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防水症结分析与对策

2018-03-24 15:58:39卢海陆肖绪文徐洪涛
城市建筑空间 2018年2期
关键词:防水材料屋面结构

卢海陆,肖绪文,周 辉,徐洪涛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北京 101300)

近30年来,建筑防水材料和技术得到极大提升。防水材料种类多样化,涉及材料产品及其检测标准多达50余本。防水材料的年产量增长迅速,据统计,2010年年产量约11亿m2,2016年年产量约19亿m2,平均年增长率达11%。建筑地下室、屋面、外墙、地面等部位的防水技术及其质量验收标准也有10余本。此外,防水产品质量也稳步提升,2012年所抽查的产品质量合格率为83%,2016年产品质量合格率提升至95%。

虽然建筑防水材料质量和防水技术得到较大提升,但房屋渗漏水状况依然令人担忧。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与北京零点市场调研与分析公司联合发布的《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显示,建筑屋面渗漏率高达95.33%,地下建筑渗漏率为 57.51%,室内渗漏率为 37.48%[1]。房屋不但渗漏率高,而且不易于根治,主要原因就在于防水涉及材料、设计、施工等方面,一旦某个方面未做好,就会造成防水失败。

针对建筑渗漏水“顽症”,很多学者也总结了建筑防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张道真[2]建议系统承包模式替代现在的专业分包模式,并应引入保险机制。所谓系统承包模式是将防水工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看待,交由有资质的企业操作,包括材料选择、设计及施工。胡骏[3]提出了低价中标原则、造价定额低、市场监督不到位、设计不合理、标准图集与规范不符合实际情况等问题。刘冉阳等[4]分析了建筑防水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低价中标、缺少合理的设计与施工周期及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以上问题的提出并给出的相应对策,大都基于建筑防水系统的某一方面或建筑防水专业进行的分析。事实上,防水失败不应局限于从防水专业本身来找根源,而应从房屋建造的整个过程找根源。

本研究从工程建设视角,系统分析建筑防水专业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防水重要性认识不足、行业监管不力、工程渗漏水责任划定不清、防水材料市场混乱、防水技术理解偏差、现行技术标准要求偏低、施工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等7个方面剖析建筑渗漏水症结,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期为防水技术标准的编制提供参考。

1 对建筑工程防水重要性认识不足

对防水要性认识不足的原因包括:①建筑防水工程造价所占工程总造价的3%左右,实际造价甚至低于1%;②防水失败不会直接威胁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事实上建筑防水的重要性仅次于结构,建筑的防水失败将影响使用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危及主体结构安全。

建筑物渗漏问题是用户反映最普遍、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住宅屋面漏水、墙壁渗漏会致使粉刷层脱落,长期反复渗漏还会破坏室内装饰,影响住户身体健康。办公室、机房、车间等工作场所长期的渗漏会严重损坏办公设施,导致仪器、机床等设备锈蚀,甚至引起电器短路而发生火灾。针对建筑渗漏问题,每隔数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进行返修,严重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生产秩序。

持续长期的渗漏还会破坏主体结构构件,危及主体结构安全。持续长期渗漏环境下,除钢结构会因腐蚀丧失强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会遭到破坏。混凝土结构呈强碱性能,对钢筋可起到钝化和保护作用。当结构体发生渗漏水时,会引起混凝土的碱性降低,在pH值小于11时,混凝土结构体内钢筋表面的钝化膜会被活化而生锈,所形成的氧化亚铁或三氧化二铁等铁锈,其体积比原钢筋的体积大2~3倍,正是由于这种膨胀应力的作用,使结构体开裂,增加了水和腐蚀性介质的侵入,容易吸收酸雨、盐类及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进一步加速钢筋锈蚀。同时,混凝土结构体内部骨料的活性矿物,在水的作用下,也会产生不良的碱骨料反应,导致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破坏。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影响建筑结构安全。

对策:加大建筑防水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同时向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多提建议书,以引起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

2 政府部门监管不力

监管不力是导致“十室九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事实上,“十室九漏”的现象大面积影响了用户日常生活,严重渗漏时会导致建筑功能的丧失,危及结构安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

以玻璃幕墙为例,分析政府监督对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影响。玻璃幕墙是一种新型墙体形式,其赋予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节能和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统一起来,建筑物从不同角度呈现出不同色调,随阳光、月色、灯光的变化给人以动态的美。但玻璃幕墙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如玻璃爆裂、玻璃与框架的连接质量以及连接使用的胶水质量等。即便有这些安全隐患,但玻璃幕墙掉落的事件并不常见,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有力监督。建筑玻璃幕墙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5]。2000年前,主要是地方政府立法,如上海、广州和北京分别于1996,1999,2000年出台有关“建筑物使用安全玻璃”的法规。2001年后,是国家立法,比如3C认证制度及2003年发改委等联合出台的《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等。

政府对建筑防水工程的实施监督较少,或只是对防水材料做一些质量监督和质量抽查。因此,治愈建筑渗漏的“顽疾”,离不开政府的有力监督。

对策:规范材料防水性能,加强材料质量检测;建议增加防水设计强审程序,增强施工质量监督。

3 涉及专业面广,工程渗漏水责任界定不清

工程防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筑、结构、暖通等专业。因此,工程渗漏水问题也不能仅靠建筑材料防水得到彻底解决。

以地下工程和屋面工程为例。地下防水工程中出入口、窗井、风井等的设置,结构中沉降缝、施工缝、后浇带等的设置,暖通工程的下水管、煤气管、暖气管、电线管等穿墙管等的设置,都会给工程防水效果带来影响。除此之外,混凝土收缩、结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混凝土开裂都可能成为防水失败的原因。屋面防水工程中,建筑工程中排水坡度、天沟、檐沟、阴阳角、水落口等的设置,结构工程中温度变形缝的设置,暖通工程中管道出屋面的设置,也都增加防水工程的难度。因此,防水的失败,不能用“建筑防水材料未做好”一言而概之,它牵涉到很多因素。

建筑渗漏证明了防水工程的失败,也可以确定结构的自防水和建筑材料防水均已失败,但无法确定是结构开裂拉裂了建筑材料防水层,还是建筑材料防水层因未做好影响了结构自防水效果,还是建筑设计给防水设计带来的“硬伤”,造成工程渗漏水责任界定不清。因此,一旦房屋出现渗漏,无法明确责任主体。

对策:宜明确施工总承包作为房屋防水的责任主体。采用这种模式可解决2个根本性问题:①明确防水责任主体;②解决了施工总承包对防水专业分包实施的低价中标问题。建筑工程防水是一个系统工程,由施工总承包负责,可较好地协调建筑、结构、暖通和防水的关系。另外,解决低价中标问题,为解决防水渗漏提供必备条件。

4 防水材料市场混乱

做好建筑材料防水的关键是保证防水材料的质量。据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拥有生产许可证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1400家,而没有许可证的企业也有500多家,而2012年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的销售收入只有2000多亿元,而无证企业的销售收入却达到600亿元,占整个行业收入的30%。这样的产品之所以在建筑市场拥有巨大的需求量,最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建筑工程实行的最低价中标制度,给假冒伪劣产品留足了生存空间。

对策:规范投资管理,改变“小计划、做大事”的观念;做到项目立项投资计划准确,实施投资严控的原则。

5 对建筑工程防水的理解有偏差

建筑防水大致分2部分,一是结构自防水,二是建筑材料防水。结构好比人的身体,结构自防水是“增强人的体质”,而建筑防水材料好比穿在人身上的“外衣”。目前流行一种错觉,防水设计只注重“外衣”的档次,而忽视“身体”的健康水平。实际工程中也是如此,主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把建筑防水寄托于防水材料上,未意识到结构自防水的重要性。因此,建筑防水未做到位或建筑防水材料老化破裂,就会造成建筑防水“反复修,反复漏”的现象,耗费大量的财力与物力。

对策:①把结构自防水做好,做到不裂不渗,就要意识到结构自防水的重要性;②把好建筑材料防水关,达到水与结构主体相隔离的目的;③充分考虑二者相关性,使其成为建筑防水的“双保险”。

6 工程技术标准要求偏低

建筑防水的最低标准是保证房屋无渗漏,且应保证一定的使用年限。现行规范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6]中把防水标准等级分为四级,除一级要求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外,第二等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允许有少量湿渍。GB50345—200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已废止)对防水使用年限有规定,而现行GB50345—2012《屋面工程技术规范》[7]取消了防水使用年限,从某种意义讲,技术规范在开倒车。虽然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有变形和裂缝,但建筑材料防水大都是柔性材料,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应该能够适应结构的正常变形和裂缝。即便是结构自防水能力丧失,建筑材料防水的存在也应保证建筑在一定期限内不渗漏。现行技术规范中允许有湿渍、漏点,并且不给出使用年限的做法,显然是技术标准规定偏低,不利于工程防水的发展。

对策:提高建筑工程的防水等级,并参照结构使用年限,明确给出相应使用年限。

7 施工队伍专业化程度低

鉴于防水工程造价所占工程总造价比重低、从事行业门槛低等原因,防水专业的施工多为家族式或小型企业所承包,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往往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忽视长远发展。施工从业人员多为农民工,缺乏系统的施工培训,且行为短期化,专业化程度低,施工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对策:通过相应的政策,培育施工质量高、竞争力强的企业做大做强;提高防水工上岗证准入门槛。

8 结语

建筑防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化工程,贯穿于建筑全寿命周期。因此,房屋渗漏水的现状,并不能简单归咎于建筑防水专业。同样,房屋渗漏水的顽疾也不是建筑防水一个专业能解决。通过对以上问题分析可知:①防水的重要性应引起社会和政府部门的关注与重视;②应清晰界定建筑渗漏水的责任主体;③应进一步规范建筑防水材料市场;④工程界应提高对结构自防水重要性的认识、建筑防水的标准和施工队伍的专业化。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零点调查:全国建筑渗漏率居高不下[N].建筑时报,2014-07-14(006).

[2]张道真.建筑防水问题与系统承包模式[J].中国建筑防水,2001(6):4-5.

[3]胡骏.我国建筑防水工程质量问题综述[J].中国建筑防水,2013(10):1-7.

[4]刘冉阳,岳方.当前建筑防水工程的存在问题分析与改革措施[J].科技视界,2014(33):120.

[5]宋秋芝,刘志海.我国玻璃幕墙发展现状及趋势[J].玻璃,2009(2):29-31.

[6]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7]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防水材料屋面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 01:53:34
一场屋面火灾引起的思考
坡屋面挂瓦施工技术的探讨
中华建设(2019年12期)2019-12-31 06:48:32
论结构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4
建筑屋面防水渗漏的原因及防治
屋顶花园防水材料选择与应用
上海建材(2018年4期)2018-11-13 01:08:50
论《日出》的结构
建筑屋面防水及排水设计
u 防水材料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 18: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