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红兵 李舸坤
1浙江工正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 宁波 315000
2宁波欣达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 宁波 315000
正文:
建筑工程质量是衡量建筑工程功能、作用和效果的核心标准,是确保建筑成果和作品功能完善、安全运行、造福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是涉及建筑业主、建筑承包单位、建筑施工者、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等多个行为主体,通过积极履行各自的职能职责,严格执行建筑工程的相关制度、标准、规范、规程,从而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针对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和环节,实施严格和系统化的监督和管理。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管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因为它涉及到了广大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它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保证社会的持续进步与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主要是第三方进行现场的管理,政府部门对整个施工的具体过程和各个环节的监管还不够完善和到位,所以很多时候施工单位是否严格落实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需要依赖于聘请的监理单位及单位自身来主动控制,而这种控制往往因质量意识低下的现状导致无法落实。这就导致了政府对质量监管不到位、施工单位质量控制意识低的现状出现,这样的局面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的管理。比如有的时候施工单位会在没有获得图纸审批通过通知前就开始施工,或者有的施工环节随意变更施工工艺,只为了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施工进度。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采购质量关系到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很多时候采购环节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导致不合规的原材料流入施工现场,进而在施工中无法有效的发挥作用,如果在现场监管中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这种行为,就会影响到施工质量甚至施工安全。
当前建筑施工市场的竞争激烈,为了获得施工项目订单,部分施工单位会恶意的压力施工报价,中标之后为了控制成本和获得更高利润,这些施工单位就会通过使用不合规材料和违规施工的方式压力成本,这种行为一方面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施工质量存在诸多的隐患。
要想构建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首先就需要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从而保证执法监督过程中的公正和准确。对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而言,则需要持续推动其实现全方位改革,并强化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提升其力度与效果;根据集体监督机制的相关规定,所有从业人员都一定要持证才能上岗;构建起的质量监督模式应该有着一定的预见性和服务性,使服务与执法充分地结合;采用随机检查的监督方式,并将其作为进行监督检查的主要工作方式,放弃原有的以预约式和通知式为主的监督检查方式,不定期地进行巡回检查,同时也可进行随机性抽查,才能反映出事故的实际质量状况。
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一方面要重视现场施工行为的监督管理,确保所有施工行为都符合规定,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实物管理,也就是对工程本身进行质量检查,如果单纯的进行行为监督,无法保证最终的质量确实符合设计要求。所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该将工程建设的各责任方的质量行为与结果,即工程产品质量,都纳入到监督对象的范围中来,把各个参与方都推到工程质量责任的第一线,再结合日常监督、监督巡查还有结构工程季度大检查这几种有效的监督形式,从而全面地监督可能对建设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所有要素。在监督工作的内容与方法上,也应该及时地进行调整,对于结构工程质量的各种常见问题,还有一些像屋面和外墙渗漏的此类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都要实现结构工程质量季度大检查制度。通过严格的检查,评选出优秀结构工程,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工程予以批评和警告,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升各责任主体在工程质量方面的意识。
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除了必要的质量监管及投资控制之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权责划分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从而明确具体投资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将权责落实到个人和具体岗位,从而激励具体岗位负责人落实好项目质量监督制度,一旦出现腐败行为或者是工程质量事故,则立即查清原因和启动追责制度,涉及到具体负责人问题的,必须严格的进行追责,相关参与施工的单位也要列入黑名单和采取法律措施追责,从而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
结语:综上可知,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现场监理团队的密切配合,才能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施工质量的控制包括施工现场工艺流程、原材料采购、施工人员操作规范性等方面,这些方面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确保质量监督管理机制的落实到位,进而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今后应不断的强化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创新监督管理机制和提高监督管理的效率,从而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进而推动建筑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