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摘要:随考察团,考察了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吴江区部分学校和吴江区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觉得收获很多。从中感悟到科学的办学思想、先进的办学理念、特色鲜明的办学个性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要引领每一位教师走向教科研的幸福之路。
关键词:全面发展 突出特色
我有幸随考察团,考察了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吴江区部分学校和吴江区青少年科技文化活动中心,无论是在考察的过程中,还是返程后回顾都觉得收获很多,学习了管理思想,开阔了办学的眼界,提高了对新课程的认识,强化了特色教育的理解,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动力。
一、感悟与反思
(一)鲜明的办学思想、内涵丰富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这次考察的几所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校都有鲜明的办学思想。办学思想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这几所学校,常熟市世贸实验小学提出“鲜明艺术教育特色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践探索。理性思考旁征博引,利用大量的理论根据、真人真事进行阐述,上有国家领导人,下有平民百姓,并与当前的现实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常熟市实验小学对幸福教育进行了深深地思考,他们认为,教育是关于人的事业,人是一种关系,关系的核心是关怀。用关怀解读幸福教育之道,幸福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整个过程。如常熟市义庄小学,原来是一所农村小学,随着开发区的建设,大量的打工子弟涌入,学校提出了“办适合每一个孩子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学校显著位置,制作了中国行政区版面,在每个省内张贴了该省在学校上学的人数,其中我们山东省65个。如常熟市义庄小学:关爱孩子,把校园办成孩子的乐园,和谐共进,把校园办成教师的幸福家园。这些校长善于把抽象的理论、先进的理念融会到具体的教育细节中。如常熟市沙家浜镇中心小学通过精神引领,特色建设回归文化之根,五小特色令人耳目一新。五小特色和沙家浜红色旅游区、湿地、学校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二)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要引领每一位教师走向教科研的幸福之路
在考察的几所学校里,我强烈地感受到教科研在这几所学校孕育的生命力。如常熟市绿地小学2007年建成提出教育主张:生态绿地、生动成长。进入校园,简直到了绿色的海洋,见缝插针种植绿色植物。学校启动了教师沙龙论坛,每一次确立一个主题,主题之间呈现系统性,教研氛围非常浓厚,教师多人多篇论文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学校走了一条以教育科研为办学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三)学校管理要充分调动教職工工作的积极性,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
这次考察学习,感受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化。一是学校管理突出以人为本。考察学习中处处感受到各个学校的管理,都是在严格有序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如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上作文章,充分体现了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二是环境建设突出园林特色。如吴江区经济开发区天和小学对学校文化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和美课堂、天和教育、天然自然、和生万象。学校把《三国演义》人物引入校园,设计了博学园,把我们山东曲阜的孔子讲学的画面引入校园,制作了孔子讲学的雕塑,时时勉励教师、学生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新生入学,学生和家长在孔子讲学像前照张合影,那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二、今后打算
(一)科学规划,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所学校的兴衰,关键在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工作作风。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特色,没有较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培养谈何容易。沙家浜中心小学的小柔道,教师不会柔道如何教学生,不会京戏,如何教唱《沙家浜》。所考察的几所学校,图书室、教师、学生阅览室建设标准都很高,更重要的是管理,图书室、阅览室专人管理,全天开放,而我们的学校能达到吗?我们学校的图书室管理人员任教数学兼班主任、数学教研组长,怎么能保证师生借阅图书方便?我们要学习苏州名校的做法,一是要建立教师培养的长期规划和学年计划;二是开展各种评优树先活动,深化教科研工作;三是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二)要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丰富传统文化教育,优化育人环境,这是学校育人的必要,也是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孔子能不远万里到吴江区经济开发区天和小学讲学,我们自称孔孟之乡,为什么不能请孔子到我们学校讲学?孔子的思想为什么不能在我们学校生根发芽?
(三)创造条件,总结提升,培植特色品牌学校
和苏州特色名校一样,我们也有自己的教育亮点,过去,我们学校的亮点是“阳光体育和经典诗文诵读”,但由于缺乏理论层面的指导和总结提升,这些亮点都处在简单的原始的工作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们又提出了“爱心教育”,这要需要学校领导干部及全体教师认真的思考思考,要像苏州特色名校那样,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3级课程结合起来,既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又要有实践探索。学校要有自己的传统作为体现,不能每年全部都是新的,前后割裂。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深切感受到学校要发展要“全面发展,突出特色”。
参考文献:
[1]全面发展与突出特色同步[J].早期教育(家教版),2011,(04).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县东疏镇花园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