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继平 图+Adam
伊顿商业中心内部的玻璃拱顶上悬挂着一群由玻璃纤维制成的加拿大雁(又称“黑额黑雁”),是艺术家迈克尔·斯诺的杰作,用于为人们辨别方向。
走进加拿大多伦多伊顿商业中心,人们便感到犹如置身于一艘豪华远洋巨轮之中。这个“走廊式的商场”位于多伦多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其内部设计类似一艘巨型邮轮,设计师仿佛把整整一条商业步行街从室外搬到了室内……
伊顿商业中心是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和办公楼综合体,位于安大略省多伦多市中心。自1977年建成以来,伊顿商业中心已成为多伦多市的一个历史性里程碑,至今仍是加拿大最著名的购物目的地。
这个堪称世界一流的商场由330家专业商店组成,如时装店、鞋店、皮货店、电影院、餐馆等,可以说应有尽有,当然还不乏休闲区,它通过室内商业步行街的方式,把商业与其他功能的空间有效而成功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型购物中心之一。据游客数量而论,这个大型购物中心是多伦多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点,每年吸引了5000多万人光顾此地。
说到伊顿商业中心,就不得不说到它的创始人——蒂莫西·伊顿。蒂莫西·伊顿(1834-1907)是加拿大伊顿连锁百货商店的创始人,也是加拿大历史上最重要的零售商之一。他生于爱尔兰,20岁时来到加拿大创业,最初开了一家面包店,可是不到几个月便倒闭了。但这并没有吓倒这位勇敢的年轻人,1869年,他在扬格大街上开办了一家纺织品商店,从此凭借这家小店开始四处扩张,进而大肆改革加拿大的零售业。1883年,伊顿在女王大街和扬格大街的交汇处建起了一幢4层建筑,作为自己的旗舰店。就这样,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和过人的商业头脑,伊顿最终把这家小店发展成为加拿大最大的连锁百货商店。
到了20世纪,除了伫立在多伦多市中心的老市政厅和圣三一教堂等少数建筑外,伊顿连锁百货商店已经在这里拥有了大片土地。蒂莫西·伊顿当年开办的第一家商店,就曾经坐落在如今伊顿商业中心的土地上,那时,这片土地已经为伊顿所创立的商业帝国收入囊中。20世纪60年代,为了节约资金,伊顿管理层打算更好地利用它在市区所拥有的宝贵土地,尤其想建造一个新的巨型旗舰店,代替当时位于扬格大街和女王大街上日渐老化的伊顿百货商店,以及位于往北几个街区的伊顿大学街分店,便决定把旗下的仓库等后勤支持机构纷纷搬迁到地价更为便宜的郊区,把土地腾让出来。
伊顿商业中心占据整整两条街区,它的东面是扬格大街,南面是女王西街,北面是邓达斯西街,而西面则邻接海湾大街东面的建筑物。
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伊顿便宣布了它将建造巨型商业和办公楼综合体的计划,根据这个计划,即将兴建的商业建筑将占据多伦多市中心的好几个街区。但是,这个计划尚未实施便一波三折。伊顿商业中心的最初设计,不仅涉及到要拆掉老市政厅(除了其附属建筑钟楼和纪念碑)和圣三一教堂,而且还需要占据上述街区的一些小街。在设计的一个要点上,甚至把老市政厅的钟楼也列为拆除之列。对于老市政厅和教堂建筑的命运,经过激烈争论后,反对的呼声占了上风,致使伊顿方面不得不在1967年搁置了它雄心勃勃的计划。
1971年,雄心未泯的伊顿商业中心,又重新提出了新的计划方案,这次的新计划作了一些修改,比如允许保留老市政厅。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场新的论战接踵而来:圣三一教堂的神职人员强烈反对伊顿拆毁其教堂,且坚决抵制。最终,伊顿不得不再次对其计划进行了修改,把老市政厅和圣三一教堂都保留了下来,接着,教堂的教民又群起坚持伊顿将要建造的大型商场不能遮挡照射到教堂里面的阳光,在强大的压力之下,伊顿方面不得不再次对计划作了进一步修改。
尽管伊顿商业中心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计划,但由于一次又一次对计划进行修改,因此导致商场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了建造伊顿商业中心,伊顿方面与资金雄厚的卡迪拉克市场纵览开发公司和多伦多道明银行联手合作。他们请来加拿大著名设计师埃伯哈德·蔡德勒和布雷格曼+哈曼建筑师事务所进行设计。当时蔡德勒这位德裔建筑师在加拿大颇有名气,他早年在德国大名鼎鼎的包豪斯设计学校学习过。他与布雷格曼+哈曼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借用了意大利米兰的维托里奥·伊曼纽尔二世商场的布局,把计划中的伊顿商业中心设计成多层面、玻璃拱顶的风雨商业街廊,但是,伊顿商业中心的内部设计却堪称颇具革命性,影响了整个北美的购物中心建筑设计。
伊顿商业中心分两期开业。1977年2月10日,包括9层楼、占地10万平方米的伊顿商业中心北区作为第一期开业;而1979年8月8日,这个建筑综合体的南区(替代了位于扬格大街和女王大街的原来的伊顿商场)作为第二期竣工开业,与第二期同时开业迎客的,还有一家拥有18个放映厅的电影院(如今已经关闭),据说在当时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多放映厅电影院。伊顿商业中心因此一跃而成为北美最初的市区购物中心的典范,受到商业界大事颂扬。
为了给新建的伊顿商业中心让路,特劳利街、路易莎街、唐尼小道和阿尔伯特小道关闭了,从多伦多城市网格状的街道中永远消失了。阿尔伯特街和詹姆斯街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留,却也只能延伸到老市政厅附近便中断了,但是,在伊顿商业中心修建之初,多伦多市政府就对伊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一周的7天里,在一天的24小时里的任何时候,伊顿都要确保行人能随时穿越伊顿商业中心,因此行人们至今依然享有这个权利。圣三一广场失去了它通向扬格大街的公共通道,后来成为仅能通过海湾大街而到达的步行广场。
伊顿商业中心吸引着无数来到多伦多旅游的客人,它的顾客中有25%为游客,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除了购物,还欣赏建筑本身,享受都市文化和商业氛围。
随着岁月的流逝,伊顿商业中心还建造了若干办公楼:邓达斯西街1号大楼(29层,蔡德勒建筑师合作事务所设计)、卡迪拉克市场纵览大楼(36层,布雷格曼+哈曼建筑师事务所、蔡德勒建筑师合作事务所设计)和扬格大街250号大楼(29层,蔡德勒建筑师合作事务所、克兰格及波亚克建筑师事务所设计)。这3幢办公大楼,每幢高约300英尺(约合91.5米),每幢办公大楼可容纳60 余家公司或机构进驻。
在1990年6月和1999年夏天和秋天,伊顿商业中心又经历了两次扩建。
伊顿商业中心内部,最独特的就是悬挂在玻璃拱顶上的那一群加拿大雁(又称“黑额黑雁”)。这群大雁雕塑由玻璃纤维制成,是艺术家迈克尔·斯诺的杰作,被命名为“飞行停顿”。据说,这个购物天堂一年四季游客熙熙攘攘,有时人们难辩方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伊顿管理层就委托艺术家迈克尔·斯诺设计了一群大雁,悬挂在天花板上,人们只要抬头看看这些悬挂在屋顶上的大雁,便知道自己行走的方向了。有趣的是,这群大雁还引发过一场关于知识产权的官司,在其拥有者伊顿商业中心与其作者迈克尔·斯诺之间闹得沸沸扬扬。
1981年圣诞节前夕,为了体现浓烈的节日气氛,在没有经得斯诺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伊顿商业中心就把红丝带缠绕在这群大雁的脖子上,以此来装扮商场。斯诺闻讯后大为震怒,把商场的行为斥之为“荒谬”。他认为,红丝带让他的自然主义作品显得“可笑”,破坏了其作品的整体性,歪曲了他的艺术精神,有损他的艺术家名誉。一怒之下,斯诺便把伊顿商业中心告上了法庭,双方对簿公堂,加拿大安大略高等法院最终裁定:尽管商场拥有这些雕塑,可是商场对雕塑使用红丝带则侵犯了斯诺的“道德权利”,于是法庭勒令商场把红丝带从大雁上面取下来。这场官司在加拿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还引发了加拿大对本国的《著作权法》的一些细节进行了修改。
伊顿商业中心的喷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室内喷泉之一。它拥有44个外部喷嘴,喷出的水流充满了一个巨大水盆,水盆中又有20个喷嘴,中央喷嘴可以连续数次把水流喷射到10米的高处,周而复始。水盆外缘没有障碍物,与地板保持水平,因此不积水,人们可以自由出入。当顾客购物累了的时候,就可以坐在喷泉旁边小憩,让喷起的水流荡涤他们心中的倦意。
近年来,伊顿方面重新设计了这个大型购物中心,尤其是面临扬格大街的这边,让一些零售商店直接面向大街,使商场更具都市购物区的氛围,也愈加体现出大都市的辉煌街景。如今,在这个零售综合体之内,大约有330家店铺,共约15万平方米,是北美最大的都市购物中心之一。
伊顿商业中心自建成以来,尽管遭受了种种争议,批评不断,但它还是获得了巨大成功,还获得过“加拿大最佳商场”的称号。实际上,就整个伊顿连锁百货商店而言,它的经营状况并不景气,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要不是多伦多伊顿商业中心多年来中流砥柱,以获得的巨大效益来弥补伊顿其他连锁店的亏损,伊顿早就垮台了。尽管多伦多伊顿商业中心一花独秀,但它还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它最终为伊顿一直苦苦支撑到1999年宣告破产,确实难更可贵。1999年,整个伊顿连锁百货商店因经营不善,不得不宣布破产,其所有资产为西尔斯加拿大公司购买。尽管如此,它每年还是吸引着5,000多万人光顾于此,其中包括25%的旅游者。
随着伊顿连锁百货商店的转让,这个大型购物中心北端的空间现在为西尔斯加拿大公司所有。尽管换了主人,但为了纪念原来在这个位置上起家的蒂莫西·伊顿,也为了纪念他对加拿大零售业进行大力改革的不舍精神和做出的贡献,新主人保留了伊顿商业中心这个原来的名字。不管主人是谁,多伦多伊顿商业中心都已经成为北美顶尖级购物中心,也是多伦多最著名的大众旅游经目的地,每周吸引的顾客至少达100多万人次。
如今,昔日的两个商业竞争对手——伊顿公司与辛普森公司,都已不复存在,分别被西尔斯公司和海湾公司所取代。但不管怎样,伊顿商业中心本身无疑已成为多伦多的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与它周围的老市政厅和圣三一教堂一起,深深地嵌入多伦多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结构之中。它是这个城市的焦点,也是与众不同的里程碑,很多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记忆,各行各业的人都能毫无偏见地聚集在这同一片屋顶下面。正如卡迪拉克市场纵览开发公司负责建筑与设计的高级副总裁卢道夫·阿德拉夫曾经说过的那样:
“伊顿商业中心现在是简洁的经典。将来它也还是经典。”
伊顿商业中心的室内步行街四通八达,形成了多伦多地下人行通道网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