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旋
(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桂林 541001)
居民健康卡全称是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心用于居民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区域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的信息载体。居民健康卡建设由国家卫计委统一规划,桂林市作为广西试点建设城市,全市医院都已完成用卡环境改造。为积极响应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主动探索创新,通过系统接口升级改造、设备终端定制配备和服务管理流程重构,在2018年5月于全市率先实现“居民健康卡全流程扫码就医”,打造“一部手机无障碍就医+指尖上的医院”就医场景,创新之举走在全区前列。
(1)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居民健康卡对医疗机构相关服务进行重新构造、整合和优化,实现基于居民健康卡的预约诊疗和一卡通、先诊疗后付费,以及公共卫生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促进医疗机构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变革医疗支付方式。居民健康卡在桂林市试点建设表明,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基于居民健康卡的“银医合作”模式能够实现快速发卡与有效应用,有利于医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医院通过微信、支付宝、自助机、POS机等设备延伸了支付渠道平台,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医结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3)实现跨机构、跨区域就医一卡通用。传统就医老百姓每到一家医院就必须先办一张就诊卡,时间一长,手里存着好几张卡,要是看病忘了带,还得临时再办。形形色色、又不能通用的就诊卡,让老百姓增加了不少负担。居民健康卡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所有医疗机构一卡通用,便民利民。
(4)实现健康档案记录一生,检查结果跨机构互认。居民健康卡的卡号是患者的身份证号,人手一张、全国唯一。因此居民健康卡记录着一个人生命周期的所有医疗信息,在全国实现跨区域机构就医数据交换,是实现医疗检查结果互认合法有效的电子介质。
(5)实现一部手机看全流程诊疗和结算。医疗机构通过居民健康卡扫码就医环境改造,患者在门诊就医、诊间支付、药房取药排号、化验抽血、自助机上信息查询、门诊和住院缴费结算、打印检验报告、B超预约签到、预约挂号等环节,只需出示二维码扫一扫即可,实现一部手机走通就医全流程。
分为建设掌上医院、系统接口升级改造、设备终端定制配备和服务管理流程重构等4个方面。
(1)建设掌上医院。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建设了东软集团的“大象就医”这款掌上医院系统。患者将居民健康卡绑定上去后,即可调出“居民健康卡二维码”,这是全流程扫码就医的基础。
(2)系统接口升级改造。首先是改造HIS、LIS、PACE等系统,实现各系统都能够读取居民健康卡,并能在所有传统就诊卡需要划卡处实现输入居民健康卡的卡号(即身份证号)代替划卡(读卡)实现就诊。
(3)设备终端定制配备。挂号登记处、诊室、医技、住院等,只要患者需要刷卡的环节,都要部署一维码和二维码扫码器,即将读取患者信息的介质由刷卡器换成扫码器。同时,在所有自助服务设备安装嵌入式带自动感应功能的扫码器。
(4)服务管理流程重构。一是在外地或本市其他医院发放的居民健康卡,在医院就诊时首先要在收费处进行“建档”操作,这就需要导医做好引导指引服务工作;二是导医需指导患者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或者下载掌上医院APP,将居民健康卡绑定上去,方可调出“居民健康卡二维码”;三是传统患者在医院就诊使用的就诊卡刷卡模式,习惯方面需要有导医或医生进行耐心指导;四是医院管理层从上至下都应该齐心协力,一鼓作气全面推动。
在全国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要求,电子居民健康卡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人群、服务场景间的差异化应用需求,探索研究多样化的便民服务模式。下一步,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紧跟国家步伐,待“电子居民健康卡”标准成熟稳定后,全面推进“数字化居民健康卡”向“电子居民健康卡”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健全“居民健康卡全流程扫码就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