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认证于无形

2018-03-26 06:40■文/刘
中国社会保障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办社会保险宁夏

■文/刘 涛 夏 勇 王 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处在我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南北相距约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总面积为6.64万多平方公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各种原因,在退休人员当中,居住在山区和外地的人员占到60%以上,他们当中有的距离认证服务点几十公里,有的几百公里,有的甚至几千公里,认证时间、认证成本非常大。老百姓的痛点就是宁夏社保人的工作重点,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普及,移动终端、手机APP等新服务载体的不断涌现,让宁夏社保人看到了改革的契机。

刷脸认证:前后不过一分钟的时间

改革来源于“痛点”“难点”带来的切肤之痛,通往改革的路径唯有执着的信念和实实在在的行动。早在2015年,石嘴山市就采取微信、QQ以及给9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的方式进行认证。石嘴山市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退休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每年一到认证期,社会保险经办窗口和社区服务点经常出现大量拥挤排长龙的现象,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认证成为最大的“痛点”。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尝试利用微信、QQ社交应用工具破解认证难题,虽然需要一遍一遍地调整校对,但是认证对象和工作人员却尝到了“甜头”。

“甜头”不能只让石嘴山这一张“嘴”尝。宁夏社会保险数据实现了省集中,社会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加上完成了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库建设,各项社会保险数据的准确率大大提升,基于此,2016年,以“互联网+认证”的专项课题研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宁夏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把全民参保登记获取的海量数据向认证平台平移推进。2017年,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开发了“宁夏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模块,嵌入在人社部“掌上12333”APP当中,在“社保经办”栏目中增加了认证功能,在开发认证模块时,宁夏组织开发了“刷脸模式”,即手机、移动终端用户开展认证时,输入个人身份信息后,使用人脸识别功能,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助认证,单人单次认证时间平均不足1分钟即可轻松完成,既方便又快捷。

工作人员上门通过APP开展认证。

2018年5月8日,坐在前往云南石林景区的旅游大巴上,银川市的郭女士随手翻看了微信朋友圈,题为“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可以通过手机办理啦”的推文引起了她的极大兴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郭女士用手机下载了“掌上12333”APP,登录注册后用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对着自己,尝试自助认证。在按照要求“眨眨眼”“转转头”,提示动作完成后,手机屏幕上显示她已完成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像郭女士这样的认证方式还流行在农村居民的认证当中。固原地区某乡村的张君孝老人说:“吃完饭在村里遛弯,顺道去村里的民生服务中心代办点做了个现场认证,拿着社保卡在摄像头前面站了一下就成了。”

过去,由于山高路远,参保人群居住分散,认证十分不便,一个单次的认证往往需要花费认证人员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特别是住在山区的退休人员,由于距离认证服务点路途遥远,一到认证时间,就需要“起早摸黑”赶路跑认证;居住在外地的退休人员每年都要在家和认证点来回奔波;还有的退休人员联系起来十分困难,有的一直到过了认证期还联系不上。为了帮助退休人员卸下“包袱”,轻松认证,宁夏人社部门采取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推进社保公共服务改革创新。

线上,将新技术、新产品充分运用于社保新服务,线下,积极与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等部门协作,构建起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工作机制,通过社保业务专网与自治区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运用互联网将社保待遇资格认证业务下沉到全区247个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及2500多个村级(社区)代办点,基本做到了认证不出村(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可轻松搞定。目前宁夏通过手机APP认证55万人,占已认证人数的54%、应认证人数的52%;手机APP的注册用户数量由系统启用之初的1.7万增长到35万。通过宁夏民生服务中心及其延伸代办点现场刷脸认证31万人,占已认证人数的30%、应认证人数的29%。

自动认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认证服务

宁夏现有医保参保群众600多万人,医保报销结算时时在进行,这些动态信息给认证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让信息多跑路、群众不跑腿,宁夏充分运用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异地就医结算数据、社会保障卡发放数据等,开展数据信息比对,对可以从系统中提取的认证数据,直接通过系统抓取,对凭社会保障卡在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过住院直接结算的人员、当年度新取得待遇领取资格的人员,免予认证。

2018年9月,海原县七营镇张堡村的邓克敏老人因胃病到固原市人民医院(二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出院时使用社会保障卡进行了直接结算。这一信息通过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反馈到认证系统,系统自动进行了比对认证,这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认证方式,让退休人员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认证服务,省去了很多麻烦。

针对部分需要回参保地认证和不同险种重复认证等问题,宁夏人社部门通过采取在全区社保经办机构、乡镇(街道)民生服务中心及其村级(社区)代办点共享认证数据的方式,开展认证信息在不同险种间进行比对,认证结果各地互通互认、各险种认证资源共享。这一举措既促进了认证的及时性,又确保了认证的准确度。

“寓认证于无形”是人社部门积极倡导的认证服务新模式,这种尽可能让群众不跑路的服务理念正在全区各级经办机构中逐步形成,社保服务便捷化和人本化水平正在加速提升。截至2018年10月,宁夏通过信息比对实现认证16万人,占到已认证人数的16%、应认证人数的15%。各险种通过共享认证结果28万人次。

对既不能通过手机APP自助认证、又不便到现场认证的省内“两不”群众,尤其是高龄老人、孤寡老人、长期卧床人员、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人员等特殊群体,宁夏人社部门坚持“将认证服务送上门、送到家”,由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安排工作人员采取入户慰问等方式,开展认证。

在全面取消集中认证后,宁夏社保将信息化引入认证,依托“放管服”改革和社保“一卡通”工程,借助社会保险数据大集中、大联网的优势,创建了以信息比对为主,上门认证与远程认证相结合的认证新模式,使认证方式渠道更多,认证跑路更少,认证准确率更高,认证速度更快。截至目前,全区应认证106万人,已完成认证102万人,认证率达到96%以上。

宣传引导:让更多退休人员乐享其中

认证工作服务的是全体退休老人,囿于固有模式和传统理念,一些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新的认证方式还不太接受。对此,宁夏人社部门坚持循序渐进,采取扩大宣传、上门服务、逐步推广的方式,深入推进实施。

手机APP认证工作刚开始,银川市一位老人就通过“主席信箱”提出了异议,老人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对需要下载安装和“刷脸”表示不理解,认为还是到社区认证好。宁夏社保局在得知这一情况后,意识到新服务不一定都能得到全认可。在一边安排人员了解类似情况的同时,一边派出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对老人进行上门服务,手把手地指导安装和使用手机APP,并对认证的好处、带来的方便进行耐心细致的解读。老人的态度由最先的不理解慢慢有了转变,特别是坐在自己家里就完成了认证后,老人紧锁的眉头展开了。针对相似情况,宁夏人社部门主动掌握工作先机,坚持宣传靠前,采取积极措施,消除了部分退休老人对新认证方式的疑虑。

新的认证方式改革以后,宁夏人社厅、社保局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了《宁夏社保局关于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的通告》,对认证范围、认证时间、认证方式等进行了明确,组织区内各类媒体,采取专题采访、新闻话题、专题报道等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分批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民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劳资人员、经办人员开展认证新模式培训演示会,现场宣传、演示、引导安装使用“掌上12333”手机APP。并要求全区各级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人人会操作使用手机APP认证,人人争当义务宣传员,由内向外扩大宣传。

宁夏在迈出认证改革的第一步以后,以电子社保卡试点工作为契机,加强与公安、民政、旅游、航空、铁路、公交、银行等部门对接合作,加快拓宽数据共享渠道,以酒店住宿、殡葬、旅游、飞机、火车、公交、银行金融活动等信息为依托,扩大信息比对认证范围,使认证服务工作更多地于无形之中进行,尽量让群众少跑路或不跑路,以认证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确保基金安全,维护全体参保人员的根本权益,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猜你喜欢
经办社会保险宁夏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社会保险
宁夏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宁夏煤电博弈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