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量对大麦S-4籽粒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2018-03-26 01:00:45宗兴梅杨尚琼木金枝李双情刘继学马卫霞丁礼云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丽江市播种量大麦

宗兴梅 ,杨尚琼 ,木金枝 ,李双情 ,刘继学 ,马卫霞 ,丁礼云

(1.丽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丽江674100;2.玉龙县黎明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丽江674100)

大麦S-4是丽江市目前的主推品种之一,特别是江边河谷区的主栽品种,常年种植面积达2 668 hm2,占全市大麦播种面积的1/3。大麦S-4为春性,幼苗半匍匐,叶绿色,叶片中等,分蘖强,二棱,粒色淡黄色;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70~80 cm,不易倒伏,属中矮杆、多穗、耐肥型,具有耐寒、抗旱、抗锈病和白粉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好的特点,全生育期175~180 d,适宜在丽江市海拔1 800~2 400 m肥水条件较好的区域种植。在丽江多次获得7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2016年在玉龙县黎明乡中兴村柏木组实施的大麦“极量创新”试验攻关研究田块,经国家级、省级专家全田机械实收,最高产量达724.5 kg/667 m2,刷新了该品种的全国大麦产量纪录。但是由于各地播种量和田间管理的不同,产量也参差不齐,平均约300 kg/667 m2。播种期和播种量是冬大麦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1]。若播种量过小,则群体不足,叶面积小,光合能力低,难以形成高产;若播种量过大,则植物学性状不利于形成丰产架子,穗部性状变劣,难以获得高产[2]。为探索大麦S-4在丽江的最佳播种量,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达到高产稳产,本研究对大麦S-4进行了不同播种量试验,以期为丽江大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与试验地点

供试品种为目前丽江市大麦主推品种S-4。试验地点安排在丽江市古城区金山办事处丽江市农科所新团基地,海拔2 410 m,年平均气温12.6℃,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壤肥力中上等,前作空闲。

1.2 试验设计

该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7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长4 m,宽2.5 m,面积10 m2,行距25 cm,四周设保护行,区组间操作道30 cm,采用分行人工拉线条播,依据用种量,用电子天平称种到行,以严格控制播种量的精确度,具体如表1。

表1 各处理小区大麦S-4播种量

1.3 栽培管理

试验田播种前使用腐熟农家肥1 000 kg/667 m2(均匀撒施于试验田后翻犁耙平),45%比利夫复合肥30 kg/667 m2,复合肥精确撒施到小区厢面作底肥,即每小区500 g。播种时尽量做到播种深度、覆土一致。2015年12月12日追施尿素20 kg/667 m2作苗肥,即每小区300 g。2016年1月4日进行第2次追肥,追施尿素20 kg/667 m2。2016年3月16、4月3日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蚜虫各1次,效果良好,4月8日用15%的粉锈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白粉病1次。

1.4 试验过程

试验于2015年11月8日统一播种,2015年11月22日出苗,2016年3月24日进入拔节,4月1日开始抽穗,4月9日全部齐穗,5月23日成熟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量处理对群体质量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大麦S-4的基本苗、最高分蘖也随之增加,有效穗数在处理5时达到最高,之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有效穗数呈下降趋势;随着播种量增加,株高略有所增高,以处理2为最矮,处理7和处理6为最高;穗长随着播种量的增加略有变短的趋势,以处理2为最长,处理7最短;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总粒数和千粒质量随之减少,实粒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播种量为处理3时达到最高,之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结实率在处理4时达到最高,之后随着播种量的不断增加,结实率随之降低。

表2 不同播种量对大麦S-4茎蘖动态和结实率的影响

2.2 不同播种量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经方差和新复极差分析(详见表3):处理4和处理3与其余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5 与处理 6、2、4、1、7 产量差异显著,其余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播种量的大小是群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关系到能否建立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从而获得高产[3]。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随之增加,当播种量增加至处理4时,产量最高,为520.22 kg/667 m2,之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产量逐渐减低,播种量在处理7时,产量最低,为429.56 kg/667 m2。有试验表明,产量和净产值与播种量间呈负相关,并且播种量对产量和净产值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保证群体基础,增加稳产系数[4]。

表3 不同播种量对大麦S-4产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大麦S-4籽粒的产量随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播种量为8.5 kg/667 m2时,产量达到最高,之后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基本苗、最高分蘖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效穗在播种量为9.5 kg/667 m2时达最高,之后随之减少;不同播种量对大麦株高和穗长的影响不大,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株高略有增高,穗长略变短;总粒数和千粒质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少;实粒数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播种量为7.5 kg/667 m2时达最高,之后随之减少,结实率在8.5 kg/667 m2达到最高,之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试验我们认为,在丽江2400m左右海拔、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区,在适宜的播种期内,大麦S-4的最佳播种量为8.5 kg/667 m2,其次是 7.5 kg/667 m2,并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可获得较好的产量水平。如果盲目加大播种量不仅增加种子成本,而且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基本苗偏高,中后期田间群体较大,小气候环境恶化,容易遭受病虫危害,同时,群体大、不抗倒、后期穗型小,影响产量[5]。因此,根据各地海拔、气温、土壤情况等的不同,大麦的播种量可进行适当调整,海拔稍高和中等肥水条件区域田块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海拔稍低的高肥水条件田块可适当减少用种量。但该试验仅限于本地区、本年度的气候因素,是否具有地区间差异和年度间的重演性,还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1]林玉福.播种期和播种量对冬大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大麦科学,1994(4):51-53.

[2]钟世敏.旱地小麦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49.

[3]赵檀方.不同栽培因素对啤酒大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0,21(4):41-46.

[4]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等.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8):44-47.

[5]于春华,郝志国.不同播种量对济麦22产量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7(5):53-54.

猜你喜欢
丽江市播种量大麦
我的大麦哥哥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壹读(2022年12期)2022-03-24 06:47:26
丽江市文联所属文艺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
壹读(2022年9期)2022-03-11 01:08:06
丽江市文联组织文艺人士赴宁蒗 深入贯彻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壹读(2022年2期)2022-03-11 00:28:30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河南农业(2021年2期)2021-03-14 10:06:34
Global interest in Chinese baijiu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丽江市大、中学生群众体育调查研究
武术研究(2019年11期)2019-04-20 12: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