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研究

2018-03-26 00:11
山西建筑 2018年29期
关键词:城区用地中心

刘 照 全

(容海川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7)

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17年年末,已达到58.52%。50%通常是城镇化由加速推进向减速推进转变的重要拐点[1],而我国目前已接近60%。为应对新形势,中共十八大会议在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思想客观要求的基础上,提出要建设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城乡空间关系,即在我国城乡建设中须融入和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然而,国内外经验表明,“生态文明”是一个总体目标,而“绿色化”则是具体道路。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得以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本底,尤其对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与科技等中心的中心城区而言,绿色空间规划更是重中之重。为此,本文主要探讨对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相关规划与布局的研究。

1 城市绿色空间及其基本特征

1.1 城市绿色空间

由于国内外关注点不同,其对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不尽相同。如美国的绿色空间是一些保持着自然景观或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欧盟的城市绿色空间为对城市环境有积极影响,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和其控制区域生活质量的、直接用于休憩活动的城市空间;英国则将绿色空间视作是自然与半自然覆盖形态为主的区域。在我国,城市绿色空间通常以“城市绿地”代之[2]。参考并综合多位学者的研究认为,我国城市绿色空间观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然环境主导型,二是自然与人工环境协调型,两类观点的共同点都认为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建设用地之外,以绿色生态环境为主的自然或近自然开放空间系统。

1.2 城市绿色空间的基本特征

1)地理区位赋予过渡性与复杂性。

“城市边缘区”是与城市绿色空间密切相关的基础概念。目前,伴随着城市郊区化和乡村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和乡村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呈现出融合之势,出现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衔接地带,即“城市边缘区”[3]。从城乡空间地理区位上看,绿色空间大多位于城市边缘区,是城乡过渡的自然生态本底,自然特性是其主要内涵,综合表现为动态性、复杂性和过渡性特征。

2)开放使用体现公共性与复合性。

“城市开放空间”是与城市绿色空间又一密切相关的基础概念。相对于城市建筑等实体空间而言,城市绿色空间不仅有良好的景观和视觉舒适感,还是典型的开放空间类型。开放空间具有社会学上的公共物品特征,为多数民众服务,不具有排他性。与此同时,开放空间具有公园和娱乐用的价值,担负着维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生活环境品质、塑造城市形态等多重功能,因此,城市绿色空间强调复合功能性。

2 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应具备的功能

中心城区是以城镇主城区为依托,以现代商务为主体功能,人口最密集,城市政治、文化和经济功能最集聚的区域。中心城区绿色开放空间一般需具备一定的功能,以满足中心城区人类生产、生活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2.1 生态环境功能

生态环境功能是中心城区绿色空间最基本的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因此目前人类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其绿地系统部分在改善自然环境等方面有显著的作用。尤其对中心城区而言,绿色开放空间更是各种生态过程顺利进行的主要场所和通道,有利于综合协调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

2.2 文化景观功能

文化景观功能是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重要功能。一方面,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为城市提供了表演、休闲、交流等活动的场所,是城市文化特色与文化氛围的重要体现,及城市文化和历史的积淀。另一方面,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被称作“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其具有增强建筑艺术感、装饰和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对于人口最密集、城市各功能最集聚的中心城区而言,城区绿色空间在包含了众多社会环境要素的同时,分布着城市大部分的自然环境要素,对改善城市市容市貌有着重要作用。

2.3 社会休闲功能

社会休闲功能是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标志性功能。对于社会功能而言,主要表现在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往往能够提升其周围房地产的价值,同时其开阔性及具有绿地、水体等特点又使其具有减灾避难、空间隔离等作用。对于休闲功能而言,人生来具有亲近自然的习性,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休闲时间增多,对休闲生活需求日益提高,作为城市中自然要素最集中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能够满足人们散步、娱乐、运动等需求,具有重要的休闲功能。

3 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探究

目前,中心城区绿色空间面对“低供给与高需求”矛盾性[4],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是人口最密集,城市各功能最集聚的区域,其每一寸土地、每一个空间都千金难买,造成留给绿色空间建设的数量有限,质量较差;然而,现代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又促使其必须依赖绿色空间提供稳定和优质的服务。因此,多数相关学者一直在探寻可以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近年来,经研究和实证发现,功能组织和用地布局是目前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3.1 把握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的总体目标

功能组织是用地布局的前提,用地是功能的载体。对人类效用而言,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功能组织的目标就是运用生态整体规划思维,在中心城区合理组织“生态、生产、生活”复合功能,力图实现复合功能在空间上的整合,确保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分别得以保障、引导和控制。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用地布局的目标就是在集中紧凑开发的中心城区辨识、利用已有环境和土地资源,安排好中心城区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并将绿色空间用地布局规划与中心城区各专项规划高度衔接,以引导城乡建设活动与绿色空间相适应。

3.2 保障生态功能:生态网络与关键区规划建设

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从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结构功能上,通过生态网络与关键区规划建设,合理安排中心城市生态用地的空间布局和规模,保障中心城区的生态功能这一基本功能,是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的关键。主要途径为:1)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优化斑块和廊道结构来优化城市生态网络;2)根据生态网络中不同区位的斑块、廊道的价值不一、功能各异等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控制与引导”策略,如在环境容量许可地区,可以适当引导人类活动,而在生态敏感地区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介入;3)通过划设城市生态功能红线,即建立土地需求的优先性,在重要生态功能区、敏感区等区域划定最小生态保护空间,反控城市增长边界;4)进行关键生态廊道、生态斑块的规划建设,并通过人力介入的生物、生态、工程技术和方法,修复生态网络结构。

3.3 引导生产功能:都市农业与游憩业规划建设

中心城区产业全域化是绿色产业布局的目标。依照现代旅游资源观,通过都市农业与游憩业规划建设,引导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的生产功能,使绿色产业全域化布局具备可能性。主要途径有:1)通过“圈层+轴带”复合结构(都市缝地农业圈、近郊农业圈、中郊农业圈、都市农业带)及绿心极核式结构(位于城市内部或城市群之间的中心极核式的农业布局模式),发展绿色都市农业;2)通过农业用地的空间规划管制,将农业用地作为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如保护高产农业用地、农业用地分类使用、阻止城市开发渗透等;3)农田景观作为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形态,应坚持对农田景观保护与恢复并存,同时依靠“山水林田路”统一安排,优化农田景观结构,并鼓励农田绿色生产方式;4)依托绿道网络及郊野公园建设环城游憩体系,如绿道连接城市与郊区提升城市品质,郊野公园建设体现自然之美等。

3.4 控制生活功能:城镇化转型区和村庄规划建设

中心城区是城市生产生活最聚集的区域,居民住宅和办公建筑繁多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为了把中心城区打造成集工作、生活、娱乐、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绿心,就必须鼓励与环境相融的开发模式,优化产居一体的村庄布局模式,倡导市民绿色生活。

主要途径有:

1)通过“刚柔”相济选择建设用地、环境承载力引导建设容量,采用嵌入式建设用地布局模式,适应环境约束的建设用地管控;

2)在城市绿色空间规划时,通过生态整体规划设计,实现关联边缘地带管控和独立建设用地管控,将建设区与绿色空间土地系统耦合成一个环境增值系统;

3)通过居民点布局调整、村庄内部结构优化等措施,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空间布局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

4)通过避让(阻止或避免生态扰动)、缓解(最小化生态扰动)和补偿(就近另建生态补偿区)等措施,进行道路生态化建设,实现中心城区绿色空间与道路建设的有效融合。

4 结语

绿色空间是内在多维属性和外在复杂结构的综合体,城市生态整体规划思路和框架体系应适应绿色空间客观需求,尤其对人口、建筑密集的中心城区而言,应从保障“生态—生产—生活”多方面功能,对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功能组织与用地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使绿色空间的固有功能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城区用地中心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