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申
参加老朋友们的摄影新作出版座谈会。好几本作品,印制精美,其中有拍山水的,有拍花草的,还有拍人物、骏马的。老朋友有的已经退休多年,先前都没怎么摸过相机,现在却成了高手。同時,因为搞摄影,经常登山走路,不经意间还把身体练得挺好。
他们的发言很谦虚,说自己拍照片原本就想退休后找个乐儿,只追求个过程,根本没想到还会出个集子。然后就有懂行人说这些年以及那些年搞摄影的,有的是要过程,有的是要结果,还有的是要器材,换句话说是玩乐型、名利型、设备型三种。有人单一,有人兼备。细想,人家说的不无道理。
照相,年轻人没有不喜欢的。现在人手一部手机,遇见什么咔咔都照,赶上开新闻发布会了。早年一班学生游园,能有一个相机,就不得了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记者吃香,记者中的摄影记者更是无冕之王。地区重要大会,主持会的要先问照相的来了吗?来了,开会;没来,等会儿。报社摄影记者就一俩人,头版照片,谁谁摄,比领导名字还让人熟知。背个相机,就等于通行证,各单位大门脚面水平蹚,领导办公室推门就进。没办法,物以稀为贵,谁叫照相的少呢。
后来改革开放文艺繁荣,群艺馆文化馆都有专门搞摄影的,这其中有人就下了大功夫,风里雪里高山河谷坝上坝下,起早摸黑地拍。虽然设备一般,但有人就拍出好作品,获了大奖。这着实让许多青年人羡慕不已,都想方设法购置相机,成了业余摄影爱好者。其中不少人就在本行业本单位担当了准专业摄影,拍出很多有特点的片子。留存下去,都是珍贵的资料。
但随后就出了官员玩照相。他们一加入可不得了,一下子把摄影给带热闹了。且不议论人家是花何处的钱,反正他们一出现就把别人震了:全套的高级器材,下去拍片有专车,有人管吃住,一路陪同,尤其能提供或创造拍照条件。比如前面说的拍骏马奔腾,哪有那么巧的,你去了草原就遇见马群;遇见了,马儿正静静地吃草,你又不是狼,马不跑。我那拍马的朋友前后拍了十年,才一点点攒了那些相片。但人家不然,想拍奔马,好办,手下有会拍马屁的人,一拍,马就跑起来跳起来。故此,一段时间里,官员摄影家拍出精品不在少数。不光出专集搞个展,还成为一个地方的代表照。只是后来出了麻烦,人一旦倒台,其照片就得从高处撤下来。但这不算大麻烦,比拆桥毁楼损失小得多。
如今摄影队伍壮大起来,主力是退休的老同志们。生活宽裕了,用自己的钱买设备。只求过程,从头学起。不比不攀,自得其乐。强健身体第一,结集展出不强求,获奖挣钱压根不想。这样,应该是玩摄影的最佳心态。有时,你越想的不多,心里越平静,就越容易出好作品。再往下有所成绩名利双收,也属水到渠成,心安理得。这样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