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生
前不久,一名刚上大学的女生因为“校园贷”来我这做了心理辅导。
她一向是很乖巧的,从来不做让父母不高兴的事。但其实,她并不是真的—件都没有做,只是像这—次的“校园贷”—样,她选择了隐瞒。但“校园贷”不断累积,让她欠下了十多万债务。这笔债务每天都压在她心里,让她越来越沉默寡言,直到不堪重负,在宿舍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幸亏被同学及时发现。
最终在父母的帮助下,她的贷款还清了,但其间的挣扎与重负在心里留下的创伤,一直挥之不去,所以在父母的陪伴下前来咨询。她不知道该怎么和父母说出自己并不美好的那一面,希望每次告诉父母的都是会让他们为之高兴的事。
在我们的咨询案例中,有许多像她一样的年轻男女,遇事宁愿选择自己承受,而不愿与父母沟通和向父母求助。究其原因,他们大多数的回答是“不好意思跟父母说”“怕被父母骂”。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他们与父母的沟通呢?分析众多类似案例发现,他们中,—类是从小生活在父母相对严厉粗暴、喜欢说教、时常否定他们的家庭里,而在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则很大可能不愿意与父母交流。
而这名险些丧命的女大学生,从小生活在宽容的环境中,父母也比较温和,她也从小就很乖巧,属于另一类:从小在父母的宽容、关爱下成长,知道父母喜欢乖巧型的孩子,听话会让她毫不费力地得到很多东西,久而久之,便习惯性“乖巧、听话”,时刻维护着自己在父母眼中的乖巧形象,用越来越多的喜报来增加父母对自己乖巧、听话的认同,同时,也隐瞒自己的差错。这就造成了他们在与父母的沟通上存在极大的选择性,产生交流障碍。
其实,亲子关系中,许多来咨询的中学生更希望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如果他们一直被要求要“乖巧、听话”,很容易以此形成自我认识,认为只有听话才是好,便不敢在父母面前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立想法。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并不都和父母有交流障碍,他们中间也有人会在父母面前“无话不谈”,无论是在学校收到异性给的小纸条,还是某段时间自己学习没有用心而导致考试成绩下滑,这些看起来“不好”的事,他们都愿意和父母分享。究其原因是家庭氛围和谐,他们和父母建立起了牢固的信任关系。
在对于“好”还是“不好”的问题上,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是片面的。在前来咨询过的人看来,父母眼里大多只装着自己的学习,和学习无关的东西都不能去沾边,便选择除了学习以外的事情,都不向父母言说。而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他们自身,父母也不无过失。父母在面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时,容易简单地选边站队,轻易给出表扬或者指出不对,甚至有时面对他们的错误不会选择心平气和地沟通,而是劈头盖脸地一顿说教。这样便造成他们在与父母沟通时,存在着顾虑,有选择性地屏蔽一些信息,甚至因为不敢和父母说真话,而不得不撒谎。
从心理发展层面来讲,在父母面前畅所欲言,对自身而言是一种释放,对外界是—种信任,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有利,是他们自信心和安全感建立的开始。而如果在最亲的人面前都有顾虑,需要防御,那么他们的心理发展必然受到抑制,很难建立起对自己、对他人、对这个世界的信任,这便会成为他们自卑敏感、安全感缺失的开始。
告诉你不懂事的父母: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进入中学,接受的东西越来越多,对父母的崇拜感会慢慢降低。父母需要接受他们的长大,不能经常以自己的经历来证明他们还小,不懂事,父母所做的都是为你好。父母要学会询问他们的想法,不要把默认当做赞同。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开始形成自我观念和自我意识,有了一些不想向他人展示的小秘密,父母需要允许这类小秘密的存在。執着地一探究竟,会让他们更易产生抵触情绪。
告诉纠结的自己:
即便身处叛逆期,也需要学会换位思考,虽然青春期是一个从依赖父母到自己独立意识形成的阶段,自己开始尝试解决所遇难题,但也要知道父母始终在身后,也始终期待着你向他们分享成长故事,让他们有机会与你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