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 敏
(宁夏海原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海原 755200 )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在种植旱地玉米过程中面临不同病害,所以针对多种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工作应该结合玉米的生长情况展开。在过去多年的旱地玉米种植实践中发现,应该确保旱地玉米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贯穿于玉米种植生长的播种期、苗期、心叶期、穗期以及灌浆成熟期。为此基于不同药剂进行了玉米病虫害防治试验,希望为县内旱地玉米健康种植栽培创造有利条件。
全县参与试验的作物品种为旱地玉米,试验品种为禾玉203,所针对的病虫害试验对象就包括了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蚜虫以及叶螨。
全县的旱地玉米病虫害防治试验田设置在了县内的海城镇武塬村,该地方地势平坦且肥力中等偏上,小区肥水管理与栽培条件基本能保持一致,基本符合试验要求,所选择土壤为黄壤土。试验田的前茬为小麦,保证每亩施用有机肥大约200 kg,配方肥(25-12-6)为50 kg,二铵为25 kg。
全县针对旱地玉米的试验药剂分别选择了杀虫剂和杀菌剂,其中杀虫剂包括了吡虫啉、氟啶虫胺腈、呋虫胺;杀菌剂则选择了苯醚甲环唑、氟环唑、嘧菌酯。另外还选择了杀螨剂,其中就包括了阿维菌素、哒螨灵以及螺螨酯。
为了顺利开展旱地玉米病虫害防治试验,全县也进行了相对详细缜密的试验设计布局,如表1。
表1 海原县的旱地玉米病虫害防治药剂试验布局
全县旱地玉米的试验设计布局中主要涉及到9个处理,两次重复,这些处理和重复元素均按随机排列展开。整体试验布局中存在18个试验小区,其中还包含了3个试验水平,它们与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以及施药次数时间形成正交设计排列,其中每个试验都会重复两次。整个试验区域面积长度为8 m,宽度为6.6 m,整体面积为52.8 m2,整体设计布局为6带12行,排距70 cm,区距50 cm。在试验区的4周都安排了保护行,每个保护行的宽度均在50-100 cm左右。全县整个试验地的肥力均属于中等偏上,且相对平坦,在施耕收磨过程中会为每亩旱地玉米施肥大约40 kg左右,同时要求覆膜前采用50%的乙草胺乳油100 g兑水50 kg均匀施撒有效防治杂草。
全县旱地玉米试验田的起垄底宽设置为70 cm,高度设置为最高20 cm,垄距40 cm左右,幅宽则在90 cm,用厚度为0.01 mm的白色地膜进行覆盖。垄带的行距设计为50 cm,如此可保证旱地玉米的株距在40-50 cm,保证每亩产出旱地玉米最高达到3030株。在入夏以后,全县会在6月22日开始进行一次除草,而喷药试验则在7月开始,分别为2日、12日、22日,选择采用人工喷施[1]。
在施用不同防治药剂后,全县开展了基于不同药剂防治病虫害的旱地玉米产量分析,如图1。
图1 海原县旱地玉米施药因素与产量关系示意图
表2 海原县采用不同病虫害防治药剂后的旱地玉米产量结果
由图1可以看出,在采用了氟啶虫胺腈、吡虫啉和呋虫胺以后,旱地玉米的产量上升很快,最高产量可达到490 kg/亩,随后产量有小幅度下降。而随着施用药剂的不断增多,全县旱地玉米的产量也有所攀升。全县在采用了不同病虫害防治药剂后旱地玉米产量有所上升,但结合细致分析可以发现,在表2中结合计算结果数据可以看到,全县旱地玉米在杀虫剂方面的用量较大,而且杀虫剂与喷药次数极差相对较大,对试验影响也最大。
考虑到目前两年全县非常干旱没有出现任何旱地玉米病虫害,所以无论是杀虫剂亦或是杀螨剂对玉米产量的促进作用较小。为了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应该结合旱地玉米的平均产量纵坐标给出相关的因素与指标产量关系,并客观反映其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图,包括标点的高度差以及各种防治要素的影响程度,大体上应该按照喷药次数时间来明确防治药剂的作用大小。经过计算分析结果为杀虫剂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杀螨剂和杀菌剂[2]。
结合上述观点可以对全县此次试验结合实际旱地玉米产量的综合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亩喷施氟啶虫胺腈、哒螨灵以及苯醚甲环唑后旱地玉米的产量可达到最高。单独从所喷施防治药剂的次数时间因素来看,结果是喷施3次后玉米产量能达到最高。从理论上分析,应该选择阿维菌素、苯醚甲环唑、氟啶虫胺腈这样的防治药剂组合,喷雾次数设置为3次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