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用地评定方法与途径

2018-03-25 22:20黄鹏飞
山西建筑 2018年15期
关键词:城市用地城市规划敏感性

黄鹏飞 何 谦

(咸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湖北 咸宁 437000)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规模呈现出急剧扩张的态势,而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将视线聚焦于土地利用领域,要以土地利用作为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和关键,明确城市用地的合理组织、布局形式,采用科学合理的用地评定方法和措施,更好地实现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综合调控和引导,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

1 关注生态敏感性的用地评定方法研究

在当前生态理论及规划设计方法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用地评定方法也处于不断变革的状态之中,然而当前还主要采用传统的工程技术经济评估方法,来实现对城市用地的评定指导,缺乏针对性的生态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为此,要从关注生态敏感性的视角,建构相关的模型实现对城市用地的评定,以更好地促进城市用地布局的合理性。它是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期优先确定禁止建设区域,限定城市发展的空间范围,形成生态城市的“底”和限制性格局,并在此前提下确定生态城市的发展保护策略。

1.1 城市用地评定中的生态敏感性概念分析

城市生态环境敏感性重点探讨生态系统干扰和影响人类活动的变化程度,包括生态环境问题的难易性、可能出现的几率大小等,如:在相同的人类活动作用之下,不同生态系统所出现的沙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酸雨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几率和程度。土地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因子抗外界干扰的适应能力,它可以利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对生态因子进行模拟分析,包括对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生物等,通过加权叠加分析获悉“环境敏感程度”与“开发建设适宜程度”的内在关联性。当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对生态敏感性的研究,即:1)针对某单一化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敏感性研究,如:水土流失、酸雨、沙漠化、盐渍化、地质环境及流域生态等单一化的生态敏感性。2)场地景观与生态敏感性研究。它是从视觉、美学、人文与自然的协调性的角度,反映景观与生态的质量,以场地启发规划方式,并提取场地所有的潜在价值,进行土地规划安排和项目设置。3)城市生态敏感性的研究。城市的自然、社会及经济条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城市生态规划中不可缺少的评估内容,主要采用生态因子评分法和以Arcinfo系统平台的分析评价方法,其中:生态因子评分法主要是对城市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依照其敏感程度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保护和开发措施,是一种适用于区域性生态敏感性的半定量的研究,操作简便、直观易懂,并掺杂有人为主观因素。而以Arcinfo系统平台的分析方法则是对城市各用地的单项生态因素敏感性等级、权重进行评估,利用加权多因素分析公式获取最终的综合性生态敏感性分层,建构敏感地带、一般敏感地带和不敏感地带的不同模型,进行综合分析。

1.2 城市用地评定中的因子选取

这主要是根据城市用地的生态需求和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发展用地的评价因子,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地形地貌条件。如:地势起伏高程、坡度、坡向等。2)地质条件。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断裂带、侵蚀区等不良地质状况以及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等。3)气候条件。这主要是指温度、湿度、降雨、日照、风向等。4)水文条件。这主要是指地表及地下水的分布状态、地面水的排泄对土地的侵蚀淤积影响等。5)土壤条件。这主要是指土壤的性质、理化状况、生产能力、类型、渗透状态等。6)植被条件。这主要是各类植物群落的结构、种类、分布及生长状态等。7)动物条件。这主要是动物的种类、数量及栖息状态等。8)建设状态。这主要是指土地利用状态、人口密度、道路体系等。9)景观价值条件。这主要是指历史文化、遗迹、风景保护区等。

在确定了城市用地评定中的因子之后,还要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并确定各因子的权重系数,并建构生态敏感性模型,最终通过计算和分析获悉城市土地中生态最为脆弱的区域,加强对该区域的保护,避免其受到外在作用力的破坏和影响,以更好地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开发。

2 关注用地适宜度的城市用地评定方法研究

前一论述主要是从城市的自然生态角度进行“四区”范围的划分和确定,在这一部分之中则是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前提,对次敏感区、弱敏感区进行分析和评估,主要是采用单功能多因子分析法进行城市用地的评定。

2.1 用地适宜度的相关分析

用地适宜度主要是充分考虑土地的水文、地理、地形、地质、生物、人文等特征的前提下,确定切实可行的用地布局方案,对土地不同利用方式下的适宜度进行评估和分析,使人们掌握土地内在的适宜开发方向,提高土地的社会价值。

对于用地适宜度的评估分析主要的方法有:1)筛网制图法。它是通过筛网筛选的方式,将难以利用的区域与适用性的区域进行区分,使人们明确可以适用于某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区域,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的早期阶段,通过采集相关的基础性资料,剔除陡坡区、洪泛区、地陷区等区域,获悉可以利用的城市开发用地。2)景观单元途径。这是一种基于景观地理学的视角,进行城市用地的适宜区域划分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城市中的土壤水分、类型、雨量、坡度、植物群落、温差等地理特征,对城市的用地限制和潜能加以评估和分析,是方便快速的一种城市用地评定方法,然而其局限性在于无法适用于城市景观变化较大的区域。3)灰调子方法。这是一种更为科学细致的城市用地评定方法,它是以深浅不同的色调表示同一比例尺中单元地块的适宜度等级,并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叠加进行判读和分析,更好地促进城市的生态化规划和建设。但是,这种城市用地评定方法忽略了相关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涉及要素较多,操作相对繁琐。4)计算机方法。这是一种可以克服灰调子方法的城市用地评定方法,在GIS技术的辅助之下,可以采取线性组合法、因素组合法进行城市用地的适宜度分析,最终可以获取城市每一区域的适宜度等级,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更多的信息。

2.2 城市用地评价因子的选取

可以采用单功能多因子分析法进行城市用地适宜度分析,通过对各个相关因子的逐一评价前提下,将城市用地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即:最适宜区、次适宜区、基本适宜区、不适宜区,以充分体现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用地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在进行城市用地评价因子的选取时,主要应当依循科学性、可操作性、代表性、针对性等原则,选取如下用地评价因子:1)环境质量。这主要是指土地及水体的污染程度、地理位置、风向、土地用途等。2)基础设施。这主要是指土地范围内的给排水、电力电信及燃气等基础设施状态。3)绿化景观。这主要是从自然和人文因素加以评估和衡量。4)生活设施。这主要是指地块区域内的生活服务设施,如:购物、就医、上学等。5)主导风向。这主要包括上风向、垂直风向、下风向等。6)交通条件。这主要是指地块内的路网密度、公交站点数量等,反映地块范围内的交通便利状态。7)土地开发度。这主要是对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土地开发程度、人口密度加以显示。8)人口密度。9)环境敏感性。这是对单元地块内所属的敏感性等级进行评估和衡量的因素,主要是针对弱敏感区和不敏感区。

另外,在选取了城市用地评定因子之后,还要确定各功能区划的权重系数,包括:生活居住区、工业仓储区、公共服务区等,通过对这三个功能区划的用地适宜度分析,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的生态应用建设。

3 生态城市规划用地评定方法和途径中要注意的内容分析

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用地评定是其基础性的分析内容,尤其是对城市用地的生态敏感性和用地适宜度分析,是关键而核心的内容,在当前生态城市规划应用日益普及的趋势下,还要在用地评定方法应用中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

3.1 生态敏感性和用地适宜度的分析评价因子的审视

在生态城市的用地评定之中,涉及诸多的分析评价因子,如:生态敏感性分析中的土壤生产力、生物多样性、景观价值等评价因子;用地适宜度分析中的基础设施、绿化景观、生活设施等评价因子。然而,在这些用地评定因子之中,其选取还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标准,为此,要注意在城市生态规划之中考虑具体条件和因素,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确定不同的分析评价因子,以获取最佳的用地评定结果。

3.2 生态敏感性和用地适宜度的分析评价方法的审视

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敏感性评价主要采用单因子分析图叠加法,用地适宜度的评价主要是采用单功能多因子分析图叠加法,在这两种不同的用地评定分析评价方法之中,为了更好地提升生态敏感性分析及用地适宜度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需要充分引入GIS辅助分析方法,以转变人工计算地块的方式,提升用地评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另外,在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用地适宜度评价的过程中,还难免存在“一刀切”的弊端,它难以实现对单元地块的精准定量化分析和评价,因此还应当在日后的实践之中,采用其他的数学方法进行用地评定,以较好地提升生态城市规划的定量化分析效果。

3.3 用地适宜度评定中的功能区划审视

本文之中将城市区划分为生活居住区、工业仓储区、公共服务区三种,还需要在日后的实践中确定具体的原则和方法,对不同的功能用地进行筛选、合并和分类,以更好地确定这些不同功能区划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4 结语

生态城市规划日益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对传统的基于发展规划方法的变革,将研究视角关注于中小尺度的城市区域环境,通过对城市用地评定的合理方法,较好地实现对生态城市的用地规划和评价,获取科学、客观而完整的信息数据分析结果,并根据生态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筛选和指导,以更好地促进生态城市的持续性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吴 琼,王如松,李宏卿,等.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05(8):23-24.

[2] 倪天华,左玉辉.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和难点[J].规划师,2005(7):36-37.

[3] 刘 坚,黄贤金,翟文侠,等.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江苏省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及其人文驱动因素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2):6-9.

[4] 朱春玉.生态城市规划的立法原则[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7-78.

[5] 饶 戎.北欧生态城市规划及其思考[J].规划师,2004(12):57-58.

猜你喜欢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敏感性
SOFM网络下的深圳市城市用地功能识别分析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环滇池地区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脱钩分析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实施低丘缓坡 集约利用土地 破解城市用地瓶颈
AH70DB钢焊接热影响区组织及其冷裂敏感性
如何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