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凌 张春兰
摘要:旅游业作为一个以文化为灵魂、以保护传承和交流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的现代服务业,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旅游;传统文化;形式;手段;渠道;途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全国全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求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规划设计推出一批专题研学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略性、全局性工程,涉及所有部门和领域,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旅游业作为一个以文化为灵魂、以保护传承和交流传播优秀文化为己任的现代服务业,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旅游是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的重要形式。《意见》提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展示方式,无论是文化遗址、遗迹、文物、建筑、艺术景观等形式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以民间艺术、传统习俗、民族风情等为主要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艺术馆、遗址公园、文化公园、历史和文化街区等旅游公共产品都是它们最重要的展示方式和存在空间,以旅游景观、休闲游憩活动、舞台或现场演艺、参与性体验节目、研学课程等产品类型,供游客观赏、体验和研修。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并通过旅游的途径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即使是那些融入城市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生产生活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也是在以旅游公共资源、旅游公共设施等形式在为旅游者提供着旅游公共服务,或营造着旅游公共环境。
第二,旅游是传统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渠道。旅游本身就是一种通过人的流动来实现文化的外向传播与异地交流的重要渠道,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者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载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际旅游的快速发展,中餐、唐装、中华武术、中医药等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就是随着海外旅游者的脚步,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无论是通过海外旅游者来中国旅游,将中华文化带向世界,还是通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将中华文化向国外传播,旅游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即使是在国内旅游领域,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红色文化等,也一直是我们开发研学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等最重要的文化资源。旅游成为文化交流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渠道。
第三,旅游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旅游业本身就是创新、创意型产业,旅游开发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优秀传统文化自身也要随时代而改变和发展,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更需要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能够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能够让更多的现代人去理解、认知和接受。旅游能够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创意,以最让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去表现传统文化的形态和特点,无论是嵩山的《禅宗少林》、G20的《印象西湖》,还是故宫的文创旅游商品和作为国礼的鲁班锁现代工艺品,都是在用旅游的方式创造性地演绎中华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最容易被普通人接受的文化展示方式,甚至能够让那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通过这种方式感知和体验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这种旅游转化和创新发展方式,本身也是对传统舞台艺术、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以及传统文化展示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第四,旅游是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途径。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特别是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并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社会资本参与的文化传承发展项目,有公益性的,也有市场化的。而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市场化利用,旅游化开发和利用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最重要的渠道。实际上,以旅游化利用为渠道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经在以往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非遗”进景区、“非遗园”建设、“非遗”社区营造等成功的模式,都是通过旅游化利用途径、市场化运作渠道实现的。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旅游业作为以文化为灵魂、以文化为资源的现代服务业,以其展示手段灵活、方式多样、传播面广、易于接受等特点,必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及增强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