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红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11-000-01
摘要:基层理论宣传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基层理论宣传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理论宣传 现状 对策
一、近年来理论宣传工作的现状
(一)领导重视,超前谋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理论宣传工作,把理论宣传工作作为推进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纳入发展大局和总体部署。每年年初都制定理论宣传工作意见、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党员教育工作意见等。定期举办理论宣传骨干、基层党委宣传委员、基层党校校长等培训班。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近年来,基层理论宣传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相继开展了“三严三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等一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积极有效地开展理论下基层活动,广泛开展主题宣讲,取得了新成效。在理论宣讲工作中,坚持做到心中要有书。
(三)上下互动,构建网络
按照“分级管理,分类培训”的要求,着力构建三支理论宣传工作队伍。一是领导干部宣讲队伍,发挥示范作用。二是理论宣传骨干队伍,发挥主体作用。三是基层宣讲队伍,发挥渗透作用。同时组织理论专题报告会、理论学习培训班、理论辅导讲座等理论宣传形式,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进入到千家万户和各类人群。
(四)丰富载体,广泛覆盖
为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一些地方采取了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开设“讲坛、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氛围,有效地扩大了理论宣传工作的覆盖面,推动经济社会健康的发展,真正让理论宣传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政治理论进入寻常百姓家。
(五)形式灵活,拓展渠道
近年来,理论宣传的渠道不断得到拓展。一是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发挥党员领导干部亲自带头 学习宣传的作用。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将上级“要求学什么”与基層“需要学什么”有机结合,提高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三是采取“送学下乡”。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以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把理论宣传工作做深做实。
二、当前理论宣传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认识不到位
一些地区的理论宣传滞后于本地区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协调。少数基层单位考虑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比较多,对理论宣传计划少,导致理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差;对常规性、程序性的事务考虑多,对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研究少,导致不能及时抓住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内容不到位
针对性不强,实际所需要对称。一些地区理论宣传所讲的与干部群众所思所想的不对称,对干部群众提出的一些认识问题没有及时回答或者没有很好回答。有些理论宣传、解释和说明针对性不强、不到位。
(三)措施不到位
有些基层单位理论宣传形式和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干部群众的口味,在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开会传达文件精神、读报纸的阶段,真正产生实效的不多;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理论宣传队伍人才匮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理论宣传所承担的任务。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理论宣传工作对策思考
(一)准确把握重点,紧扣党的创新理论,增强先导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历史高度,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致力党的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时代创新,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涌现出了一大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新要求,进一步做好理论宣传工作,就是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系统的党的创新理论及其成果武装全党。
(二)强化学习培训,提高理论宣传队伍素质,增强战斗力
基层理论宣传干部是做好基层理论宣传工作的核心力量。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干部的思想境界、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使之成为基层理论宣传工作的行家里手。在时间上,每年对宣传思想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把握宏观视野和理论高度,又要切合地方实际和工作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拓展渠道,不断创新,增强吸引力
要积极拓展利用电视、电台、报刊开展理论宣传的形式,创造条件制作播出观察类、思考类、对话类的理论宣传节目,增强互动性和参与性。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大胆探索使用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短信、手机报、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兴技术手段开展基层理论宣传工作,提高理论宣传工作的科技含量。建成全覆盖的理论宣传信息网络,不断加大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增强宣传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