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璇 ,李 存
(1.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科研处,吉林 长春 130028;2.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8;3.吉林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4.吉林农村金融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117)
农村金融能否积极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可在农村宣传金融知识和政策,推进普惠金融的进程;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农村金融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强化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管理,规范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发展。农村金融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在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创新、完善的。综合考虑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的路径选择,有利于推动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农村金融相关理论是我国农村金融得以发展的助推力,也是农村金融不断发展的基础保障。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金融的理论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政策资金的干预理论阶段、市场理论阶段,不完全的市场理论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农村金融理论分别立足于当时的客观实际,根据当时农村发展现状提出,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农村金融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理论是政策资金的干预理论。当时农村资金非常匮乏,居民缺乏足够的储蓄能力,储蓄非常不足,致使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阻碍。此外,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比较低,导致一味追求低风险、高利润的投资者并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建设中。所以,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将政策资金引入到农村金融发展中是对这一问题进行优化的首要选择。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农村金融领域中逐渐兴起市场理论,该理论提出:我国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金融体制,我国政府的过度干预阻碍市场按规律正常发展,需要适度降低政府干预度,发挥市场自我调节作用,促进农村储蓄能力和投资吸引力的提升。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众逐渐认识到单一化的市场调节存在不足,政府作用和市场调节需要并行发展,结合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不完全的市场理论因此出现。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工业发展水平低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整体发展。所以,需要对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和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一时间对农村的金融政策和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中国是农业大国,有8亿农村人口,然而规模庞大的农村人口在收入上远远不足城市人口收入的三分之一,制约了我国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可以看出,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导致我国经济的发展存在很多不足。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力量,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方面的政策并不完善,在发展中依然存在思路不清晰和道路不明确的问题。
我国在1978年开始实施家庭联产的承包责任制,此时的农村金融已经到了恢复的阶段,在多重困境的背景下,我国农村信用社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处理很多问题。邮政储存在此时成为农村金融开始发展的一个标志,从1985年到1995年,我国农村金融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非正规的农村金融组织,并逐渐改革和完善,最终得到快速发展,1996年到2005年,我国进行农村金融改革;2006年,我国农村金融进入了创新时期;2010年部分金融机构已经被完善;2014年之后金融机构的规模和数量呈扩大趋势,可以说,此时的农村金融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村金融必须与时俱进,遵循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对相关体制进行完善,推动我国农村金融的向上发展。[1]
农村金融的良好发展可有效改善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改善金融体系结构性缺陷。但是,农村金融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农村金融问题的原因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当前,农村金融投入范围逐渐缩小,一些国有商业银行减少了对农村的业务,农村信用合作社职能发生变化,农村金融保险机制不够健全,农民金融意识低,这一系列问题导致农村金融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我国农村金融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理应加强审视,科学选择、合理整治,运用科学的对策处理问题,加强对金融资源的有效开发,并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服务的作用,增加服务农村金融的保险机构,建立金融信誉机制,并与农村产业在运行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结合,进而对金融机制的体系进行完善。此外,还要不断对农村的金融机构进行优化,对其服务功能进行扩大,尽可能地发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主体性作用。就资金问题来说,需要不断扩大对农村资金的投入,全面了解市场发展的动态性变化,结合市场变化进行有效调整,同时加以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关注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技术指导,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还可以组建宣传队伍,讲解有关农业发展的金融知识及相关政策。[2]
我国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对自身的模式进行完善,与时俱进,发展创新、扩大业务范围、增强业务覆盖、提升业务服务能力,满足发展需求,按照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商业银行。根据区域位置、注册资金、产权形式、市场需求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布局,加强各类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农村金融的发展模式。
农村金融主要指农村地区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其作用是优化农村地区的资源配置,给予农村地区发展一定的金融支持,是我国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大农村金融的改革力度,统筹农村金融发展,减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重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关系,将有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现阶段,农村金融的发展受到很多研究人员的重视,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都充分肯定农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例如,研究人员Yaron等人提出,农村金融领域的健全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研究人员Khandker提出,信贷能够提升农民群体的收入,有拉动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的作用;Burgess等人在研究印度时发现农村金融的有效扩张可以改变农村贫困问题;研究人员耀军提出,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金融是非常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工具。冉光和等研究人员研究了山东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关系,表明农村金融有集散闲散资金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的功能,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反之亦然。此外,丁志国等人还提出,一定的审时度势与因地制宜可以帮助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提升我国农民的收入,减小城乡差距。
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村经济之间呈正相关,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系数是0.9940,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之间的系数是0.9875。对于农村金融的发展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许多研究人员各抒己见。研究人员Geda等人通过面板数据实证提出,金融服务可以运用平滑消费达到减少贫困的目的;研究人员武志提出,我国金融发展在储蓄动员、风险管理,交易便利等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达到推动经济发展的目的;研究人员王征等人提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资本形成、资本配置,工业技术创新均产生影响,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也有相当的作用,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建设。此外,丁志国等人提出,创新性的改革农村金融发展机构,并有效地抑制我国农村资金的流失,是我国农村金融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仍有部分学者认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冉光和等人提出,政府主导下的农村金融的成长模式明显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制度的结构、功能和经济发展目标有一定的偏差,因此不能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农村金融定位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但是支农资金间接被输送到城市与工业领域,农村金融发展并没有达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需要对金融发展的目标进行纠正,并健全金融体系,重塑金融市场。
当前,应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与农村发展现状有效结合,按照制度要求平衡供给和需求间的关系,多增加一些有效的农村金融投资途径,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做好有力保障,防止资金缺乏和融资困境的现象发生。完善组织体系才可以扩大农村金融的融资渠道,让融资路径更加通畅。对于组织体系的完善,需要科学合理的分工,不断扩大相关功能,确保金融企业和机构发展的稳定性,支持并引导金融组织对农村金融领域的开发,防止再次发生垄断问题,最终使得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能够在政策的指导下有序、多样化发展。
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是紧密相关的,农村金融机制不完善,金融机制和农村发展之间不协调,对农村的发展会起反作用。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对农村金融的目标重新制定,并对相关机制进行完善,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核心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但农村金融的发展优势是值得肯定的。建立科学的政策机制可有效防止二者之间的冲突。
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地扩大农村金融的需求,充分发挥金融本身的功能,提高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帮助提高其在生产中的工作效率,保护空气和水体环境,防止出现各种污染。此外,还要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完善,并优化农村发展的产业结构。对于信贷投资来说,需要加大农村重要产业和工业的关注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发展的经济市场,在第一时间充分掌握农村市场的动态变化,获得政策性的金融效益。[3]
农村金融的发展可以优化农村资源配置,给予农村发展一定的金融支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新时期背景下,深入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及政策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全面了解这一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做好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