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梦欣
福州八中 福建福州 350004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教育主要以传授—接受为主要模式及适应这种模式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为主,强调“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这一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结果势必束缚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在吸收学术界对案例教学界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思考,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研究案例与问题,组织师生讨论、生生讨论,从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1.充分的自主性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真正成为案例研讨的主体,拥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查阅、搜索相关信息,自觉地剖析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也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深入的探究性
案例教学强调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对于学生来说,案例的讨论,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等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感性的积极思考,启发他们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来观察问题,掌握分析与评判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得教学案例不断被延伸、升华。
3.全面的开放性
案例教学通过设计一些典型案例与开放性的问题,形成一种问题意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它重点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辩论,将问题的答案和结论由教师一人做出判断变为师生共同探讨基础上的群策群力。
4.积极的创造性
案例教学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活泼的讨论氛围,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辩论,进行富有批判性的辩论和独立性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还能够启发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使他们掌握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使得教学案例不断被延伸、扩展,从而使得学生的发散思维等能力就会不断强化,从而激发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创新能力。
5.高度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使教学从客观存在的具体事例出发,把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把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融合到生活、生产中。这不仅符合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容易引起共鸣,同时也为理论联系实际找到了契合点,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课堂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与表现,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收集、分析、讨论和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迫、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使其自觉、主动地分析案例,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教学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思考的空间。在班组自由讨论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辩驳,批判补充,从而形成批判精神,养成创造型的人格,为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案例教学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以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即通过认真阅读案例材料,独立思考,调动学识和才智,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培养学生进行事实判断、经验概括、逻辑推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过程。
引入案例教学,亦是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参加讨论。这是对现实问题的重现和预演,通过有针对性的了剖析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经验,从而可以增强直面社会生活的本领,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可见,案例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辩论,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创新意识,充分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促进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