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 王 伟
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2.3亿,占总人口16.7%。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在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时就人口老龄化问题特别强调建立为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已取得一定成效:覆盖中高职的老年服务类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框架基本建立;中高级为老服务人才逐步成为养老服务创新创业的骨干力量;开设老年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快速发展,认定65个示范点;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在探索中前行,成效突出。
发展养老服务业离不开为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但现实瓶颈不容小觑。
1)行业需求和实际落差巨大,人才已成为制约瓶颈 从学历结构分析,全国2015年末的27752个养老机构,职工总数31.82万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5.39万人,占总人数16.95%,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毕业生流失严重 2012年起毕业的0.8万名高职学生中80%已跳槽到其他工作岗位。为老服务人才普遍从业时间偏短,从业时间5年以下的占从业总人数70%左右,从业10年以上的占15%。
3)职业院校面临重重困境 招生困难,在校生规模小,发展不均衡,人才培养举步维艰。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方向的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另外10余省老年服务高职院校的数量几乎空白。
巨大的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为解决养老服务人才发展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扩大养老专业招生规模 实现院校自主招生、注册入学、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人员培训工作同步推进。实施按照招生数量核定招生人数的办法,鼓励和支持老年专业打破招生壁垒与限制。
2)通过增设专业点、实行单独(自主)招生、增加招生计划等形式,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使中、高职院校养老服务专业点达到100个;招生规模达到每年计划招生4000人。
1)实施高职阶段老年服务专业免费教育,建议政府参照师范教育免费等成功做法,进行学费减免。
2)通过福彩公益金项目支持,加强学生助学金资助力度。
3)将政府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入职补贴”部分前置到教育教学环节,对院校和学生给予鼓励支持。
4)对开办养老服务专业的院校给予经费支持。
鼓励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专业打破地域限制,增加贫困地区招生指标,利用京津冀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与精准扶贫、扶持贫困地区就业对接。
1)打造健康养老专业群,形成专业合力 专业群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主,涵盖护理、社会工作、健康管理、康复治疗、康复辅具应用、社区服务等专业。
2)顺应市场需要,开设老年照护、失智老人照护、老年旅游、老年产品设计、运用和营销等专业,提升服务水平。
3)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资源整合 推动中高职、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定向培养、培育养老服务人才。
4)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培养层次,支持高校在养老服务管理、康复治疗、家庭服务等学科招收研究生,增加学位授权点。
5)建议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为基础,牵头建立示范性本科性质的老年福祉大学。
与养老机构建立校企联合招生和招工机制,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双主体”管理体制,建立融合协调、一体化育人机制,在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消后,探索建立为老服务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建立院校学业证书和职业水平评价证书的“双证书”体系。
利用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健康养老职业教育集团、中国养老产业与教育联盟等机构,通过质量提升工程、示范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基地、海外培训计划等,培养亟需的专业人才。
1)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分类、养老机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标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基本要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指南、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师资培训与考评等5方面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建立养老从业人员评价机制。
2)制定教学标准或者人才培养方案、编写国家规划教材、顶岗实习、教学装备等教育行业标准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和质量管控。
3)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标准体系。完善养老人才职业、养老服务业、养老人才培训机构、培训师资等岗位标准、评价标准等,逐步形成养老服务人员标准体系。
制定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标准,建立辐射全国、分级分类、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水平评价为一体的养老服务人才综合培训基地。
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技能竞赛的激励作用,组织开展全国职业院校老年护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等,配套鼓励政策。
1)对在养老机构从事养老服务的毕业生实施“入职补贴”制度,实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
2)实施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补助制度和意外伤害投保补贴。
3)实施老年专业“人员召回计划”,对于离开养老服务业专业人士提供专项资金,实施特殊招募计划。
运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国家养老专业资源库、远程教育系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实体、院校推行网上授课、手机答疑,开拓学习新路径。
实施老年专业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创新行动计划”,成立“中国现代养老职业教育集团”,统筹健康养老职业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 华.协力推进医养结合 助力健康养老产业繁荣发展[J].城市住宅,2017(1):6-8.
[2] 赵康,杨根来.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个案研究——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老年福祉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2):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