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

2018-03-23 03:21王亚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期
关键词:射血左心室心功能

王亚红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一科 平顶山 467000)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为循环系统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常伴有心律失常[1]。临床上给予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但易产生不良反应。行为转变理论是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注重个体行为变化过程的新型理论模型[2]。将该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从多方面引导患者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早期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63.79±9.12)岁。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63.25±9.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饮食指导、病情监测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给予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意向阶段:面对面访谈,详细介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注意事项及目前治疗进展情况;举办病友会,鼓励病友相互交流,分享自我护理经验。(2)准备阶段:侧重培养健康理念,制定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方案;嘱患者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遵医嘱用药、适当运动,减少心力衰竭诱因。(3)行动阶段:通过视频播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帮助患者识别心力衰竭病情加重的临床表现,模拟疾病发作时的处理方法,鼓励患者主动参与运动计划,坚持记录血压、体重、尿量、呼吸、脉搏、服药剂量与频次、自觉症状等。(4)维持阶段:建立规范化健康档案,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每月随访1次,共3个月,采用行为改变问卷进行行为阶段评估,依据反馈内容进行强化指导,对已建立的良好行为加以巩固。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情况,采用6 min步行试验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评估。(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进行评估,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级别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满意度=(基本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

左心室射血分数(%)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6 min步行距离(m)干预前 干预后46 45 tP 360.64±57.24 360.31±56.49 0.111>0.05 529.46±79.13 462.74±81.54 3.961<0.05 38.86±5.47 38.12±5.39 0.228>0.05 62.47±8.16 47.62±6.93 9.365<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SF-36评分比较

组别 n 满意[例(%)] 基本满意[例(%)] 不满意[例(%)] 总满意[例(%)] SF-36评分(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tP 46 45 27(58.70)14(31.11)16(34.78)18(40.00)3(6.52)13(28.89)43(93.48)32(71.11)7.853<0.05 54.67±3.28 54.12±3.16 0.666>0.05 70.86±4.15 62.31±3.74 9.110<0.05

3 讨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射血、充盈能力下降,导致体循环、肺循环紊乱,多发于心脏病终末期,具有极高的致命风险[3]。有研究指出[4],给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心功能,还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传统的常规护理缺乏人文关怀,且针对性不足,易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是针对护理质量所提出的动态性、综合性护理模式,依据患者需求及其行为改变过程,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分阶段护理服务,并为患者行为转变提供全位指导,进而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研究将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护理应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针对其具体情况,提供全面的整体护理服务,通过举办病友会等形式进行健康宣教,确保患者掌握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减少心力衰竭诱因,提高对疾病认知度,明确不良行为影响,促进其产生改变行为的动机,自觉纠正不良生活行为。在行动及维持阶段,通过讲解疾病加重表现、急性发作的处理方法、坚持生命体征监测、随访指导,可强化患者健康行为意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远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行为转变理论的整体化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桑林,刘卓,田瑗,等.“太极康复操”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脑钠肽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6):4599-4600

[2]李柏艳,张晓杰,刘爽.行为转变理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907-909

[3]杨少慧.行为转变理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为改变和糖脂代谢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7):29-31

[4]朱林平,李侠,刘岩,等.健脾和胃法干预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8):1931-1933

[5]顾爱芹,王立春,徐红,等.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16-1118

猜你喜欢
射血左心室心功能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是心脏病吗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心功能如何分级?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