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婷
新课改之后,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使得老师教学的各种误区凸显出来,如果这些误区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必然会局限教与学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笔者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为出发点,找出了误区产生的根源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善对策,期望能促进高中语文教育事业得到更完善的发展。
高中语文 误区 改善对策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及工具性的特点,不仅是学生学习国文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学生自身修养的重要渠道,还是学生是获得社会认知的最佳渠道,鉴于此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高中语文教学虽然朝着良性化的方向在发展,但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较多的误区,阻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唯有将所有阻碍性的因素找出来,才能够真正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教学。
1.不具备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因材施教最早是由孔子老先生提出来的,对这些年我国的教育有十分大的影响。因材施教教学思想能让老师正确看待学生问的差异,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虽然此种教学思想已在我国教育界流传多年,但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并不是非常的乐观。由于目前所开设班级的逐渐增多,导致班级中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差距非常大,老师在教学中往往都是比较注重创新方式的运用,但对每个学生能接受知识的范围是不了解的,同时也没有任何的差别教学方式,因此,如何创新的教学也很难收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便体现出高中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极度缺失。
2.过于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与学的对象都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重视与追求的是学习质量的不断提升,当学生学习质量提升之时自然教学任务能得到快速的完成。但从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现状来看,较多老师为了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课堂时间的处理中常会出现各种不足之处,使得教学停留于过于注重量的过程中,而忽视了质的提升,如果长期如此,必然会出现老师忽视学生学习的本质意义,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深度与广度,使得教学质量不断下降。
3.未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推行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学校、老师、学生三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前者由于现在社会的高度压力,面临着生源、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压力;老师面临着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获得社会认可的压力;学生更是承受着升学的巨大压力,种种这些因素都使得我国的素质教育陷入了瓶颈。之所以出现此种教学局面的直接原因还是因为教学过程还是以学生的成绩为中心导致的。长期以往,自然会出现素质教育未真正落实的情况,自然也给应试教育的继续推行提供了机会。
1.注重理论性知识学习
老师是育人的主体,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学生今后的发展。因此想要徹底改善高中语文的教学必然要加强老师对理论教学知识的学习。第一,更新教学观念。传统教学观念是以往时代教育及社会发展的产物,自然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因而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第二,完善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技术支持;能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识面;能拉近师生问的距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通过上述主体、客体、手段等方面的理论学习,老师的教学会得到更好的突破。
2.注重对学生软知识的教育
我们所说的软知识教育,即对学生的性格、人文素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这是语文教育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是任何一门课程都不能与之匹敌的。根据较多的调查得知,一个人能否成功其中个人的软实力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因此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各种软实力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进行综合性的教学,确保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性格、情感控制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是确保教学得到有效发展的关键所在,可以从三点来做:首先要注重课堂形式的多元化,因而需要老师良好的组织与调控课堂,将教学资源的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其次,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化,因而需要老师合理研究教材,将与语文教材相关科目的内容融入其中,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最后,注重课堂生活两者的相互渗透,因而需要老师注重将语文课堂延伸到社会中去,并对社会中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提取,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中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误区,但只要老师愿意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相信必然能找出误区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的改善对策,给学生提供最理想的学习环境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