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18-03-26 07:40郑宏伟
祖国 2018年3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示范区

郑宏伟

摘要:历史上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在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在当下,民族团结精神也并没有过时,它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一脉相承。“一心一意跟党走”是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政治保障,“团结到底不变心”是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基本前提,“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 是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美好期许。这一心向党的誓言,民族团结的盟约在新时代将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关键词:民族团结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示范区

一、史诗般的民族团结誓词碑

(一)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大国。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把解决好民族问题始终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国内各民族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等等就是这些方针政策的体现。

云南省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和民族成分最为复杂的省份,各民族在长期的相互交往和融合中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征,产生了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同时,由于云南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对于本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维持云南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1950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邀请少数民族代表到首都北京参加了国庆周年观礼。这其中就有云南当地34名民族头人及其代表,他们受到了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国庆观礼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名民族头人及其代表的爱国、爱党的热忱。

中国共产党宁洱地委在1950年12月27日—1951年元旦期间,在宁洱县召开了“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来自普洱地区15个县,包括各民族支系在内的26个兄弟民族,欢聚在一起,并以“会盟立誓,刻石铭碑”的形式来充分表达普洱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到底的决心。1950年12月26日,盟誓大会在普洱红场举行(当时的普洱现已经改为宁洱)。全区26个民族的代表们与普洱地区的地方党政軍领导人通过剽牛喝咒水后宣誓立碑。誓词碑文写到:“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剽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48位代表一一上前去,在写好誓词的红纸上,庄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随后,刻石立碑。

这就是“民族团结盟誓碑”,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块民族团结誓词碑,故而是“民族团结第一碑”。云南边疆少数民族以盟誓制度——神灵崇拜文化下的自我约束机制,表明各民族永远团结不变心,永远跟着共产党的坚定信念。

(二)一心向党的誓言,民族团结的盟约

1.民族团结誓词碑标志着新中国新型民族关系的开始

誓词碑标志着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边疆地区的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开始。誓词碑主题鲜明,它所折射出的民族团结精神不仅是云南边疆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也是全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缩影。

2.民族团结誓词碑坚定了各族人民心连心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宣誓立碑唤起边疆各族人民自豪感、荣誉感和自信心,这种民族融洽团结的感召力,激励、鼓舞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跟党走,并焕发出建设社会主义新边疆的激情和活力。

3.民族团结誓词碑开创了解放初期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普洱地区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少数民族民族社会形态差异较大,发展极不平衡,民族关系也极为特殊和复杂。“会盟立誓,刻石铭碑”极大的激发了边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他们积极配合中央民族访问团做好少数民族工作,对边疆稳定、民族团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新时代视野下的民族团结誓词碑

“会盟立誓,刻石铭碑”已过了半个多世纪,但它在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将被边疆各族人民永远铭记,并在新时代中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一)民族团结精神永不过时

民族团结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在当下也依然被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民族团结永不过时。我省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边疆省份,有世居少数民族25个、特有民族15个、人口较少民族8个,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特有民族、人口较少民族、跨境民族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多的省份;全省有少数民族人口156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我省还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061公里,有8个边境州市和25个边境县市,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民族关系非常复杂,加之境外敌对势力、分裂势力对我国实施渗透破坏的挑战十分严峻,云南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任务极为繁重也十分艰巨。“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民族问题事关云南改革发展、繁荣稳定全局,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大业。“民族团结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民族团结是我省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幸福线,也是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共同意志所系。云南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始终有着矢志不移的共同追求和精神依归。而这种共同追求和精神依归,集中体现在全省上下始终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二)民族团结誓词碑具有时代意义

1.民族团结誓词碑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

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情况下树立起来的丰碑,凝结各族人民向心力,光辉不减,是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典范,誓词碑激励着我们做好民族工作,处理好民族关系,推动和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2.民族团结誓词碑给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究提供了鲜活史料

民族团结誓词碑在建国初期的民族团结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建国初期中央民族访问团到云南开展民族工作,云南各族人民誓詞碑的影响下,积极在支持访问团的工作,这对促进云南各民族的平等团结、繁荣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当前,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进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创新。云南作为民族工作开展较好的省份,要实现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大任务,更要走在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创新的前沿,立足省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云南特点的民族工作路子。民族团结誓词碑给我们进行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创新提供了鲜活史料,其中凝聚的民族向心力和党的感召力也是我们研究的活水源泉。

三、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一脉相承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指出,“云南民族关系亲密融洽,云南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宝贵的财富”。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云南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是党中央站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大局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云南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与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一脉相承,它凝聚着4700万云南各族人民的共同期盼,对云南边疆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一心一意跟党走”是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政治保障

坚持党的领导是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政治保障。民族团结誓词碑中“一心一意跟党走”的精神就是对党忠诚的一种诠释。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构建中,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凝心聚力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定不移地加强党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同甘共苦永相济,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注入不竭动力。

(二)“团结到底不变心”是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基本前提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民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培养,改革创新发展等等。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民族团结誓词碑的核心精神“团结到底不变心”正是民族团结的最佳诠释。民族团结犹如大厦根基,根基不稳,地动山摇。要实现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就必须着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构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基本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才能更加促进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得到进一步维护,国家的统一更加牢固。

(三)“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 是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美好期许

民族团结誓词碑中“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美好期许与我们当下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目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要实现构建民族团结示范区的目标,我省需要作出十大示范,实现三大跨越,即在民族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文化繁荣、民族教育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干部培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理论研究、民族工作创新、民族关系和谐等十个方面作出示范;并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新跨越,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跨越,实现边疆繁荣开放的新跨越。

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让发展惠及各民族,让各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形成各民族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正是全省全国人民的共同期许,“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才能成为现实。

各民族团结一心亲如弟兄的和谐氛围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始终铭记“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秉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设,实现云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跨越发展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李纪恒.凝聚强大合力进一步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在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J].今日民族,2014,(04).

[2]郭家骥,云南创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实践与探索[J].云南社会科学,2014,(05).

[3]肖宪.从民族团结走向民族融合——对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几点思考[J].思想战线,2012,(04).

[4]蒲跃,谷家荣.关于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的几个问题[J].云南社会科学, 2013,(06).

[5]格桑顿珠.改革开放30年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就与启示[J].今日民族,2009,(12).

[6]郑茜.民族团结誓词碑[J].中国民族,2009,(10).

[7]肖建红,吴明惠.不朽的丰碑——记民族团结誓词碑[J].云南档案,2004,(05).

[8]李亚宏.同源共祖,民族认同——试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产生的文化内因[J].普洱学院学报, 2013,(02).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校友会秘书处)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示范区
民族团结跟党走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民族团结之歌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添3成员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坚持“四个着力”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