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扬云
(重庆永川区汇龙小学,重庆 永川 492160)
2017年9月21—22日,2015年国培计划教师工作坊高端研修项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重庆坊线下研修在重庆市巴蜀小学举行。笔者有幸走进巴蜀小学,并亲自实践和感受巴蜀小学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堂实施。这是一次体现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的课改模式。[1]
班队活动教师以诗一般的语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引入主题《神奇的叶子》。之后,同学们随主持学生回望自身曾经的种种与叶相关的画面:吟诗、绘画、社会观察、课堂制作……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观察课桌上已备叶子的异同点,并记录各自的观察结果及结论于学习单。的观察方法看一看,观察叶子。2.成员间相互议一议,发现叶子。3.动手写一写,说出叶子。观察探讨后,学生总结如下:每一片叶子都有叶片、叶柄和叶脉三部分;但每一片叶子的颜色、大小、形状、厚薄、气味、手感、用处……不同;“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没有人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
《神奇的叶子》学习单
大屏幕展示出数幅有典型创作特色的叶画代表作品(孔雀,人物,金鱼……)。美术教师导学:
1.观察与发现。(1)观察每一幅画,说说它们选用了哪些图形构成?(2)这些画在制作上都使用了绘画中哪些技法?(屏幕提示学生美术中常用的构图法)(3)你认为制图时哪些地方比较难?该如何处理这些难处?(教师答疑解惑)
2.分工与合作。(1)设计主题。(2)构思布局。(3)分工制作。(教师强调注意事项:定主题,比划,布局后粘贴→分工合作→多样展示:诗歌、小品、散文、舞蹈、歌曲。随后小组指导,教师们参与学生活动。)
3.展示与张贴。(学生踊跃上场,成果展示多样:“成长的小路”以舞蹈形式,表现巴蜀小学学生如何发现校园内一段泥泞小路后发动全校师生及家长筹钱修路,刻字留念,最后全班同学与小路毕业合影的故事。“大海,我们的家”以歌配诗的形式,用海洋生物的口吻揭示水源污染严重,呼吁人类爱护水资源。“采蘑菇的小姑娘”以歌伴舞的形式,提示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盛况。“小猪,生日快乐”以贺卡和诗的形式,揭示同学间深情……)
下课铃早已响过,教室里要求展示的手还高高举着……
观摩课后,福建教育学院邹开煌教授深有感触地说,这是一堂高度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性质,“着力落实第八次课改提出的‘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课程改革目标”的课堂。[1]
主题来自生活(选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叶子提炼成主题“神奇的叶子”),所有活动来源于孩子的生活世界(观察叶子得结论,分析叶画学做画,展示叶画显主题),最终目的奔生活而去(“我们的结论”“我的难处”“我们的主题”——学会观察,学会总结,学会提问,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最终学会自身与自然,社会及他人的亲密相处;会求知,会生活,会承担。
这堂课由班队活动、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三位教师共同执教,多学科整合于综合实践活动,在分工与合作中达成一致的共同目标:以生物,美术学科为载体,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让学生于看一看,议一议,写一写,说一说,找一找,画一画等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品质,提高能力,运用综合知识,最终达成高层次、深整合、高质量的学科课程实施模式。
学生主导并推进课堂所有活动。“合作探究”“观察发现”“设计制作”“共同展示”实践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整个课堂,学生是活动的主导者、推进者和评价者,而教师,仅仅是课程活动实施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
选择学生喜欢的主题“走进叶子”,开展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瞧一瞧,探一探,试一试,学生乐在其中——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发展品质,拓展知识,收获友谊。
这堂课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生活求真的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2]换言之,生活教育即是真教育。生活无处不在,即真教育无处不在。它包含三层含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3]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同时作用和改造着生活。
简言之,真教育是“要随时随地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才”。[2]用生活,过生活,为生活,求真知,做真人,最终“会求知,求真知;会做事,善做事;勇担当,能担当”[4]的过程。在教育部大力倡导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当下,结合巴蜀小学成功的综合化课程实施模式,笔者以为,“真教育”的实施必将遵循以下“五化”原则。
1.生活化设计
教育来自生活。生活原来就含有教育的意义——好生活带来好教育,坏生活带来坏教育,先进的生活带来先进的教育,落后的生活带来落后的教育……在生活中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既是最好的教育内容,又是最好的教育渠道和方式。联系生活,通过手脑并用,让学生于生活的环境、内容及过程中学生活、过生活,会生活、创生活,最终幸福生活。
2.综合化实施
北京师范大学陈树杰说,教育的核心素养即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担当”。[4]素养的综合化,决定教育课程的实施必将高整合、高要求、高质量。重庆巴蜀小学综合化课程实施模式,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课堂探索,北京八十中压缩语数课时增开校本课程的事例及经验,无一不在说明,课程综合化实施已成必然之势。基于学科教育为基础,整合学科,整合学段,整合部门,全员育人,育“全员人”。
3.系统化规划
成功的教育来自美好的规划。不同时间段的:长期的、中期的、近期的;学年的、学期的、季度的、月份的、课时的;不同年级的:高年级的、中年级的、低年级的;不同课程的:综合+班队+科学、综合+语文+音乐、综合+科学+数学……;不同课堂形态的:大课堂的(如巴蜀小学的“旅行玩出大智慧”之“童眼观生态”)、中课堂的(如巴蜀小学的“舌尖上的美食”)、小课堂的(如笔者所在校的“生活与社会”)……在不同课堂形态的规划中,通过于不同时间段(如一节课,两节连堂,半天,一周等),不同学生群体(本班,跨班,跨年级),不同的跨学科综合实践学习课堂及实践活动,开发校本教材,规划实施内容和周期,设计学生不同时期的成长道路。
4.常态化开展
习惯即自然,自然即常态。(1)课时安排固定化。如福州金山小学。每周固定时间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或集中半天时间或两节课连堂开展。(2)良好习惯活动化。如巴蜀小学的“快乐群雁一起飞”活动。活动中,巴蜀小学将学生的日常活动与“我能”,“我行”的主题班队活动相结合,在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前先形成能力,塑造自身,同时发现他人,修正他人言行,最终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树立学校良好风貌。(3)生活能力课程化。如成都双流中学大主题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多种能力发展与提高融于学科四大领域整合主题实践活动。北京清华附小将培养学生的“一流好品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想,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目标融于“1+X课程”。
由此可知,学科内领域研磨课堂,关注常态:于基于生活化问题的学习中体现学科创新,于基于独立思考的学习中落实合作交往,服务责任,于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达成动手动脑,勇探索乐体验,于基于交往分享学习中达共分享的学科育人目标。
5.个性化评价
学生站在学校的正中央。教育即设计儿童每一天的人生体验,关注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终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提高。自主选择,让每一位学生拥有自己的跑道;自主活动,让每一位学生拥有成长的渴望;自主评价,让每一位学生享有成功的喜悦。合作即品质,分享即成长,活动即收获,评价即喜悦。用个性的评价倒逼课程改革。
当多数学校正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想方设法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以其崭新的姿态向众多的教师们走来。基于学科综合化实施路径,是每一位教师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所必经之路。只有真正关注课程综合化实施策略,并敢于沿着新一轮课改方向坚定不移前进的教师,才能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当下真正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基于国家课程,利益国家课程,走得更快、更远、更高,
[1]邹开煌.令人刮目相看的中西部教育对我省基础教育的启示[EB/OL].[2016-10-05].http://www.fjedu.gov.cn/html/jyyw/jyt/2016/10/05/06e3eaf9-990c-4fb2-b839-c0035e3482e2.html
[2]陶行知.陶行知谈教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69,70,26,21-30
[3]陶行知.关于“生活教育”的思想[EB/OL].[2017-09-14].http ://course.teacheredu.cn/fjgp/fjgp001a/zt5%20shjy.htm
[4]陈树杰.我的“核心素养”观: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担当[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