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刊记者 向春华
在丈夫因工亡去世5年多以后,罗德香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工伤保险所提供的保障比以前的生活好多了,我现在更多的是要考虑未来怎么办?”作为刚满30周岁、3个孩子的母亲,罗德香对当下的生活忐忑不安,或许是因为生者的安逸而对逝者的愧疚,或许是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罗德香的丈夫杨才顺,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白果镇石板河村人。2013年1月1日,杨才顺在赫章县野马川镇乌木采石场打工时发生工伤事故死亡。在认定工伤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491300元,丧葬补助费18312元;并对其三个子女(长女时年8岁、长子时年6岁、次子时年5岁)分别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当时为每人每月576元,2014年7月起调整为每人每月716元,2016年7月起调整为每人每月876元。罗德香说,她和杨才顺结婚多年,杨才顺在世时每年仅能给她和孩子很少的零用钱,杨才顺去世时留下的存款不足4万元,“当时我们还生活在山里的苗寨,杨才顺的工作也是时有时无,不仅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住房、卫生、环境、教育等都比较差”。
工伤保险给付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对于贫苦的罗德香一家来说,是一笔巨额资金。在料理完杨才顺的后事后,杨才顺的父亲将其中的40万元在银行存了定期留给孩子将来使用。罗德香则依靠孩子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抚养3个孩子。有了稳定的现金来源,罗德香带着孩子们搬出了大山,来到赫章县城,租了房子,孩子们开始在城里上学。
“每个月的定期抚恤金能及时收到吗?够孩子生活不?对工伤保险还有没有要求或者期望?”来罗德香家调查工伤职工家庭生活现状的赫章县社保局局长袁泽泓关切地问。 “钱都是直接打到银行卡上的,除了节假日,前后都不差一天。抚恤金基本上可以保证我们的生活。当然,如果每隔一两年都能调整一下待遇就更好了。” 罗德香感激地说。
袁泽泓(左二)在煤矿调研工伤保险保障情况。
聊到未来,当得知工伤保险供养亲属抚恤金只能支付到孩子满18周岁时,罗德香有点着急了,“18岁也就是高中毕业,如果孩子出去打工,生活应该没有问题;如果继续上学,没有生活来源可怎么办呢?”对此,袁泽泓耐心地解释,他们将调查收集参保人员特别是工亡职工家属的意见,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出台相关政策,保障18周岁后继续读书而没有生活来源的工亡职工子女的生活能得到保障,“将工亡职工子女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年龄限制为18周岁,主要是考虑在这个年龄后就属于成年人了,有自立生活的能力。但是确实没有考虑到继续读书求学人员的生活保障需求,制度存在不完善之处。被供养人的这个要求是合理的,国内也有其他地方已经出台了相应的保障制度,我们将汇总参保人意见之后争取由上级部门或统筹地区出台进一步的保障政策。”
罗德香说:“我不认识多少字,没有什么技能,找工作特别困难。我不希望孩子们将来像我们一样,希望他们有知识、有文化,能找个好工作,不要再过我们以前的生活。”在邻居看来,罗德香再也不是5年前刚搬来时什么都不懂的山里妹子,在工伤保险对其生活予以较好保障的前提下,这个家庭有了较好的生活方式,有了较为充足的生活来源,“她已经像一个城镇居民”。在当地,一名普通的劳动力每月的收入也不过两千多元,工伤保险给罗德香家所提供的保障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普通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对于工伤保险来说,在合理的范围内保障伤残职工以及工亡职工家属的家庭生活,这是所有社保人的期望。
从就业到失业,收入来源的丧失对于个人和家庭生活来说往往是灾难性的,没有专业技能,年龄越大者,失业时间越长,对个人和家庭的不利影响越大。能够帮助失业人员过此难关的,非失业保险莫属。如果没有失业保险金,秦毕雄,这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也许真要遭遇“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窘境。
从2006年起,现年48岁的秦毕雄就开始在赫章县交通局作为临时聘用人员从事超限管理(公益性岗位),公益性岗位补贴为每月1400元,单位补贴每月600元,扣除社会保险费后,实际每月获得的工资不足2000元。由于清理临时聘用人员政策,秦毕雄失业了。“妻子的工资收入也很低,我的收入虽然低,但却是家庭生活必不可少,没有了这笔收入,日子可能根本无法过下去。幸亏可以领失业保险金,生活才得以持续。”秦毕雄告诉记者,从2017年3月至今,他每月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开始时是1176元,现在达到了1334元,这为避免生活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
失业保险不仅通过失业保险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业人员的贫困问题,还通过稳岗补贴等帮助困难企业解决贫困职工的生活问题,尽可能促进困难企业维持就业,避免新的贫困人口的产生。由于盐业体制改革,赫章县盐业公司从市场执法主体变身为纯粹的盐业销售企业,一方面人员出现富余,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的专营体系发生改变,市场销售面临新的挑战,这使得盐业公司的效益堪忧,部分员工的收入较低。针对这一状况,赫章县社保局对盐业公司2016年度和2017年度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依照政策返还一半,盐业公司将返还的失业保险费主要用于缴纳养老保险费,并部分用于对收入较低员工的工资进行补贴。“这不仅减轻了企业保持员工就业的负担,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收入员工的工资水平,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有积极意义。”赫章县盐业公司经理蔡友军肯定了失业保险对于扶危济困的功能,“这为企业的重整、转型、战略谋划以及员工的适应和发展提供了时间,有利于持续性就业,从根本上化解贫困问题。”
袁泽泓表示,传统的社会保险重在向被保险人及其收益人提供经济保障,为劳动者在发生伤病、失业等社会风险时提供基本而稳定的经济来源,使其能够渡过难关,但是仅仅强调经济保障功能并不能完全解决劳动者的生活保障问题,需要更为全面的统筹安排,“以罗德香、秦毕雄两人为例,社保待遇发完之后他们如何生活?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社保的保障功能就不能完全实现,也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赫章县人社局采取多项措施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如通过项目参保方式将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以及农村“五通四有”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只有参保了才能获得社保的保障,这是社保保障的基本前提。全力、快速做好社会保险的各项服务工作,如减少参保登记缴费流程、快速进行社保待遇审批、随时跟踪了解参保人员的待遇享受情况,尽可能保障参保人员最大限度地获得现有水平的各项社会保障待遇。
通过多种举措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则是保障参保人员以及其他贫困人员基本生活的根本。强化全员培训是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赫章县从各个政府单位临时抽调1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确保培训组织人员到位,由财政局牵头,整合人社、扶贫、农牧、林业等多部门培训资金,确保资金到位,围绕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急需,坚持技能培训与职业介绍相结合,以6个极贫乡镇和113个深度贫困村为重点,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借助于就业培训的“东风”,赫章县人社局积极动员享受社保待遇人员参加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在罗德香家中,人社局工作人员向其详细介绍了家政、厨师等培训班的开班、师资、就业状况等,希望其能够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兴趣报名参加相应的培训班,以便将来在其子女不再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之后自己能够自力更生,有能力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自己未来的老年生活提供长久的基本保障。罗德香对此建议表示了莫大的兴趣。对于她来说,一个世界曾经坍塌,但工伤保险给予了她更好的生活,她希望自己从此能够进入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再也不用担心回归到从前的艰难。袁泽泓强调,社保要“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我们应当更有针对性地为每位参保人员做好长久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