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品质,但笔者发现很多外来民工子女缺乏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笔者专门对此作了调查研究,对如何培养外来民工子女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出了一些策略,望能帮助外来民工子女重新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缺乏自信心;原因分析;对策
自信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然而笔者发现外来民工子女有些在数学课堂上求知欲不强,课堂上不积极思考问题;有些见到老师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他们普遍表现出缺乏自信心的现象。那么怎样培养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呢?我觉得要弄清他们缺乏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原因并制定、实施相应的对策。
一、外来民工子女缺乏數学学习自信心的原因分析。
外来民工子女大多缺乏数学学习自信心,根据笔者的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心理较强。
外来民工子女大多来自偏僻、贫困地区,父母收入较低、家庭条件相对较差,使得他们觉得低人一等,对自己评价过低。
(二)家庭教育严重缺乏。
外来民工子女的家长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对待子女的要求相对较低,能认得几个字,会算简单的帐他们就满足了。
(三)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工作不稳定。
外来民工子女家长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他们子女用的教材的版本,教学进度与当地有着较大的差别,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四)一些教师的行为不当。
一些教师缺乏耐心和爱心,他们对待外来民工子女的发言不是耐心地倾听,恰当地引导,积极地鼓励,而是随意地打断,轻易地否定。他们对待外来民工子女的提问不是耐心地解答,而是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对待外来民工子女不是给予更多地关爱,而是鄙夷,或者是冷嘲热讽。极大的挫伤了外来民工子女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对策探寻。
那么,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帮助外来民工子女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搭建舞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外来民工子女有着他们自己的文化习俗、特色,有着他们自己喜欢的歌谣、游戏。为了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我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唱一首家乡的民歌”、“制作一件家乡的民间工艺品” 、“说几句家乡的方言”、 “介绍一下家乡的习俗”等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尝到被尊重的喜悦,产生自豪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二)注重引导,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结合教材介绍一些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成长成才的故事,学习他们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赞扬他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介绍外来民工子女身边优秀学生刻苦学习的先进事例。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学,比如:买东西算帐,看地图估算两地的距离,银行存款算利息等等都要用到数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娱乐、交往等无处不有的广泛性和实用性,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外来民工子女大多肯吃苦,心地善良,朴实。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我开展 “每月之最”评选活动(最关心他人的人、生活最朴实的人,最文明的人、体育成绩最突出的人、课堂纪律最好的人、最爱发言的人、学习成绩进步最大的人等)。通常我让学生在每周之末总结自己在学习、生活、日常行为等方面的表现,确定出自己做得好的方面。我每月统计一次,评选出“每月之最”。并把获得“每月之最”学生的照片贴在宣传栏里,还对获得“每月之最”的学生发放一些小奖品,如:一枝签字笔,或一本本子等,以此来激励他们。
(四)倾注爱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动关心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外来民工子女,对他们的发言做到耐心倾听,恰当地引导,积极地鼓励,对他们的提问做到耐心细致地解答,对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我有时还买一些学习、生活用品送给外来民工子女。渐渐地我发现他们都爱上我的数学课了,渐渐地我看到在我的数学课堂上他们能自信地举手回答问题了。
(五)家校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因此,我经常通过电话、家访等方式和外来民工子女的家长取得联系,请外来民工子女的家长在家督促、指导他们孩子的数学学习。但是,在我和外来民工子女的家长的沟通中,我发现有些外来民工子女的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不太关注,认为子女只要能认得几个字,会算简单的帐就可以了。为此,我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家访,与外来民工子女的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与外来民工子女的家长促膝谈心。请优秀学生家长介绍好的家庭教育经验,请有关专家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等专题讲座,并定期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外来民工子女的家长掌握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和培训后,很多外来民工子女的家长感慨地说,以前不关注孩子数学学习的想法和做法真是太荒谬了。今后,一定要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抓好孩子的学习。从那以后,很多外来民工子女的家长不仅坚持每天检查孩子的数学家庭作业,还根据孩子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帮扶措施。同时,我也注意与外来民工子女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课间或活动课经常和他们一起打篮球。有时候,他们没吃早饭,我就买早点给他们吃,对他们取得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另外,我还坚持每天放学后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辅导,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补上因教材版本、教学进度不同所欠缺的知识。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我发现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地提高。
我相信,只要教师、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就能逐步提高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就能逐步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页
[2] 关颖:《青年外来民工子女如何对下一代负责》,青年研究2004年9月
[3] 孙晓云:《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晓云儿童教育12讲》,广东新世纪出版社2001年6月
作者简介:叶小祥,男 汉族 1963年2月 江苏南京 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