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稀莹
摘要:档案部门应充分认识民生档案工作的意义,加强领导统筹,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适应本地民生档案管理机制,推动民生档案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更重要的是,档案部门通过加强民生档案建设,能有效推动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档案馆管理效率的提升及社会服务功能的增强。
关键词:民生档案;发展;作用
“民生档案”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对档案服务工作的革新,更是对档案工作理念的变革,标志着档案工作领域有了很大拓展,档案事业发展有了新的方向,服务民生已成为我国档案服务方向的新选择。档案部门应充分认识民生档案工作的意义,加强领导统筹,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适应本地民生档案管理机制,推动民生档案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更重要的是,档案部门通过加强民生档案建设,能有效推动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档案馆管理效率的提升及社会服务功能的增强。
一、推进社会档案意识由认知层向认同层转变
认知层的社会档案意识:社会档案意识薄弱一直是档案工作开展的认知障碍,在档案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在谈论社会档案意识时普遍认同把档案意识定义为社会对档案的认识、认可程度,即以社会民众是否知道有档案这个东西作为评价社会档案意识的标准。认同层的社会档案意识:伴随着档案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的不断完善,档案界对社会档案诉求的重视不断增强,评价社会档案意识的标准上升为社会与档案部门关于档案工作、档案价值的交流互动程度,即社会对档案价值的认同,人们对档案服务的满意程度及监督状况。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可以看作是推动社会档案意识由认知层向认同层转变的动力之一。首先,民生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服务对象由少数人转向多数人,由集体转向个人,服务内容由政治、文化转向民生问题,扩大了档案工作的社会适应面;其次,民生档案衍生于政府民生政策,并以此为依托,成为民生政策实施的信息服务窗口;再次,民生档案对档案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增强了档案部门的服务能力,提高了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认同。
二、促使档案价值主体由社会主体向个人主体转变
档案自形成之日起就打上了政治的烙印,在古代是皇帝的家谱、宫府的文书,在现在也是以政务内容为主的文书档案占主导。档案的这种内容结构是导致档案神秘性和脱离社会的主要原因。民生档案的提出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格局,民生档案以普通公民个体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解决与普通公民个体息息相关的问题为目标,实现由国家档案模式向社会档案模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档案的社会记忆功能,使档案价值的实现有更广泛的主体。国家档案局提出的“两个体系”是对民生档案这个功能的最好诠释:“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三、通过强化服务理念促进档案实体管理工作
民生档案的实质是做好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民生档案的利用需求。在实际工作中就表现在要求所有工作都围绕服务工作进行,对各个环节工作的评价标准也是是否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民生档案信息的需要。但民生档案形成者的广泛性、内容的博杂性、形式的多样性,给档案实体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将民生档案有效地收集进馆,如何客观地鉴定民生档案,如何有序地整理没有实体范围的民生档案,如何更好地实现民生档案的数字化查询,都是档案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强化服务理念则可以为这些工作的解决提供纲领性指导,同时也可以细化成各个环节工作的评价指标,从而提高整个档案实体管理工作的效率。
四、为档案馆社会功能的拓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全国档案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把各级档案馆建成保管党和国家档案的基地、各项工作利用档案信息的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行文件利用查询的中心及电子文件中心。“从一个基地、一个中心”到“五位一体”,档案馆社会功能的定义日益拓展,但定义的再好,如果没有实施对象,那么档案馆功能又如何能够实现?民生档案的提出正好迎合了档案馆社会功能拓展的需要,只有进入档案馆人数提高了,服务对象增加了,档案馆功能的拓展才有必要,才是切实可行的。同时,民生档案的开展有益于各级档案馆从档案加工、信息资源开发局限于馆藏的现状下拓展开来,将现代档案馆打造成一个地区性、综合性的档案信息中心。一方面,应完善档案资源收集机制,尤其注重民生档案信息的有效集聚,根据群众需要,及时、合理地调整档案馆进馆范围;另一方面,对于一时不能进馆的民生档案,也应建立信息网络,有效实现民生档案信息的共建共享。同时,档案馆社会功能的拓展更凸显了档案馆的文化属性。档案馆只有树立科学的档案文化观,发挥档案馆的文化优势,抢救和保护、开发利用档案馆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档案馆的文化功能,才能把档案馆融入社会公共文化事业体系,成为真正意义的公共文化事业机构。因此,从根本上说,民生问题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民生稳定则社会和国家稳定,民生不稳,则国家机器等社会管理机构就很难将社会纳入正常轨道,从而影响社会的向前发展。只有当档案工作既为国家机器等社会管理机构的综合治理提供完整的依据,又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供有益的服务之际,才是档案工作的真正目的实现之时。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是顺应民意、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各级档案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社会档案意识增强的重要性,从档案资源建设到利用服务都作出较大变革,以期能得到社会、群众的认可,民生档案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提升正是这一认识的深化。随着人民群众对社会各领域权利利益的需求越来越强,档案日益走进千家万户,切切实实地为人民群众解决各类问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服务和帮助,档案意识越发深入人心。档案部门与人民群众互惠互益,形成了新的良性互动。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其社会性越强就越能得到各部门、各行業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服务民生即是要在实现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及时、更全面、更有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于英香.“民生档案”研究“冷”与“热”现象阐释[J].档案与建设,2009.2
[2]商兆鑫.对做好新时期民生档案工作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09.2
[3]张林华.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思考仁J].秘书,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