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

2018-03-27 06:28:32刘志云
成功 2018年1期
关键词:理念教学模式专业

何 艳 刘志云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4;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2

近年来,如何顺应时代和社会需求,进一步推动设计创业创新,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然成为中国设计教育改革浪尖上的问题。因此,如何把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全面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内开设艺术、设计类的高校有750多所,这些高校中开设视觉传达专业的就高达630多所。视觉传达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十多年来向全国各大院校普及并不断扩招的专业,其不同于数、理、化等重公式的专业,他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专业。以培养多层次、多元化设计人才为策略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现行的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模式阻碍了其专业的良性发展。因此,探讨属于自身专业特点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已成为视觉传达专业改进和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有利途径。

一、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众多高校所推崇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多以创业培训和创业大赛为内涵,在价值取向上带有明显的功利,动辄兴建创业园、孵化器,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学生开公司,做老板,而非面向全体学生的“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表现如下: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滞后

我们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不少高校还未太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参差不齐。尽管一些高校也开设了一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由于未能与专业教育结合,导致学生只是应付了事,完全体现不了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教育这一特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性教育工程,它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从课上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的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化的全方位地渗透进行。不少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多数安排在创新创业选修课或就业指导课程,采取相对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教学内容也过于陈旧,根本无法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久而久之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培养。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长期以来的高校对老师的职称考核管理制度,导致老师们关注更多的是职称的评定,而缺乏创业实践工作经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缺乏实战经验,致使学生实战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相对短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实践,很多高校则是在校外建立几个实习基地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学生参与的时间与机会很少,致使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内外不能很好地融入进来。创新创业教育培育需要的土壤严重缺失,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体系缺乏系统规划和建设。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最早兴起于美国,为在激烈的社会与产业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纳为国家教育的核心思想,其中“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源自西方传统设计教育体系,前身是“一对一师徒制”,其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理论修养兼具掌握公益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分析目前国外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情况大致如下:

美国是很多的艺术设计院校都设有各种工作室,当然视觉传达专业也包括在内,美国工作室的主要特色是开放性和灵活性。对艺术教育的管理是比较宽松的,其教育质量控制由市场形成压力,优胜略太,其艺术教育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与改革中。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管理体系不断适应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而发生变化。

德国的视觉传达专业也是开设工作室制的教学,所不同的是学生入校头一两年是在基础班接触各类学科,找寻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然后进入各个工作室继续学习直至毕业。

我国的美术学院如中央美术学院的视觉传达专业也是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学生大二进入工作室学习。清华美院则是导师有工作室,研究生进工作室学习参与一些课题与项目,本科生不进工作室。在教学实践方面,增加了一些研究型的课程,以此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实践设计能力。广州美院大力倡导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从传统班级教学模式向“教研室+教学工作室”模式的全面转变,现有视觉传达设计教研室、动画教研室、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广告教研室4个教研室和11个教学工作室;但对于综合性大学由于教学管理体制与专业师资等的问题,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推行还有一定难度。

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

(一)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设立的必备条件

首先,需要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革新,尊重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及对创新的特殊性要求,给予视觉传达专业发展较宽松的教学管理,不断革新理念更好更快地顺应新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使推行工作室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培育提供广阔的土壤。

其次,硬件设施的完备。为解决空间问题可以将现有大班教室分隔为几个能容纳至少10人的独立空间作为工作室。配备网络设备,专业电脑,扫描仪等设计设备。开放的模型实验室、印刷实验室、图形工作站等也为工作室提供设计输出设备支持。

再次,对于软件设施方面。工作室导师应具备深厚的学术积淀,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实践项目。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可先在设计公司或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而后再安排其担任工作室导师。使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足够的师资储备,成为培育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营养源。

(二)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的运行形式

首先,成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定工作室制度。

然后,以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科为主体,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的调整,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作为视觉传达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核心。工作室的教学结构分为项目制模块、课题制模块与导向教学模块,使该专业形成一种多纬度的专业知识体系构建。

最后,通过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刺激竞争,更好地培养该专业学生富有创新精神的思维模式,使其适应新时期下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三)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首先,在教学模式上引领创新,积极改善工作室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建立开放式、项目制、课题制、导向制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其次,在教学内容增加创新创业的设计课题:个性设计、地域性专题设计、原创设计、可持续性设计;学生大三开始进入工作室学习,成绩考评将有无创新理念纳入具体考评参数,鼓励学生不断创新。

再次,由竞争机制激励创新理念的培育。建立工作室运行机制,根据课题需要工作室之间组织设计竞标,组织公投,设立奖金。在各工作室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彼此促进,在营造学习氛围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与从业竞争意识。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特性决定了实行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解决人才培养问题的路径。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基本应用能力,又以创新创业理念为指导,使教学服务于专业教学及市场需求,真正培养出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更好的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1]罗志敏.欧美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发展新动向 [J].教育研究,2013(6)

[2]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 [J].中国大学教育,2015(4)

[3]岳峰.邓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7(2)

[4]胡桃.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J].中国大学教育,2013(2)

[5]赵红玉.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立工作室制的探究[D]

猜你喜欢
理念教学模式专业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