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辉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8)
作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其独特的经济社会属性。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了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精髓。站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实践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延展了人类社会进步的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殊性与当今世界进步经济思想同一性的集中体现。
政治经济学将价值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属于商品经济独有的范畴。价值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双重属性,一种商品只有具有使用价值才能被卖出并实现其价值。[1]价值同时也是一个哲学范畴,是指客体以其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并对主体的成长壮大产生积极影响所形成的关系。[2]核心价值观指的是历史上传承下来的、被社会绝大多数人认可的道德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意指对“社会主义”和“人”的“有用”属性,这与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相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并逐步内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有物质性和精神性双重属性。为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以人道主义和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以经济的发展作为物质基础。人需要与他人交往,必然与他人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以,人与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因而个体做选择或决策的时候,必然要先了解其他个体的选择及反应。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具有显著的经济性,可由以下的目标函数来体现:
MaxA=Maxf(X)=MaxB一MinC
其中,字母A代表效用,字母B代表利益(收入等),字母C代表成本。从函数式可以看出,人如何做出选择与所获得的效用和收益紧密相联,当收益超过成本,获得的效用为正值时,人才会积极去做某件事。反之,当成本大于收益时,人的行为呈现出不可持续性。人们进行选择时,往往倾向于选择成本最低、获利最大的行为。尤其在市场经济一体化及价值多元化的当代社会,每个个体都希望自己在同等付出条件下,获取最大的回报。
爱国主义是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在精神上体现为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使大学生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特点,加之共享经济社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容易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冲击,高校要根据时代发展和现实因素不断更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财经院校专业多属于文科专业,我们所说的经济学理论,通常是指西方国家的经典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基于传统文化繁衍生成的关于资源配置的系统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样蕴含着丰厚的经济理论积淀。财经类学生要珍惜大学学习生活,在练就专业技能的同时,自觉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作为一名大学生,敬业体现的是发奋学习。财经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许多的通用性,在人才培养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工作,通过行业领域内专家的案例讲解和指导,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搭建起理想与现实沟通的桥梁。学生要自觉抵御职业规划中呈现的价值观缺失倾向,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实现“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形成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提升就业和创业的竞争力,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诚信是财经类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应遵循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健全机制、有序推进,加强教育、奖惩结合等基本原则,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的诚信教育要不断将法律和道德在诚信方面的制约潜移默化成为学生日常可以有效执行的规定,在不断的督促和提醒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辅以适当的鼓励和惩罚措施进行固化。家庭教育对诚信教育的影响至关重大,来自重视诚信教育家庭的学生很自然地拥有诚信的职业素质。同时,诚信教育也会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可见,诚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润物无声,社会风气的有效净化,高校教育对诚信的不断强化,三方合力,才能构筑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铜墙铁壁。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作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贯穿到学习和管理环节。高校应该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生动有效的实践载体,发挥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引领作用,激励学生将友善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并转化为人人信守的价值理念。大学生毕业后在社会生活和公共交往中要遵循友善的价值理念,做到相互理解、包容和谦让,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获得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吸取了几千年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涵盖了一切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呈现出丰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既实现了对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开拓性转化和发展,又汲取了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合理内容,摒弃了其历史和思想的局限,创造了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理性超越,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极具包容性大众化的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所拥有的价值观正确与否,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一个组织建立与社会要求相统一协调的价值观。人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染下,能够清晰地对多元化价值观进行批判性转化整合,合理调解价值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反之,社会也能够在不同价值的喧嚣声中,发现全体成员在价值观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进而引领整合纷繁芜杂的思想意识观念,构建稳定高效的现代价值秩序。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以人的社会价值为重心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每个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做出的选择会使社会资源趋于最优配置,自然而然地实现了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一定程度上的协调一致。人对社会的贡献是衡量自我价值大小的客观标准,只有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集小气候为大气候,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小我与大我的和谐统一,彰显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不可分割、共存共生。
大学生机会成本是指个人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为接受高等教育而投入的资金及所损失的其他收益。根据机会成本理论,大学生要树立有利于提高自身修养的价值观,充分认识社会利益多元的精神文化现状,提高自身的法律、道德、科学、文化素质。要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交平台上关注时事新闻动态,启发多元思维,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理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日常行为的基本遵循,打好修身立志、成长成才的基础,把机会成本降至最低。[4]
调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根据教师的学术专长,从不同维度用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向大学生讲深、讲透、讲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才培养思想针对性,让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前先做好充分的自我思想教育,做学生心灵上的“领航人”。开拓学生视野,推荐有关经济热点问题参考书目,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及相关的热点问题,利用博客、QQ聊天、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大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正确理解和认识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体现,作为大学生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必然要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土壤进行传播,显然,这土壤的营养成分来自于高校独有的校园文化。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其实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文化积淀,体现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可以说,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更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的纽带。为推动这种高度契合的知行合一,高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打造校园文化精品,让大学生广泛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在文化的创建过程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契机,最终实现主流价值观高屋建瓴的有效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