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
摘要:航拍的形式不断发展,从热气球到直升飞机,滑翔伞一直到今天中国制造的大疆无人机。航拍已经突破了天气、地势等条件的束缚。用它独特的视角和灵活的走位还有精美的画面被广大受众所热捧。可以说,航拍赋予了司空见惯的场景以全新的观看之道和感知方式。
关键词:航拍;观看之道;感知方式
航拍是摄影的一个重要的门类。追溯其发展历史,早在1858年纳达尔乘坐热气球在巴黎的上空完成了人类摄影史上第一幅航拍的照片。自此以后,航拍的形式不断发展,从热气球到直升飞机,滑翔伞一直到今天中国制造的大疆无人机,航拍已经突破了天气、地势等条件的束缚。用它独特的视角和灵活的走位还有精美的画面被广大受众所热捧。可以说,航拍赋予了司空见惯的场景以全新的观看之道和感知方式。
一、提供一种全新的观看方式
正如约翰·伯格所说观看之道就是:媒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视觉的注意力。[1]电视是光的艺术,摄影师就像是追光的舞者,任何一个镜头的拍摄都是一个创作的过程,都是与捉摸不定事物的博弈,摄影師用自己眼睛带领观众体验异样的观看之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受众的参与程度。众所周知一切艺术形式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电影电视尤其如此。而航拍的出现无疑用一种技术的支撑从而带给了观众全新的视觉体验感。
航拍以一种“上帝的俯视视角”给受众提供了宏观、震撼、新奇的视觉感受。无论是航拍的拍摄技巧还是镜头的组接选择,都是以抓住受众吸引力这个观看之道运行。
专业的航拍技术中常用的技法主要有:平移拍摄、定点环绕拍摄、升降拍摄。首先,对于平移拍摄来说又分为:前后平移、斜移和左右平移。前后平移的效果类似于推拉镜头。一般前景平移用在整个影片的开头,告诉观众影片开始了,准备跟我们一起开始天空之旅。而后退镜头主要用在影片的结尾。比如《航拍中国——新疆篇》中用第一个航拍新疆地图的俯瞰视角来开篇,给人一种前景和后退的既视感,这种承上启下的平移手法是航拍中最主要的拍摄技巧。其次是定点环绕镜头:是以一个点为中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通过航拍机以中心和半径向四周画一个圆的拍摄方法,来吸引观众对拍摄中心“盯视”的需求,形成强烈的动感。一般对于突出主体、四周空旷的场景特别适用于定点环绕技术。升降拍摄主要是航拍器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低处,这种拍摄手法可以和平移手法相结合,让观众的视角一边向前一边向上,一种俯瞰大地的“上帝视角”让受众成为观看的主角。
航拍的镜头景别组接方式主要应用前进式或者后退时:全、大全、远、大远,从大处着眼,注重景象的全貌呈现,让观众感叹壮美山河的神奇景观带给观众飞在上空的视觉体验,呈现壮美的全景视角。因为航拍的拍摄角度高,因此它可以表现地面的层次,远近,以及数量。但是由于视野高,地面的景物杂乱,对于摄影师的合理构图就显得尤为重要。航拍的镜头大都是运用运动镜头,运动的镜头可以形成多变的景别和角度,多变的层次和空间,多变的画面和构图和审美效果,从而调动观众的吸引力,从壮美的镜头中产生自豪感。这一点在《航拍中国》的每一镜头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该片在空间维度上让受众的视野借助飞行棋的高度让我们熟悉的景象变成了另外一番无限延生的模样呈现出来。
二、提供一种全新的感知方式
航拍作为影视的创作技术,因为其借助了空间的高度和非常人的视角,使得影像所能捕捉和呈现的状态更加多变。所以无论是色彩冲击、镜头冲击还是技术都可以带给观众感知世界一次奇异的旅程。
任何一个镜头的好坏都是以它的主题为主要评价标准。每一个镜头都是为了整部影片的叙事意义而存在的。没有无功能性的镜头,有意义的航拍镜头就是不仅能调动观众的视角同时又带来感知影片主题的能力。而感知能力又不是单方面的,从色彩到视角各个方面都促成了受众奇妙的感知能力。
色彩是一种视觉语言,不同的色彩和各种色彩之间的不同搭配方式,表达不同的感情。根据相关研究,色彩感情的产生,主要源自人眼视网膜对红、绿、蓝三种感色纤维对物体反射光的刺激,三种色彩的比例不同,所引起的兴奋程度不同,由此产生的心理上的感觉关系也不同。[2]航拍中国是当下国内第一部以航拍角度完整记录我国真实景观的作品。[3]在平视拍摄中,人是每一个镜头的主角,但是航拍镜头打破了以人为主题的限制,将每一个物,每一棵树,每一汪池水,每一座山都是拍摄的主角,通过每一个镜头有序的链接来表达一定的情感。这种镜头拟人化的手法可以说为纪录片增加了更多的叙事手法。航拍镜头在时间轴上不断跳跃变换,加上丰富的四季色彩更替和空间构图的纵深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从航拍镜头的角度来说,镜头的视角从水平突然转向垂直,像过山车一般的将镜头的纵深不断地拉伸,画面的宏达视觉效果带动着观众的感受能力。这种大幅度的镜头表现力,为受众营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官享受。通过处理人与物、人与环境、环境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远景与全景是航拍的主要景别,有的镜头甚至可以突破五百米的高空,俯视整个地面。但是对于特写镜头,航拍就产生了一定的束缚。无人机在1米内接近拍摄主题,飞行器自身会产生气流干扰。因此,一般情况下,拍摄距离要在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可以说,航拍用一种全新的观看方式,引导受众去感受壮观的视角,使镜头拍摄现场的记录源源不断的植入受众脑海中,增加了镜头运动的现场感,牢牢的吸引着观众的视线,理解影片的主题,对影片的感知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三、结语
航拍不仅在观看方式给观众带了审美上的享受,而且在感知能力上也力求突破碎片化的叙事方式,用宏观的镜头视角不断地吸引观众来表达影片的主题,不但使得简单的题材变得条理清晰、节奏明快,还使得影片本身更具有可观看性和可读性。
参考文献:
[1]《观看之道》【M】约翰·博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2]《电视色彩学》【M】,刘恩御.北广出版社,142
[3]《航拍中国》:中国故事的另一种讲述.吴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