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2018年2月6日上午,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政府、武汉大学和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在院召开了“科技成果转化暨院士项目‘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建设启动会”。会议旨在启动“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项目、打造“3S院士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推江汉区形成新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人才集群。
会上,武汉市测绘研究院肖建华院长介绍了武汉院的科研实力、成果业绩、行业地位以及发展战略等,详细介绍了该院与武汉大学等单位正在联合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高可用高精度室内智能混合定位与室内GIS技术”项目情况和依托该项目成功打造“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的愿景,提出了要将“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项目作为践行习总书记“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指示精神的一项具体行动认真抓好落实。武汉大学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陈锐志教授就室内定位导航技术做了专题报告。
2016年,武汉市测绘研究院与武汉大学、深圳大学、中国科技大等16家单位联合申报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高可用高精度室内智能混合定位与室内GIS技术”项目获得成功。该项目瞄准国际前沿技术问题,面向大型复杂公共场所的安全监控与应急救援等重大应用需求,开展基于大众智能手机的优于1米、高可用、自适应和广域覆盖的室内全源智能混合定位研究。重点解决:异源互补、协同定位的高精度室内定位;多源融合,广域覆盖的高可用室内定位;自学习、自适应的高可持续室内定位等问题。
为了保障项目应用落地和成果转化,2017年12月以来,武汉院与武汉大学、江汉区政府共同协商,决定在江汉区打造“全球首个高可用高精度室内外一体化无缝导航示范区”(简称“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所谓“无缝导航示范区”,即针对市民在室内(或地下)空间出行、购物、停车找车,以及大型室内外场所的疏散、救援、安保及反恐等应急需要,基于高精度室内外定位导航技术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GIS等技术,在江汉区大型复杂公共场所提供优于1米的“室内外一体化无缝导航”服务。通过打造“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和“院士产业示范基地”,将在江汉区培育一个包括室内导航设备研发、室内地图数据生产、室内导航技术服务在内的“室内导航定位产业链”,进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高端产业集群,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肖建华院长代表武汉院与江汉区人民政府及武汉大学签订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培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宁津生院士、李建成院士、武汉市江汉区委书记张俊勇和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记泽共同为“3S院士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基地”揭牌。
“在现代科学技术急速进步的今天,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也需要转型升级。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的建设,是一次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实践,其成果不仅对江汉区、武汉市有重要作用,对全国乃至全球都有极大借鉴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高度评价无缝导航的意义,表达了对示范区建设的期待。李建成院士、李记泽局长、江汉区李湛区长、市规划国土局田燕总工在讲话中也充分肯定了“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全球首个无缝导航示范区”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亮点区块和精品板块,极大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为武汉构筑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添砖加瓦。他们还表示,“3S院士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将成为全市乃至全国测绘信息产业培育发展的加速器,成为产业、技术、资本、人才有效对接的重要平台,将切实提升江汉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
此次合作中,武汉大学、江汉区和武汉院、将立足自身资源,各司其职明确分工,促成测绘地理信息高新技术的“全产业链”发展。其中,武汉大学负责从智力投入、技术转移、团队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院士专家团队人才支撑和前沿技术支持;江汉区政府负责从项目立项、项目实施、成果推广、产业培育等方面提供政策引导和快捷行政审批服务,争取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和配套资金支持,做好项目的宣传对接和协调服务工作;武汉院负责从项目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测绘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和技术人才支持,推动合作项目的落地实施。三方共建共赢,群策群力,力争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人才聚集五个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