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传统戏曲服装的魅力

2018-03-26 08:02杨柳
魅力中国 2018年31期
关键词:传统戏曲图案服装

杨柳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剧种繁多,表现形式多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服装作为传统戏曲的重要载体,是用来塑造传统戏曲作品中角色外部形象的一种重要表现。

关键词:传统戏曲;服装;图案;色彩;含蓄美

中国传统戏曲剧种繁多,表现形式多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戏曲服装作为传统戏曲的重要载体,是用来塑造传统戏曲作品中角色外部形象的一种重要表现。戏曲角色中年龄的不同、身份的差异以及性格的变化,都可以用不同的戏曲服装中的不同图案加以区别和体现。中国戏曲服饰的款式丰富多样、图案夸张奇特、颜色丰富多彩、工艺制作精美,在世界戏曲艺术中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的戏剧服饰图案包含了美学和色彩学的艺术规律,表现了剧中人物的真善美的个性,反映了时代的审美趣味。中国的传统戏曲服装艺术.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依托于中国古典文化深厚背影,逐渐形成现在的模式,经过长期的创造、改进、优选而形成的。在人物造型上是从广场演出发展起来的,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演变才形成了今日的箱衣制,在戏曲艺术中,什么样的人物穿什么服装是观众在欣赏过程中的长期积累,成为约定俗成的程式规则,所谓“宁穿破,不穿错”的原理。

中国传统戏曲服装俗称”行头”。从属于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戏曲服装,属于”写意艺术体系”,是一种由生活化服装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装,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生活服装又并非历史生活服装,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化服装。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主要特点就是程式化,由此传统戏的舞台布景、道具、化装、服装等也都顺理成章趋向程式化,统用多变的”一桌两椅”就是非常程式化的布景道具。”脸谱”是化装程式化的 一大表现,成为中国戏曲的特色,舞台古典服装的式样、纹饰、颜色、性能等,也都有一整套程式化的规格。传统戏曲服装凭借和依赖物态化了的服装美学意蕴,与传统戏剧表演的程式性、虚拟性和假定性相匹配,以”为人物的传神抒情”服务为最高的美学追求目标。具有程式之美、律动之美、装饰之美和符号之美的意蕴。

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戏曲服装具有四大特点:第一,具有极其夸张奇特的各种来自古代及自然环境中的图案;第二,具有极其绚丽多彩的戏曲服装颜色;第三,具有极其丰富多样的戏曲服装款式;第四,秉承中国传统的含蓄美。因之,中国传统戏曲服装个性极其鲜明,民族特色极其突出,在世界艺林独树一帜。戏曲服饰图案的题材和特征戏曲服饰的图案是从历史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多采用框架纹样与中心纹样相结合的结构形式。有的取材于民间故事中的戏剧人物,有的取材于動植物组成的吉祥纹样,如松柏、仙鹤、蝙蝠、花鸟、流云等,其图案采用了寓意、隐喻和谐音的形式。题材主要分为几何形、文字、花草、鸟兽、民俗和吉祥图案,如八宝图、八吉祥、八卦图、寿纹、佛纹、虎纹、水纹等。戏曲服饰的图案极具装饰性、抽象性、标识性及审美性等特征,其图案蕴含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衣”的图案和色彩所谓“衣”是泛指上述四种戏曲服饰以外的戏曲服装。在传统戏曲服饰中,它主要有四大种类:长衣、短衣、专用衣以及配件。其中官衣、箭衣、生衣、袍衣等在戏曲中最为常见并有其独特的样式和图案设计。例如,箭衣,领子是圆形的、大襟、袖子为马蹄形或者敞开着;其上面绣着龙纹图案,下面绣着海水的为龙箭,乃皇帝以及元帅们的专用着装;上面绣着团花图案的为花箭,乃一般武将们的着装;不锈图案的为素箭,其用色一般有黑色和蓝色等,这是戏中的那些老军以及公差们的着装。

中国戏曲服装除了款式图案多样,在色彩的运用上也是丰富多彩的。在色彩上,“衣”除了有上五色和下五色这两种类型外,还多了一种类型,也就是杂色,主要包括金色、银色、灰色、古铜色、淡蓝色等等。完美的色彩运用不仅起到美化和装饰的作用,而且还直接或间接地传递信息,成为表情达意、渲染气氛、传递美感的重要语言手段。戏曲服装色彩是戏曲艺术的载体之一。传统的戏曲服装继承了中国民族艺术的装饰色彩观,用色鲜艳亮丽,具有很大的艺术夸张性;在运用上较少使用饱和度高的色彩,更多的是运用对比的手法,靠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色彩对比,人物与环境的色彩对比,以及色彩本身的视觉语言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还要有含蓄的美。传统服装特别注重含蓄性,强调欣赏某种朦胧的美感,注重不着迹象、超逸灵动之美。这种“含蓄”的美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服饰上的表现,与中国传统诗歌和绘画一样,深远明显。抽象与寓意表达情感的含蓄“朦胧美”古代诗歌风格主张用无穷的意象含蓄地表现情感,表现在传统的服饰中则不追求适合,不表现人体或纯形式的美感,而是沿用和发展了一些有意味的形式——宽衣大袍,中规圆矩和一些写实与变体相结合的龙、凤、动物、几何纹样、穿枝花草、藤蔓纹等具有抽象和寓意的服饰图案传达一种与社会政治和伦理的关系。比如秦汉时期男子服饰以袍为贵,袍属连衣裳的形制。在汉初,袍可使人们在家居时可以单独穿着,逐渐发展到作礼节之用。这种袍服,在汉代400年间一直被作为礼服。袍服一般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缩紧小,紧窄部分为“祛”,袖身宽大部分为“袂”,所谓“张袂成荫”就是对这种袖身宽大的描绘。

总之,中国传统戏曲服装,在其图案和色彩、款式等方面,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独具的美学价值,而且还蕴含着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现代性的时代的审美趣味来重新认识和探讨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这对于我国传统戏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更好更快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服装含蓄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作者:张家芯 2007年1月26日出版

[2]《浅析中国传统戏曲服装的形式美》-《大众文艺》作者:张树桃 2014年8月15日出版

[3]《中国传统戏曲服装的图案与色彩之美》-《小说评论》作者:易宇丹 2011年6月1日出版

猜你喜欢
传统戏曲图案服装
道具服装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舞台装置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谈传统戏曲的改革与发展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意境美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