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 芳 云
(山西二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3)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占领整体经济的重要地位。对建筑项目施工来说,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是保证整体经济效益的关键。但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在开展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还是不能明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受到较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工程成本造价难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此,需要对其中的成本使用进行合理控制,减少工程施工成本的浪费。
成本的合理控制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的前、中、后期进行全过程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施工资金的合理分配。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建筑企业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需要加强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导致工程成本难以控制。但是追根究底,主要还是由于建筑施工的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等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落实到位。虽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部分施工单位意识到了项目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建筑施工的繁杂使其对较多的细节问题有所忽视。还有部分相关人员缺乏成本控制认知,在执行专业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导致成本的增加,难以保证施工单位的实际效益。很多施工单位在开展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发现成本难以控制,就会在后期施工过程中降低成本的使用,大多表现在降低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等,难以保证施工质量。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使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不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还会影响工程施工效用。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债,导致其在建筑市场中的信誉受到损害,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开展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对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增加企业的合理收益,增强施工单位的稳定发展。
对成本控制来说,要保证工作的全面性,就要求企业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成本管理。施工单位在开展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几乎需要所有人参与进来。由于每一项施工内容都涉及到工程成本造价的使用,因此,就需要扩大成本管理范围,让管理部门、各级经理部门及施工部门等全员参与。不同的施工单位部门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负责不同的内容,而每一项施工内容都关系到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通过对各部门的监督管理消除施工中的无效或低效活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对于施工成本控制有着关键性作用,施工单位任何工作人员都需要注重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的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及成本控制效用与其个人利益直接挂钩,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施工单位的整体效益。因此,施工单位全员需要增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提升施工成本控制的全面性,为工程施工提供合理保障。
责任成本中心的建立对于施工单位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效用有较大的决定性作用。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很多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责任心,导致工程施工资金有一定程度的浪费。为了增强施工成本控制的实质性效用,就需要将施工单位的责任、权利及利益进行统一的结合,通过建立责任成本中心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能够对工程施工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责任成本中心的建立还要求工作人员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内容及效果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责任,保证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具有较强的可控性。相关人员需要明确个人利益与项目成本控制指标之间的关联,完成工作考核,保证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能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2.3.1材料费控制
材料费用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占据着绝大部分的资金成本,一旦施工单位无法对材料费用进行合理的控制,就会导致施工单位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对材料费用进行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从各个方面对成本费用的利用进行精细化管理。首先,在确定材料型号、性能的时候,需要保证材料与工程施工特点的匹配性。然后在采购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货比三家,增强材料的经济性。在运输、采购及收发材料的过程中,通常会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因此,管理人员就需要对材料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避免二次倒运,从根本上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在开展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施工进度编制材料的阶段性使用计划,减少材料的库存。材料的安全管理也是费用控制的重要内容,一旦其安全管理出现差错,就会导致费用的增加。施工单位需要明确材料安全管理责任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全面增强材料费用的合理规划和使用。
2.3.2人工费控制
人工费用的支出是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的重要部分,在控制人工费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控制施工人员的数量。施工单位需要在满足工期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人工使用数量,还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性,减小其出现施工事故的可能性。施工单位要从各个环节控制人工费用,可以对劳动组织进行改善,增强流水线的节拍,尽量减少施工人员的窝工情况。为了增强施工人员的施工积极性,施工单位可以实施奖惩制度,提升施工效率。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现场尽快熟悉,并且利用专业的施工技术开展项目施工。管理人员也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人工费用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
2.3.3机械费控制
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较多的机械设备。机械费的使用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内容,并且在整个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施工单位需要选购正规、合理的机械设备,保证机械设备的质量,避免由于设备的不正常损坏导致工程进度减慢,增加施工成本。机械设备的质量对工程施工有较大的影响,在购买设备的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就需要立即申请退换货,保证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在开展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会租赁设备进行使用。因此,对于租赁的设备,施工单位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避免设备资源的闲置。
工程变更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对于部分施工单位来说,工程变更难以避免。因此,在开展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工程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质等变化进行勘察,并且清除施工场地的障碍物,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部分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材料进行第二次转堆,还有一些大型施工设备需要计算进退场费用,在开展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可能会产生工期延误等问题。甚至还会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工程产生变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就需要做好变更手续的办理,将工程变更产生的费用上报,尽量降低工程变更造成的成本浪费。
施工预算的准确程度会直接影响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效果。在进行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工程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及财务会计等需要对工程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查,并且按照施工管理及技术水平对工程施工耗费的各项资金进行合理的预测。物资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及设备利用定额等都是工程施工预算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施工中,就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计算。工程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施工单位的施工目标成本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优化,保证施工目标能够顺利达成。
虽然很多施工单位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会将材料、机械及人工费用等进行详细合理的计算,但是却大多忽视了对风险成本的管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的,任何风险的产生都会给工程施工带来资金的耗费,导致施工成本增加。对建筑工程项目来说,施工单位需要承担的风险是最大的,并且其中风险的种类也很多,有人员安全风险,工程质量风险等,一旦风险成本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当风险真实发生之后,就会给施工单位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且制定应对风险的对策,合理降低风险成本。对施工过程中已经发生并且需要付出资金代价的工程施工索赔,施工单位需要通过合理的法律途径,利用有效的方式要求赔偿,合理降低施工单位需要赔付的费用,增强风险成本管理效用。
监督机制的建立主要是由管理部门执行的工作内容。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以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为基础,增强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管理部门相关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各项施工内容的开展及工程成本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项目财务人员也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增强工程施工成本费用计算的准确性,约束会计人员的思想及行为,使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成本控制对施工单位的合理收益有重要的作用,一旦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仅会降低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还会给施工单位带来一定程度的市场信誉损害。在开展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对各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工程施工预算。还需要建立风险成本管理机制,保证施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为施工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许国建.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策略研究[J].江西建材,2015(7):1-5.
[2]李瑞娟.试论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8):46-48.
[3]童君.建筑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程序及控制策略[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10):36-40.
[4]黄雪山.浅谈施工项目管理与质量成本控制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5):11-15.
[5]郑良奋.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J].江西建材,2017(5):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