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3-27 06:28:32雷耀方
成功 2018年1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体育

雷耀方 李 青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四川德阳 618500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关注在不断增强;同时伴随着竞技体育的影响的扩大,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体育兴趣增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是体现一个学校体育开展效果的一个重要体现。体育课堂不再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唯一,体育社团的建设发展对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的影响在不断放大。高校体育社团突破了行政班级、年级跨度等的限制,将学校同一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起来,为其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是学生的自我锻炼、提升自我的重要渠道。体育社团的迅速发展是学校体育观念革新的结果,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活动组织性。[1-3]但是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着体育社团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丰富。

一、四川省高校体育社团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与作用

(一)高校体育社团的内涵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的体育教师或者学生根据个人的体育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向学校有关部门(校团委、学生处等)申请得到许可后,按照其章程制度进行自主管理,以体育运动(活动)的为目的的一种非营利性的学校组织。

(二)衔接体育课堂,带动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社团的运作方式是课内外一体化的体现、延伸和补充。但其本身突破了体育课这种以行政班级为单位,以固定时间、固定场地、固定内容的教学形式,组织形式更加开放,内容活动形式多样化而又富有趣味性,符合大学生们的心里发展特点。其本身又与体育课衔接紧密,有力增强学生自身的体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情感体验。高校体育社团就成为了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社团的日常训练的组织安排由专业教师是的指导,高校体育社团在很大层面上也就成为了高校体育代表队的后备资源。同时社团的社长、各机构的部长、社员齐心协作管理社团的运营和对外交流,从而为社员提供了一个交流、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管理、交际等方面的能力。

(三)营造积极、乐观、健康、向上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社团在各高校社团联合会(简称社联)里都占有重要位置,为协助校园社联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校园体育社团的单项体育协会多,参与会员人数之多居于社联之榜首;其次,在一年一届的社团活动周、校园文化节中,各学生单项体育协会组织结合自身的特点紧扣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主题,在服务内容上更显得丰富多彩,积极展现本协会的特色,吸引广大学生前来参与活动,突出大学生运动体闲时尚特点,具有典型的大学文化味;再次,校园体育社团在日常学习生活、体育运动体闲中广泛开展体育健康知识讲座、培训,举办各种比赛(季度排名赛、擂台挑战赛、邀请赛等),大大地宣扬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文化,造就健康人才,为扩大校园文化的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体闲时间增加,体育娱乐健身的文化意识加强,校园体育社团的队伍将会变得越来越壮大,同时也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成为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

二、目前四川省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四川省高校的分层抽样调查,分别对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绵阳师范学院、天一学院等10所大学进行走访调查。

(一)体育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体育社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立社团等级评定标准所有社团都同等对待影响了社团发展的积极性。[4]据目前的调查结果看,四川省大部分高校正是这种情况,体育社团的管理机制还不慎合理,对所有的社团都是一视同仁,对各社团的负责管理者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对社团的贡献程度缺乏认可,使得各育社团容易产生懈怠心里,失去社团发展壮大的动力。

对四川省高校的分层抽样,抽取10所高校对社团管理部门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1)所有高校的有关体育社团管理文件(申请流程、规章制度、管理考核制度文件等)都齐全;(2)所有社团的管理部门都非常肯定体育社团对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作用;(3)70%的高校都会通过社团每年开展的活动起到的效果,对其进行集中的星级考核评定,但并未对一些名存实亡的社团进行淘汰;(4)社团经费紧张,每个社团的每年的活动经费在1000-1500元;(5)90%左右的高校并没有将体育社团滑轨到学校体育部门进行直接的指导管理;(6)80%的体育设团表示训练活动场紧张,只有20%的社团表示有相对固定的场地。(7)83.5%的高校对体育社团制定了相关安全活动条例和要求,15%的高校给危险系数较高体育社团购买了意外险。

(二)体育社团自身发展不清及联动机制不足

体育社团的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影响学校健康、乐观、和谐、活跃氛围。作为每个体育社团在获批成立后应对社团的自身发展得到重视,以促使社团的日益壮大。通过调查显示,(1)95%左右的高校的体育社团数量在14个以上,主要涉及到三大球、三小球、舞蹈、极限、民传和棋牌等方面;(2)社团的规章管理制度齐全,但调查发现仅45%左右的社团会严格按照社团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3)75%的体育社团表示社团经费紧张,不足以完全满足一年的活动开展;(4)85%左右的社团表示活动训练场地不足,要首先满足体育教学,教职工活动及校文艺活动的要求;(5)所有高校体育社团分配了指定指导教师,而45%的教师只是挂名,只有约55%左右的指导教师对社团的管理、训练、活动开展等进行了真正的参与指导,但仅有15%的高校将教师的指导工作纳入到了工作量中,从而严重打击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6)另外只有约40%左右的体育社团能够走出校园,与其他学校、社会上体育俱乐部进行联动开展校际间、学校社会结合的体育社团活动;(7)35.2%体育社团存在社员流失的现象;(8)24.3%的体育社团缺乏对社团本身以及活动的科学的宣传。

(三)学校管理层面对体育社团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是学校体育社团发展的重要保障。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得到学校的认可,得到来自学校对于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学校管理部门对于体育社团的重视及强有力的后备保证,会极大的促进社团的发展壮大,从而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发展。但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体育社团在社团自身发展定位、社团活动的开展及社团文化的建设方面缺乏特色、没有创新等,85%的高校管理部门对社团的重视程度逐步降低,从而削弱了对于社团的支持力度。

三、加强四川省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对体育社团的指导管理,定位好体育社团文化的建设方向

学校对体育社团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是体育社团更好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从学校和社团的管理层面,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强对体育社团的建设引导。制定对社团的科学、人性的考核评估机制。通过定期召开社团会议,对社团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文化和学生价值观念进行研究引导,寻找解决办法。同时作为社团的管理层(校团委)应将社团直接划归到二级学院进行指导负责,校团委作为总的负责层,对各社团进行宏观上的监督。

作为社团本身,要从社团的管理机制入手—健全管理机制,并切实按照社团的管理机制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勿将机制、制度高高挂起。在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的同时,社团中要做到:(1)提升社团社员的招新的标准,勿以多多益善的社员来“壮大”社团,更应以志同道合的理念和目标来发展壮大。(2)创新体育社团的运作方式。(3)增加开展体育社团文化的展现活动。

(二)加大对社团的扶持力度,为社团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场地设施、设备器材和必要的经费支持。作为社团的上级管理层应该将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花费、场地设施等纳入到学校的年度规划中去,每年为社团提供适当的活动经费,通过项目申请答辩的形式来进行具体经费的划拨和支持。并为学生社团提供活动中心和设备,另外为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激励优秀体育专职教师参与体育社团工作的指导与管理,保证体育社团工作更加富有成效。[6]对教师的指导进行支持和鼓励,将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计入到工作量中去,提升教师社团训练指导管理的积极性是学校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三)将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的情况纳入到体育成绩考核和学分管理中去,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技术水平、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是学校体育的目标。作为强调技能,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体育社团,对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合理的指导是保证社团发展的有效途径。[7]体育社团活动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活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成为高校重视的一个问题。其实学校相关的政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调查中发现一些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体育活动积极性较高的学校已经将学生的体育社团活动纳入到其自身的体育考核和学分管理体制去。并且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些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也大大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1]王小娟.论大学校园体育社团的地位与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30-32.

[2]左仁义,谢健.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的作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3(5):52-53.

[3]马新东,高前进,周越,等.对当前我国大学体育社团功能的调查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2):227-228.

[4]邵正喜,彭国强.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27(6):89-92.

[5]栾淳钰.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社团工作—基于重庆市高校学生社团的调研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6(1):124-129.

[6]王舜霞.阳关体育视野下上海高校体育社团运行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3(6):92-95.

[7]张戈,吴洁等.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促进研究—基于社会生态模式的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1):59-62.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体育
缤纷社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我们的“体育梦”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