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齐欢
YE Qi-huan
(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Shanghai Civil Aviation New Era Airpor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大空间车库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其具有跨度大、门窗面积大、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大等特点,按照《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要求,规范规定要保证车库区域冬季汽车启动和车库内各种管道不被冻坏,车库区域需要保证一定的供暖设计温度。
散热器是采暖系统末端的一种常规形式,以对流散热方式进行供暖[1],具有舒适、节能、安装、运行成本低的特点。热风采暖是全空气系统的一种末端设备,特点是通风效率高、制热速度快,能够很好解决制冷供热、通风换气的需要[2]。辐射采暖是一种以辐射和对流进行的供暖方式,工作媒介为热水、蒸汽或燃气,辐射面可安装在地面、顶棚或墙面上。
工程实践中,大空间车库采用的采暖主要有三种,即散热器结合暖风机、燃气辐射供暖、散热器+低温热水辐射板。
基于特种车库的工艺特点和使用需求,探讨适合大空间区域的“散热器+低温热水辐射板”的采暖方式,并优化采暖系统的细节,借此为大空间区域的采暖提供工程实践。
2.1 散热器结合暖风机
通过锅炉内燃料的燃烧,将其能量转变为热能,继而将其热量传递给热媒,最后由输送系统将热媒送至散热器和末端设备供暖。
利用可燃气体在发生器中的燃烧,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产生各种波长的红外线,通过红外线的的吸收和反射,对室内物体和人员进行供暖。2.3 散热器+低温热水辐射板
锅炉产生低温热水提供热媒,吊顶辐射板作为采暖系统的末端设备,进行热辐射,被辐射加热升温后的地面及物体接受辐射热后,也会向上散出热量,对室内进行供暖。
特种车库含有车库、办公及配套用房,车库区域有8个升降平台车位、8个行李传送车停车位。工艺要求:车库高5.7m,库长70.2m,库宽20m,检修作业相对简单,车位间距小。采暖设计要求:车库设计工作采暖温度设计为10℃,针对车库区域的工艺特点,分析三种采暖方式,并确定适合的采暖系统方案。
布置散热器位置时宜靠近结构的柱间或墙边。这种采暖方式具有散热量相对均匀、热舒适性较好、设备更换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的众多优点[3]。用此系统,有以下问题:
1)散热器供暖是以对流散热方式进行供暖,容易形成室内垂直温差过大,产生无效的热量损失,容易出现工作区温度低,上部温度高的现象[4]。
2)散热器一般安装在窗下,本车库两侧都是卷帘门,且平时处于开敞状态,散热器布置较困难。
图1 车库采暖系统平面图
在目前的大空间建筑中,燃气辐射采暖方式应用较多[5],且在某些项目中已有应用实例。燃气辐射管通常均布安装在距地面5m~7m处,其运行费用较低;且可根据工艺特点分区管理,独立控制开关,管理较为方便。
因本车库主要是停放升降平台车和行李传送车,高度仅为5.7m,对此高度,若安装燃气辐射采暖系统,易导致局部温度较高,底部区域温度较低;由于车库高度较低,采用此采暖方式,其辐射采暖效果不太好。
车库区域采用低温吊顶热水辐射板进行供暖,办公和配套用房采用散热器供暖,这种采暖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1)与热空气采暖系统相比,热水供水温度可降低3℃,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2)吊顶辐射板由多根15mm×0.8mm的不锈钢管嵌入特制的铝合金面板中,然后和两端的汇管采用卡压连接组合在一起,辐射板吊顶在顶棚上,节省了地面布置空间。
3)运营成本低。辐射板没有运动部件,几乎没有维护费用。
其缺点在于金属辐射板与散热器设备造价相比会高一点。
因此,经综合比较,本车库选择“散热器+低温热水辐射板”的采暖方式,车库区域采用低温吊顶热水辐射板进行供暖,办公和配套用房采用散热器供暖。
式中:Q为热负荷,W;tpj为热媒平均温度,℃;tn为供暖室内计算温度,℃;K为散热器传热系数,W/(m2·℃);β1为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β2为散热器支管连接方式修正系数;β3为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β4为进入散热器组的流量修正系数;
热媒平均温度
式中:tsg、tsh为散热器进、出水温度,℃
传热系数
式中:a、b为系数;Δt—热媒温度与室内空气的平均温差,Δt=tpj-tn;
经计算,散热器选择钢制管柱(三柱)散热器,高度为666mm,其系数a=0.6009,b=1.243,单片散热量84.9W,工作压力P=1.0MPa。
1)选择双板辐射板,板宽W=704mm;管数 DN15mm×8;
2)根据热媒与室内空气的平均温差,查辐射板散热量表(w/m2),根据车库区域热负荷计算辐射板长度。
经计算,车库区域采用9组221m、1组212m两种类型的吊顶辐射板,具体采暖图纸见图1。
通过以上分析,对大空间车库区域结合其工艺使用特点,采用了散热器+热水辐射板的采暖方式,不仅安全舒适而且采暖效果良好,因安装在楼板下,节省了室内设备空间,且对不利的垂直温度热分层问题有所削弱,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大空间类建筑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形式,目前对这类建筑的采暖系统设计研究相对较少,需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不断优化其形式和设计参数,进而实现大空间类建筑的供暖设计需求。
[1]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0-52
[2] 杨秀娟.高大空间地铁车库供暖方式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0-113
[3] 朱世伟.大跨度大空间新型采暖节能方式设计探究[J].山西建筑,2012,38(34):219-220
[4] 林立春,黄思怡,冯良.大空间建筑燃气红外辐射采暖系统的设计研究[J].上海煤气,2016(2):32-35
[5] 闫征.大空间建筑采暖管路系统设计探讨[J].建筑技术研究,2012(1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