不断提升植物园科普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植物园定期举办大型展览科普活动,利用展览温室良好的环境,以及丰富的植物资源,举办亲子科普知识周、科普游园会等大型活动并结合全国科普日进行宣传活动。
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作为目前世界单体温室面积最大的展览温室,在技术上固然有许多大的突破,但它的作用不仅仅于此,本文从园林景观、科普宣教的角度分析了展览温室对于园林的作用。从展览温室自身建筑景观作用、温室建筑与周围环境景观的营造、展览温室内部植物景观的营造三方面回答了展览温室在园林景观营造方面的作用。
但我相信它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文章末讲述展览温室在科普教育人文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展览温室作为一座活着的植物百科全书,对向当地居民特别是定期向学生科普各地的植物知识,认识并引起人们保护自然同时也是它重要的责任之一。科普宣教在社会公益方面做出努力的同时也对公园整体景观效果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在文章中也将它列入展览温室对园林景观营造的作用之一。同时展览温室的引种驯化,对异地种植植物有巨大推动与帮助,对整个地区的景观提升有巨大帮助。
展览温室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一个景观节点,作为一个通用空间同时将植物引进室内沟通室内室外的空间,而且它在科普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应该远远不止于此,本身作为一个通用空间,它在发挥植物科普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称之为植物展览中心并不过分。当然展览温室在园林中的作用应该不止于此,以上是我结合现有一些资料对展览温室在园林景观中作用的一点浅析、一点感悟,希望对推动展览温室这一现代园林中最大的景观建筑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徐增建.建筑玻璃幕墙新技术在宁波公建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 刘 剑.上海辰山植物园展览温室植物栽培与管理[J].南方农业,2016(18):99-100.
[3] 李炜民.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的规划与建设[J].园林工程,2003(4):11-15.
[4] 符红梅,郝朝运,谭乐和.兴隆热带植物园科普教育实践与思考[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5(4):74-75,78.
[5] 邵 青.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园林花卉,2016(17):28-30.
[6] 从燕颖.北京植物园热带植物展览温室环境调控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7] 郭 翎.绰约风采万生苑——记北京植物园观赏植物大温室[J].园林,2002(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