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年池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通常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很多学生不愿学语文,往往也是因为写不好作文,头痛作文的原因。的确,作文是对一个学生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的综合性考察,倘若缺乏综合的语文能力,作文是很难写好的。那么,作文真的如很多学生感觉得那么难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很多学生作文写不好,关键责任是语文教师的指导存在一定问题。倘若我们把表现美来作为写作的突破口,那么,作文难的问题自然而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正值青春期的高中学生更加突出。高中生身、心俱趋于成熟,世界观逐渐形成,对美好未来充满憧憬与向往,他们热爱美,追求美。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如同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生活是诗意的,未来是美好的,即使偶有失意、压力与不快,但是,那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因此,我们如果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爱美之心,把它迁移到作文教学之中,所谓的老大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一、做一个热爱生活美的人
美无处不在,我们缺乏的是对美的感受能力。那些对生活的美无动于衷,过经常怨天尤人的,往往都是人文精神、人文素养比较缺乏的人。因其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缺乏,自然也就缺乏审美感受和审美意识。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具有丰盈的审美意识和能力。现在很多学生每天都在应付学习、考试,这方面自然比较欠缺,这就更加需要我们进行培养。当学生有了人文素养,有了审美意识,具备了审美能力,那么作文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撷取生活中各种美的因素,让学生真正体味生活之美,感受生活之美,做好作文之外的功夫;同时还要辅以读书,广泛地涉猎,大量的阅读,从中体悟生活的真谛,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激发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北大教授孔庆东曾经说过:“鲁迅、老舍、金庸他们都是有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人,那么他们的人文素养是有什么构成的?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他们为什么就可以成为大师呢?第一个重要的东西我觉得就是‘热爱生活。这是我在研究、阅读许多大师后得出的一个结论。这些文学大师,他们的成就,他们的素养,首先是建立在热爱生活这一点的,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会动摇。”我们应当从这段话中获得写作的启迪。
二、用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学生作文的主要毛病,通常都是“假大空”,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缺乏素材的积累,一旦到作文时,就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因而只能胡编乱造。“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都熟悉法国雕塑家罗丹这句名言,问题是我们的学生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发现。
其实,只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和观察,美是无处存在的。家庭之间的亲情之美,那种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朋友、同学之间的鼓励互助,都凝结着无私的真情;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爱之情等等。甚至商场里、马路上等各种公共场所,我们也都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事情发生,有令人感动的,有令人叹息的,也有让人愤怒的,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很好素材。更不要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无不充溢着大自然的各种各样的美。当我们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进行全景式地扫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发掘那些最能打动我们心灵的材料,就不会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同时,素材的积累需要我们进行记录、思考、分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抓住各类素材的本质。素材的来源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书本中看到的,还可以是影视中欣赏到的,也可以是道听途说的。如果学生能养成这种记录素材、思考分析素材的习惯,形成善于抓住素材本质的能力,不仅作文材料可以无限地丰富,就是语言表达、技巧运用等也都会臻于成熟,其实,学生记录材料的过程就是在进行写作的锻炼。采用这种方式,学生没有被限制和被束缚的感觉,因此表达会更放松,更能表现出自身的潜在写作能力,同时更为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三、在模仿中达到创造美
模仿是人生的第一步,当然也是写作的第一步。没有天生的作家,再天才的作家也要从学习模仿开始起步。现在我们很多人一谈到写作问题,首先就要强调创造,把所谓的创造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望而却步,实在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做法。所谓的创造,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必须有长期的坚持和刻苦的训练,在掌握前人所创造的各种写作模式和技巧之后,才有可能达到的高度。
作为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学习阶段,应该大量地吸收前人创造的各种优秀成果,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支持鼓励引导学生,模仿那些优秀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语言,模仿他们的表达技巧,领悟他们深入观察理解人生的智慧。在我们课本中选入的诗词文章,毫无疑问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名作,是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品,每篇每首都可谓文质兼美。我们如果让学生大量地模仿课本中各种体裁的作品,在模仿中领悟,在领悟中加深对写作的理解,必能在写作上有很大的收获。孔老夫子曾经告诉我们:“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无所得矣”。所以模仿就应当从上乘作品入手,才能真正得到写作的真谛。
模仿之外,我们应引导学生随便地写,想写什么写什么,写真事,诉真情,不平则鸣,有感则发;亦可天马行空,驰骋想象,摆脱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不用煞有介事。总之,对学生而言,不能提过多过高的要求,只有有所思,有所感,都可以写下来,不拘体裁,不拘写法,凭兴趣而为之。只要他们敢写、想写、爱写,就可以从名家名作中学得法度、规则、手法和技巧,同时又不会受到限制,自由任意发挥,倒是很有希望达到我们所要追求的创造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