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宁
摘要: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与物流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变得越发突出。因此,进行传统的物流教学模式改革,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各院校改革的重點和方向。物流管理专业改革应面向“一带一路”战略需求,重点加强物流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出职业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符合企业和国际化需求的物流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从本科院校教育的特点出发,以知识传授为宗旨,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同时注重素质的提高,将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此背景下,课程设置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聚焦国际物流特色方向,培养掌握现代物流运作规律、熟悉国际物流知识、具备物流企业管理和全球化运作管理能力的物流管理领域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积极探索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提高物流人才培养的水平与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立足于基础教学,更需要站在国家战略的视角研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推动以院校为主导,为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明确培养方向,使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无缝对接。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现状来看,物流人才的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和物流企业实际需求的脱节现象变得越发突出。存在着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传统,教材体系、课程体系相对落后,重理论轻应用,实践教学不足,实习基地不稳定、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方法落后等诸多问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学习欠缺主动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培养模式僵硬,实验室建设投入高但利用率低,缺少双师型人才,专业发展与标杆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培养的人才不适用社会需求,不符合国际化专业人才的要求,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速度。高等院校必须扩大开放力度、开阔视野、突破瓶颈,走对外开放、加强合作与交流之路。进一步缩小与国内外标杆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差距,需要在发展中学习、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在与国内外相关专业的交往、融合中加速发展、加速创新、加快提高,加大专业发展集约化程度。
三、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物流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应用行业。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各行业中应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属于“理论应用型”人才。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要充分考虑物流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调整课程设置思路,注重知识的复合性、现时性和应用性。能力结构方面以面向行业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培养学生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应具备更强的社会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等。应面向行业设置专业,做好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综合应用课程的设置。以适应行业需要为目标来组织教学,以“理论应用”为主旨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科研活动为优化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鼓励教师将科研内容直接进入教学过程的机制包括:一是鼓励教师利用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设立教案评估制度,并与教学考核相结合;二是尝试建立科研成果进教材的工作机制,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同样辅之以相应的考核、评估和奖励;三是探索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开设反映学术前沿的选修课;四是支持教师结合承担的科研课题,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前沿科学知识;五是探索科研团队进入课堂开展集中授课方式,开展互动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
五、改革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
主要建设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施以实际能力考查为主的实践教学考核新方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并非是依靠课堂上的讲授,主要来源于实践教学中的领悟。所以,实践教学要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从而淡化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到实践环境中,从中吸取经验,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实践教学不能只依靠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形式方法多样,通常的教学体系应包括课堂实验、课程设计、学生实习、产学研相结合、社会调查研究、课外科技活动、科学竞赛等。对于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除了一般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学校也可以把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请到学校进行演讲指导。
六、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教育模式
积极开拓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寻求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的合作方式,推动学生的短期海外交流生等项目,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创造更多的本专业学生和海外学生交流的机会,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在全球化商务环境中的适应能力;通过聘请外籍教师讲授专业课,同时聘请海外教授举办讲座,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充分利用上海外资企业众多的优势,聘请高素质的外籍物流管理方面的职业经理人进课堂,担任兼职教师,参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强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国际化的培养。
七、共享资源建设物流实验室
在同一城市有多所高校设立物流管理专业,除了自己的部分物流实验室外,还可以在相应部门的协调下,汇聚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一、两所高校建立设施齐全、足够空间的实验室,以供学生进行实践。这样既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省了资源的同时又实现了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可进行校企合作建设物流实验室,如果校企间建立合作,学校可以将投入实验室建设的经费用于企业设施完善,将企业运作场所作为实验室,安排学生实验和实训。
参考文献:
[1]王能.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2017.12
[2]谢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市场,2014.18
[3]黎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物流技术,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