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娜
(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2)
ICU是医院危重患者集聚的地方,ICU的护理工作特点是护理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需要持续长时间应用电脑工作,同时需要注意力高度的集中,白班和夜班频繁轮转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ICU护理人员出现疲倦感、职业紧张以及各类眼部疾病的出现[1-3]。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科技产品在临床护理中越来越普遍应用,再加上护理人员的职业紧张等原因导致护理人员的干眼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护理人员的眼表损害程度加大[4-5]。因此,本研究于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调查沈阳市三甲医院护理人员干眼症的发病率及眼表损害情况,为提高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眼部健康,特别是ICU护理人员眼部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1.1 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辽宁省沈阳市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参加健康体检的三所三甲医院ICU护理人员作为ICU组。纳入标准:(1)当前一线护理人员;(2)在ICU工作≥3年;(3)裸眼视力>0.3;(4)有护士执业证书;(5)护理人员没有做过眼部手术,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近期佩戴角膜接触镜的护理人员;(2)近期使用人工泪液类药物的护理人员;(3)近期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护理人员;(4)有影响干眼检测指标及视功能的其他眼病的护理人员。选取同期在三甲医院门诊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纳入及排除标准与 ICU 组一致。对照组:(1)年龄相差小于2岁;(2)护理人员工龄相差小于2年;(3)在当前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少于<2年;(4)均为女性,学历水平相同,职称相同。符合上述配对条件的共计100对护理人员,护士41对、护师45对、主管护师14对;学历为大专的61对、学历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39对。两组护理人员人口学特征见表1。
表1 护理人员人口学特征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有年龄、科室、工作时间、本岗位从业时间等条目。干眼的症状主要有12种临床表现,每种临床表现得分范围为0~3分。对怀疑有干眼症的护理人员进行眼科检查;(2)眼部检查:本研究眼部检查应用苏州六六医疗仪器厂生产的YZ-5型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部检查。应用泪液分泌检测试纸和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由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进行检测;(3)眼部检查方法和分级[6]: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将无菌荧光素试纸条接触下睑外眼角,使用钴蓝光在裂隙灯下观察,嘱护理人员瞬目数次,自末次瞬目后睁眼至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为泪膜破裂时间。重复上述操作3次,取以上3次操作的平均值。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后,裂隙灯钴蓝色光下观察角膜、结膜上皮的荧光素染色情况;(4)眼表症状指数问卷[7]:该问卷主要包括三大维度及12项症状:①眼部不适维度:有畏光、眼有异物感及眼酸痛等3项症状;②视功能维度:有视物模糊、低视力、无法阅读、无法夜间驾驶、无法从事电脑工作及无法看电视等6项临床表现;③环境触发因素维度:有刮风时眼不适、干燥时眼不适和开空调时眼不适等3项症状。以上每项症状表现根据程度分别评出0~4分,得分越高代表症状表现越重,满分为100分。眼表症状指数问卷总得分=眼表症状指数问卷各项症状得分之和×100/回答问题数×4。
1.2.2 诊断标准 必须有1项以上经常或持续存在症状。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沈阳市三甲医院护理人员干眼症患病例数及患病率比较 沈阳市三甲医院ICU护理人员干眼患病例数及患病率分别是72例和 72.0%,门诊科室护理人员干眼的患病例数及患病率分别为21例和21.0%,ICU护理人员患病率明显高于门诊科室护理人员患病率(χ2=21.480,P=0.000)。
2.2 沈阳市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眼表疾病指数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沈阳市三甲医院ICU护理人员的眼部不适维度、视功能维度、环境触发因素维度及眼表疾病指数问卷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上述得分情况,见表2。
表2 沈阳市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眼表疾病指数问卷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
2.3 沈阳市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眼损害指标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沈阳市三甲医院ICU护理人员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而泪河高度、泪液分泌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检测值 ICU护理人员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见表3。
表3 沈阳市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眼损害指标比较
干眼症是眼表疾病中一种,主要是由于机体泪液分泌的质或量异常而导致泪膜不稳定或者眼表的损害,常常伴随眼部不舒适等多种症状的一种眼部慢性疾病[8-9]。随着科学技术的不算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生活之中[10]。诸如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科技产品使当前的临床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与严谨化,同时也使护理人员的生活更加充实,不但能够接受到最前沿的护理先进知识与技术。但是,随着这些电子科技产品的不断普及,与这些电子科技产品关系密切的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有研究结果显示[11],长期长时间的持续应用电子科技产品会引发机体植物神经紊乱而导致干眼症的出现。
本研究结果显示,沈阳市三甲医院ICU护理人员干眼症的发病率高于门诊科室的护理人员的干眼症发病率,同时干眼症对ICU护理人员的影响要较门诊护理人员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ICU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量、执行的医嘱多等,而当前医院查看医生医嘱都需要查看电脑,同时很多护理记录也需要录入电脑,这就使ICU护理人员平时工作中接触电子科技产品的时间要远远多于门诊科室的护理人员。还有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较重,基本所有患者都需要使用监护设备,而监护设备的长期使用也使护理人员会出现用眼疲劳。由电子科技产品而引发干眼症的护理人员在其工作其生活中往往会出现生理功能下降、植物神经紊乱,经常的疲惫感出现,同时工作效率大大降低[12-13]。三甲医院ICU 护理人员眼表疾病指数各个维度得分、眼表疾病指数问卷总得分、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积分均明显高于门诊科室护理人员上述指标,而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试验检测值均明显低于门诊科室护理人员。这说明三甲医院ICU护理人员眼部疾病症状较多,眼表损害较严重。有研究结果显示[14-15],干眼症发病的最关键部分就是炎症机制,由于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在机体泪腺与眼表周围组织,严重损害泪液的分泌神经传导,进而引起泪液质量的降低。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ICU护理人员实行昼夜轮班制、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所护理对象病情变化快等有关。
因此,ICU护理人员就业环境中干眼症现象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应加强对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的教育及培训,保障医护人员健康,推动和促进危重医学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1] Mc Carthy VJ,Power S,Greiner BA.Perceived occupational stress in nurses working in Ireland[J]. Occup Med(Lond),2010,60(8):604-610.
[2] Ward L. Mental health nursing and stress:maintaining balance[J].Int J Ment Health Nurs,2011,20(2):77-85.
[3] Fenga C,Aragona P,Di Nola C,et al.Comparison of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and tear osmolarity as markers of ocular surface dysfunction in video terminal display workers[J]. Am J Ophthalmol,2014,158(1):41-48.
[4] Vereker EO,Donnell E,Lynch MA.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inter- leukin-1β on long-term potentiation is coupled with increase activity of 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J]. J Neurosci,2000,20(18):6811-6819.
[5] 朱勇,俞文兰,徐茗,等.视屏显示终端作业人员干眼症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3,31(8):597-599.
[6] 张晓雪,付玲玲,何晓静,等.克拉玛依市区人群干眼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7):903-908.
[7] 高巍,董宇晨,张凤,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6:1528-1530.
[8] 张天资,于海娟,韩立坤,等.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干眼症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8:2045-2046.
[9] 于莉,黎明,周晓萍,等.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症临床治疗探讨[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1):76-78.
[10] 魏红领,刘韶瑞,余春红,等.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的综合治疗[J].广东医学,2015,8:1278-1281.
[11] 孙艳,余晶,孙晓楠,等.重症监护室护士干眼及眼表损害情况调查[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5,28(3):211-212.
[12] Luciola MC,Christopher GM,James HM,et al.Self-efficac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fear of movement in medi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in and disability in chronic low back pain[J]. Eur J Pain,2011,15:213-219.
[13] Pang MY,Eng JJ,Lin KH,et al. Association of depression and pain interference with disease- management self- efficacy in community- dwelling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J]. J Rehabil Med,2009,41(13):1068- 1073.
[14] Volkert VM,Vaz PC,Piazza CC,et al.Using a flipped spoon to decrease packing in children with feeding disorders[J].J Appl Behav Anal,2011,44(3):617-621.
[15] Sharp WG,Odom A,Jaquess DL.Comparison of upright and flipped spoon presentations to guide treatment of food refusal[J].J Appl Behav Anal,2012,45(1):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