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服装专业特色化发展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研究

2018-03-26 07:40张艳
祖国 2018年3期

张艳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服装专业的不断发展,服装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已由原有的职业基础技能转变为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特色,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培养更多全能服装专业人才,适应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其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提升了专业特色化和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高职服装专业 特色化发展 职业素质能力

我国职业教育几十年来一直向日本、德国看齐,但效果并不理想,这与我国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受古代科举制度影响,大家普遍认为考上名牌大学才有出息才会出人头地。而德国大部分年轻人更希望早日拥有属于自己的专属技能,他们所选择的教育是双轨制职业教育,该教育模式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职业技术,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他们更希望具有职业素质能力,荣誉感和收入双丰收。

高职服装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能力主要由三方面组成:即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综合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近年来,由于我国高职服装专业的不断发展,服装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由原有的职业基础技能转变为职业素质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技能、开阔思维和职业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

成立“服装工作室”,与企业合作相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岗位,感受到企业文化和职场氛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特色。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培养更多的全能服装专业人才,从而有效解决服装企业人才需求问题。

本文结合高职服装专业特色化发展相关问题,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教学等视角针对高职服装专业特色化发展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高职服装专业特色化发展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基本方向

(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道德典范

高职服装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要求具备科学质量观,在学生培养理念上要求全面发展,注重品德,体现能力,实现创新,提升个性,多元化发展。其核心是把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原则,保证学生“三观”正确,人格健全以及具备公民基本素质;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及其能力。

(二)培养职业道德,注重职场锻炼

要保证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实践性以及职业性,通过“工作室制”培养模式完成工学结合培养合力,并且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职业素质能力的提升。教学中知识仅为职业道德基本手段媒介,但并非学习最终目的所在。

通过实践锻炼才能完成知识到职业道德的转化,所以应通过开展到企业岗前实练体验,帮助学生切实感受体验在生产一线应具备的个人工作能力素质,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和隐含着的文化精神,从而正确认识个人集体之间关系问题,增强团队意识,形成爱岗敬业精神,确保拥有正确的职业观以及价值观等。

二、高职服装专业特色化发展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一)逐步完善相关课程体系

要形成基本技能与科技创新同步发展的教学,适当缩短服装专业传统课程教学课时,精选服装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打破专业壁垒,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潜力,向学生提供网络共享平台,选择实用的专业规划教材。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目标,及时调整课程体系,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实践教学及专业实训,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教学设计时应有意创设空间,从而提高学生思维想象能力,逐步探索突破,鍛炼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能力差异,实行分层指导和因材施教,让每一名学生都体现个性,完善自我。

职业教育在注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就业,满足现代企业用人需求。因此,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的态度进行培养,养成教学相统一的课程体系学。作为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职业教育战线,才能够培养出高技能的合格人才。

(二)强化专业特色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相结合

通过“服装工作室制”这种教学模式,高职服装专业产学研以及创新“四位一体”的特色,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据服装设计专业所对应岗位的职责和技能,根据课程内容要求组建实训工作室,例如服装设计、服装裁剪以及服装制作等相关工作室。

高职院校应引进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有效解决专业教学与职业实践相脱节问题,从而达到人才培养同职业岗位之间的密切结合,要对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全面结合,让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发展有机对接。

高职院校应实施多种校企合作战略,着力于现代学徒制的推广应用,推进校企合作与“校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对校企合作制度加以完善,从而为校企合作运行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逐步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在办学上、育人上、就业上、发展上的全面合作新局面,有效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高职院校要建立学校服装社团,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等项目,树立学生创业思维,例如可以在服装设计创意社团组织,让学生提供服装设计以及服装艺术创作交流平台等。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实训教学,从而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例如,我系考察后决定与丹东新龙泰服装公司签订校企合作项目,共同组建学生实训基地,该公司主要做出口服装制作,结合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特色,我系学生全面参与到了服装设计环节、电脑打版环节、工艺制作环节等相关工作内容。此外,我系合作企业还有丛迪服装公司,富华服装公司等,学生通过这些实训基地锻炼了实践能力水平。

(三)增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及专业认识

加强高水平“双师双能”队伍建设,全面完善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培训制度等,推行兼职教师聘用制,要进一步落实教师岗前培训机制等,从而全面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要对教师国内访问访学、参加顶岗培训以及社会实践等相关制度加以落实,支持和帮助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学习活动,提高教师在职学历,打造“双师”队伍,从而更好地为培养学生,教会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培养新型职业人才。

现如今,教师的内涵被重新定义,教师角色也逐步被泛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功能也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等而逐步增强,甚至能够全天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等。教师开始不再只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学科教育工作,从主导学生学习向协助学生学习转变,并且,许多事物都具备了教育功能,如互联网、手机、媒体、家长、同学等等,均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做好學习任务。

高职院校大都组建了智慧校园平台,实现了数据共享和服务融合等内容,从而建立起了“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改革”的现代信息化服务平台,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诊断与改进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数据,从而完善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三、结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报告中,对如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指示。目前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和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比重的是职业教育,首先要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全力培养高素质劳动专业技术人才。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模式,逐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也是人力资源开发重要内容,无数青年学子需要通过职业教育走向成功。因此,职业教育应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应逐步探索高职服装专业实现特色化发展以及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职业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简陋,教材不能适应实际需求,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结构安排不够合理,专业特色化不突出等,这些因素对高职服装专业特色化发展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目前,我国高职服装专业教育正在发生巨大变性,真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迈入新的历史阶段。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要求认清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育人水平,转变教育观念,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一批具备职业素质、专业知识以及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促进高职服装专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明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齐丽君.高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J].辽宁高职学报,2006,(01).

[3]潘戈璐.德国职业教育的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及其启示[J].中等职业教育,2007,(29).

[4]白志刚.基于整体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服装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装饰,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