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职教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18-03-26 09:07:01重庆机械电子技师学院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职教人工智能校园

□文/重庆机械电子技师学院 卓 远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是当今时代的热点。信息技术正改变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社会生活形态,各行业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模式也正随之巨变;服务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无疑会受到这种巨变的强烈震撼和深刻影响。现在应该认真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矛盾及相应对策。本文简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新理念,剖析职业教育与它们的有机联系,并尝试提出应对的思路和策略;着重对有关教学运作模式、智慧校园建设、教学对象与教师地位、就业环境与前景等问题进行探析。

一、概述

当今时代正在经历着信息革命的洗礼:随着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物联网等新兴事物,正在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及社会生活形态。因此,可以说当前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传统的行业受到冲击,业态普遍发生或者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一些新兴的、信息化时代独有的行业形态也应运而生。对于当今的职业教育而言,面临的挑战从总体上讲有三方面:一是职业教育行业内部的运作模式如何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如:教育教学模式在信息化大潮冲击下如何改革等问题;二是教育对象的基本面与互联网时代之前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的问题,如教育对象基本观念、基本素质、思想状况及人员结构的变化;三是当今就业形势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职业院校安置就业预期的影响及如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动态的就业前景,建立科学模型等问题。本文拟围绕这几个方面,就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挑战与机遇

(一)“智慧校园”落地生根

职业教育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结缘,首要任务就是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智慧校园系统。但是,如果仅仅把智慧校园理解为:实现学校管理或教学过程的电脑化、网络化、无纸化、无黑板粉笔化以及资源数据的一般性共享,那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这种所谓的智慧校园也可视为“‘弱’智慧校园”。真正的“‘强’智慧校园”应该是:在校园内充分运用的数字化技术,经过不断发展扩充,并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技术后,形成的一种高等级的智能平台。因此,除了具备一般的信息处理(录入、检索、查询、存储等)能力和一般的过程自动化外,它能提供校园的数字教学资源与数据的共享以及可视化、智能化、交互式的教学平台,实现校园内各个要素的有机统一和无缝集成,为师生营造舒适的、人性化、智能化的工作学习环境。

具体到职业教育,它还应该基于计算机仿真与模拟、物联网、云技术,提供适当和适量的虚拟实训平台,替代部分繁重和危险的实训环境,同时减轻劳动强度和教学压力。另外,通过仿真实验或计算机模拟,在保证过程和各类实验数据真实可靠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快速传递与共享再进一步,充分依靠物联网技术,建立完善的人机交互虚拟实训基地和“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VI)系统。前者是一种多维(计算机生成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信息空间(Cybersace),可以实现整个实训过程的全方位模拟与环境感知,也就是虚拟现实技术(VR)的运用;后者则是交互式技术与人工智能在职教实训建设中的应用,它代表着作为硬件的测试仪器仪表系统,在融合了灵活的用户定义、交互界面以及虚拟前置面板等技术后,实现了软件化、虚拟化。

实现这样的智慧校园,是信息化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如果不尽快完善智慧校园系统,势必造成职业教育与它所面对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环境、产业环境之间产生信息不同步、不对称,从而形成所谓“数字鸿沟”;但如果在短时间内全面实施,又会因智慧校园软硬件投入巨大造成职业学校沉重的经济负担。如何科学实施职业院校的智慧校园系统(实施的步骤、时间节点的选择等),找到经济节约和系统完善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是职业教育顶层设计面临的巨大挑战。但只要把握信息时代的大格局、大趋势,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让本行业不至落后于时代。

(二)信息时代职业教育教师权威弱化问题与对策

进入互联网信息化的新时代,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势必出现某些新的状况。“这个问题不懂,咱们去网上查查吧”,“这个操作不会,‘度师傅’(百度)的经验会把正确的步骤逐一告诉你”……现代生活中遇到难题,有时候头脑中自然而然就会浮现出这些话语。这是信息时代由于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转化和变更造成的思维定式。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获取纯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甚至纯技能时,都会不时地顺从于这种思维定式。总而言之,知识技能为部分人独占的时代会渐行渐远,而人们获取信息、知识以及技能渠道的多样性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

众所周知,接受职业教育是获取谋生技能的重要渠道。站在教师职责的高度看,在“传道、授业、解惑”几个环节中,侧重点应该是后两者,但都会面临教师权威弱化的问题,在某些方面印证韩愈所谓“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

首先看“传道”,“传道”在职业教育中,除了育人、树人外,其他主要表现为传授与一些专业有关的知识、原理甚至步骤。必须正视的是,对于相当种类和数量的专业而言,上面提到的知识、原理、步骤都能部分甚至大量地从互联网上通过搜索关键字等方式获取。而且网络上的资源虽然缺乏系统性,但信息的丰富程度,用海量一词都难以形容。“数据挖掘”作为数据分析处理的主要技术,脱胎于传统的大型数据库,即从海量数据中,根据要求或潜在要求,挖掘出隐藏的、有价值的数据 。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这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典型的例子就是各个搜索引擎(如Google 、百度等)普遍应用的联想式、智能式的搜索方式,可以搜索到大量与关键词近似的相关知识与领域,这对于职业教育中获取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一个快速、便捷、高效的渠道。而随着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空间及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增强,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甚至还可能造成一些课程中老师可有可无的错觉。再来看“授业”,职教中的授业主要就是传授学生操作技能,对传统职教而言,教师传授的技能与学生今后工作即使不完全等同,也至少是正相关,而要真正掌握技能,尤其是一些要求手脑协调并用的技能(如电子装调、钳工等),必须依靠教师的演示及学生大量的、反复的实作操练。但在当今开放时代大背景下,技能的操作演示环节,学生也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当下一些网络课程(针对技能学习的课程)还提供了互动元素。在学校、在讲台上的职教教师在“授业”环节的地位,也或多或少受到冲击;而且所学技能与择业方向不一定对等或正相关,学生完全可以在学习本专业同时“兼学别样”,教师的权威更是进一步弱化。至于“解惑”,情况大体与“传道”相同,不再赘述。

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实现从高高在上的先生,转化为学生亲切的引导者、合作者,同时又保持一定的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优势,让学生保持对老师的敬畏心理,还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总之,如何面对这一挑战,对职教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更新知识的及时性、持续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教师转换自身的角色认识与定位。

(三)“被替代焦虑”与就业预期、就业环境及“互联网+职教”

人们担心工作被机器替代从而产生焦虑感,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早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机械化大生产的全面铺开,很多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人力从事的劳动可以由机器完成,大大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造成失业。当时的产业工人普遍都存在被替代的焦虑症,包括担心人力被机器取代,男工逐步被女工、童工取代等等,马克思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异化劳动”的一种,具体体现为“复杂的手工劳动被分解为简单的操作了”,机器最终被看成劳动者的敌人。

当今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人们要担心被取代的,不仅是人力,更有可能是人脑。而职业教育要面对的就业环境,既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不管什么产业,大量普通的,基层的劳动会更加的机械化,程式化,技术含量进一步降低。在传统产业(如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的代工企业中,很多熟练工种由一些经过短期培训的农民工即可胜任;一些原来需要人脑起关键作用的行业,如图书管理、会计、精算、统计、数据情报检索等行业的大量岗位,已经或正在被电脑、网络所取代。以情报检索行业为例,近些年该行业明显存在需求岗位减少,人才结构调整的壁垒增高等问题。这些情况对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肯定会形成心理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的会导致焦虑症。史蒂芬.霍金说:“人工智能是最好的,也是最糟的。”职业教育面临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形势充分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这一现状,同时还应该深入调查学生的择业观、对就业形势的理解与关切,对“学而无用”的担心、对工作被替代的焦虑等等心理层面问题,采集有效的、可靠的数据,为就业安排、专业设置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大数据、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所面对的就业市场和职业教育本身带来的不仅是冲击,更有机遇。《中国青年报》曾刊文指出:“人们担心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工作,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失业。但颇具讽刺意义的是,所有这些人工智能的实现却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据统计,全世界AI专家的缺口达百万数量级。以无人驾驶为例, 截至2018年初,真正掌握行业技术的专家,全世界只有30万人左右 。可以说,AI既带来了劳动岗位的缺失,部分传统劳动技术含量的下降,同时让大量的、新兴的、技术含量更高的岗位又大量涌现,“虚位以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趋势将长期并存并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同时应该看到,尽管是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中国仍然大力倡导“工匠精神”,说明工匠的需求在传统或新兴的行业中都非常旺盛。职业教育应该赋予工匠培养以更新的、更丰富的、更富于时代感的内涵。具体应该做到两点:第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就业社会的需求,例如,部分传统的,掌握高级技能的工匠(如钳工)到底在哪些行业需求最大,需求量如何,要求如何,有无周期性变化和被替代风险等等。这方面可以参考国外的经验,如:Frey &Osbrone(2013)首次根据O*Net数据库分析美国702种技术性职业将来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对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并且就如何减少AI对劳动力市场的负面影响提出解决方案。第二,研究如何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对接这个时代的一些新兴行业,开办与AI相关的专业,从中再摸索这些专业对工匠的要求,定位以及培养模式。从而在培养新兴工匠方面有所作为。

总之,职业教育应该适应时代需求,充分利用并且对接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科学的、动态的就业预测机制,打造新型的工匠培养环境,这其实就是实施“互联网+职业教育”应该迈出的关键的、有效的一步。只有这样,职业技术教育才能无愧于新时代并取得更大发展。

三、结语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设计这台机器的初衷仅仅是把它当成一台大型的、可进行复杂“计算”(Calculate)的机器;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Apparent)诞生于1968年,设计它的目的主要是让用于军事方面的各台计算机连在一起后能“相互接应”;人工智能在1958被正式提出后,其研究方向仅仅是探索模拟人类推理、计算等思维过程。但是,几十年间,这些技术却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和模式发展,深刻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时代,甚至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标签。当今的产业环境,教育环境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些技术发展的影响。而职业教育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面临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其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冲击,面临着大量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应对?这是每一个职教工作者应该面对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猜你喜欢
职教人工智能校园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0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