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北回归线上的中缅胞波情谊

2018-03-22 05:55王长明
中国有色金属 2018年4期
关键词:贡山缅甸

王长明 |文

2017年12月18日,中国有色集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喜迎党的十九大”系列宣传活动采访组,由昆明转机来到缅甸曼德勒市,之后驱车近5个小时抵达达贡山镍矿采访。本次采访是中国有色集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喜迎党的十九大”系列宣传活动的最后一站,也是中国有色集团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组织的第一次境外采访。让我们跟随采访组,共同走进负责运营达贡山镍矿的中色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镍业”),感受其助推胞波情谊的点滴作为,为中国企业在新时代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蓄更大的力量。

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诗经•小雅•棠棣》中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在缅甸和中国人民之间,对兄弟有一个特有的、亲切的称呼——“胞波”。这是中缅之间最温暖的表达,由缅语音译而来,原义为同胞。缅甸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与中国山山相依,水水相连,“胞波”情谊是中缅人民千百年来的友好积淀,是文化交融的产物,是民意相通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时指出:“中缅胞波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民心相通、交往密切,遭遇相似、任务相近,合作广泛、优势互补。”

初冬的缅甸,阳光和煦,金色的佛塔掩映在苍翠的草木中间,三五成群的僧人面带虔诚地在大街上穿行,一派安详静谧的气息。采访团抵达曼德勒当天,就亲身体会到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浓浓深情,缅甸民众见到中国人,都会热情地用缅语“敏格拉巴”问候或直接用中文“你好”来打招呼。曼德勒办事处的曲俊伟同志、陈丹同志以及当地老华侨、司机姜家寿先生,以多年在缅甸生活、工作的经历告诉采访组:“中缅之间的胞波情谊,已经深植人心”。事实上,早在195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同志在访问缅甸时所做的诗歌《赠缅甸友人》中,就将中缅人民的友好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彼此为近邻,友谊长积累。不老如青山,不断似流水。”

中色镍业拼搏进取的中层管理人员

心中有真情,脚下才有力量。作为中央企业,中国有色集团始终心系中缅两国的传统友谊,依托投资建设的达贡山镍矿,积极为中缅“胞波”情谊的巩固和发展做贡献。中色镍业董事长、党委书记郭然作为中南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长期担任中国有色集团纪委委员、投资部主任,对达贡山镍矿投资建设的点点滴滴都了然于胸。他对采访组表示:“达贡山镍矿项目从一开始便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中缅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我们最大的奋进动力。”2004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访问缅甸期间,决定由中国有色集团落实达贡山镍矿项目。2004年7月12日,中国有色集团与缅甸矿业部正式签署《达贡山镍资源勘探和可行性研究协议》,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时任缅甸总理钦钮共同出席签字仪式。作为中缅矿业领域第一个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在东盟矿业领域最大的投资项目,该矿是引领国内镍铁冶炼技术发展、改变中国镍铁冶炼格局的特大型采选冶联合项目,也是中国诸多在缅项目中第一个建成并且正式运营的重大项目,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得到了习近平、李克强等我国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

奋斗的号角余音绕梁,激昂的过往永难忘怀。参与了项目基建的中色镍业副总经理刘中秋、金永新、刘轶,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项目建设的每个重要节点:2007年12月17日,中国有色集团在北京注册成立中色镍业有限公司;2008年7月28日,达贡山镍矿产品分成协议在缅甸首都内比都签署;2009年1月1日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各子项基础建设全面铺开;2010年11月15日,全长近140公里的输电线路建设完工,仅用时45天就完成了220千伏总降压变电站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比行业最快记录70天缩短了25天;2010年12月12日,码头交付使用;2010年12月14日,管状带式输送系统正式合拢;2011年3月27日,矿山正式投产;2011年6月,主厂区建设全部完工;2012年5月8日,项目恢复受电一次成功;2012年8月13日,1号电炉烘炉点火一次成功;2012年10月3日,1号电炉成功产出首炉镍铁产品……中色镍业总经理罗红卫感慨道,当年的建设者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可贵精神,沉淀成了项目运行期的宝贵财富。

志同道合者聚,同心和气者兴。达贡山镍矿是中缅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之一,由中国有色集团和太原钢铁集团共同投资开发,由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中色镍业有限公司负责运营,项目投资超过10亿美元,年产镍铁8.5万吨。经过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该项目创造了诸多领先和第一:设计选用了国际领先、世界一流的红土型镍矿冶炼工艺——回转窑电炉工艺;拥有自主设计、制造的亚洲体积最大的两条长115米、直径5.5米的焙烧回转窑;拥有自主设计、制造的亚洲最大的两台72兆伏安镍铁冶炼电炉;建设了从瑞丽江水电站至达贡山镍矿项目的140公里220千伏高压专用输电线路;修建了伊洛瓦底江畔最现代化的码头;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了高差大、坡段长的管状带式红土矿输送系统……这些都成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走进缅甸的重要代表。中色镍业总会计师胡浩对比了一组公司2010年重组至2016年底的发展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色镍业资产总额比2010年增长了66%,生产金属镍量比2013年提高了183%,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为中缅之间的经贸友好往来注入了活力。

缅甸的国花龙船花因为花期长,而被人们俗称为“百日红”。作为冶金项目,达贡山镍矿在看似冰冷的钢筋水泥包裹之下,被中缅两国共同发展的情怀赋予了别样的温度、别样的感动。这种胞波情怀,就如同“百日红”的龙船花一样,一定会在伊洛瓦底江畔绽放出更加别样的合作光彩……

为有牺牲多壮志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沿着满地的石砾,顺着模糊的车辙,采访组在一路颠簸中驱车赶到中国有色集团传统教育基地——中色镍业第一批管理人员居住的茅草屋,被眼前的景象所深深震撼:几间四面透风、仅靠竹条和茅草围挡的房间内,简易的木板床、简单的锅灶,成为海外拓荒者们的办公和住宿地,脚一踏上当年临时搭建的木地板便咯吱作响,壁虎和蚊虫爬来飞去。同行的中色镍业综合部经理田海峰介绍道:“2008年9月27日,刚刚成立的中色镍业派遣的第一批管理人员就驻扎在这里。”他讲的这些人中既包括自己在内的第一次赴缅工作的年轻同志,也包括中国有色集团总经理助理、时任项目总指挥王小卫等领导干部,无论职务高低,大家一起风餐露宿、并肩战天斗地。缅甸地处亚热带,常年高温潮湿,3~8月期间最高温度超过摄氏50度。前期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住在这里,直到2009年7月21日才搬至正式生活区。茅草屋没有热水器、没有电话、甚至没有饮用水,就更谈不上空调了;喝的水是从10公里外用牛车运送过来的江水;洗澡水是用油桶装上凉水,靠太阳晒热了用。中午的温度超过50摄氏度,竹凉席太烫不能躺,木沙发也不能坐,只能蹲在上面打个盹、休息一下,还要顶着炎炎的烈日,往返数公里穿行于基地和工地现场之间。这个被当年中国远征军称为“野人山”的地方,虫子比水多,毒蚊子、带疟疾病原虫的蚊子时刻考验着这些同志的毅力和耐力。“凡在茅草屋生活工作过的同志,或多或少的都得过疟疾、中暑、肠胃疾病,有的同志甚至在半年内多次患上疟疾。”田海峰如是回忆道。

有一种力量叫齐心协力,有一种感恩叫饮水思源。参建达贡山镍矿的大部分单位来自于中国有色集团内部,中色镍业负责总体协调,中国十五冶负责施工建设、鑫诚监理负责工程监理、中色国贸负责物资运输,如果算上后期的沈阳研究院负责数据化验、红透山矿业负责设备维修,中国有色集团的“集团军”优势在该项目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全长4.8公里、垂直平均坡度21.2度的管状带式输送系统,是世界最高、亚洲最长的管状皮带廊,其经过的山坡部分全长1.8公里,垂直高差600米,最大山体坡度达69度,施工人员硬是靠一条条麻绳把物资设备拉上,连人上下行走都依靠绳子攀爬在悬崖陡坡上。据不完全统计,参建员工700多人次,使用绳索13.7万多米,牵引物资设备达到3564吨,施工时间仅用137天。在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由于整个线路穿过缅甸原始热带丛林地区,森林茂密,山高水险,没有道路,各种物资只能依靠肩扛马驮搬运。有人戏称:“大军不怕架线难,热带雨林只等闲;路遥百里有马帮,通电过后笑开颜。”在打通12.8公里长的上矿山道路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克服地形复杂凶险、坡陡弯急以及持续高温多雨等种种困难,仅用5个多月便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如今,上述这些精神被凝练成“麻绳精神”、“马帮精神”、“上山道精神”,在一批批中色镍业和参建队伍中被广为传颂。

捐资修建中缅友谊佛教学校新教学楼

泼水节期间慰问当地老人

“八勇士”部分代表合影

缅甸当地员工在工作

“困难再多、挑战再大,工程质量也未有丝毫懈怠”。中色镍业副总经理高万青说。建设方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形成了无缝衔接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者们用手中的标尺、心中的标尺,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冶炼区、采矿区、公共区和生活区的54个单位工程中,43个优良、11个合格,优良率79.62%。一类桩98%以上,无三类桩。电炉炉衬砌筑砖缝小于1毫米、表面不平整度小于2毫米、分部工程评定优良;主体钢结构全部由国内制作、现场安装,钢结构制作尺寸精准,主厂房安装垂直度偏差最大仅20毫米,标高偏差3毫米;钢结构焊接牢固、焊缝饱满,受检焊口一次合格率98.5%,高强螺栓一次穿孔率100%;设备纵横向水平度、本体间同轴度、拼装筒体的圆度和同心度均符合设计及安装规范要求,焊缝质量优良;回转窑筒体同心度偏差在允许范围内,设备调试一次成功;变压器及盘柜底座垂直度偏差小于1.5毫米/米,电气送电一次成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的砂浆、混凝土试块强度100%合格;铁塔组立、导线架设100%合格,接地电阻检测100%合格,工程质量核定等级优良;码头工程85个分部工程合格率100%。“工程总体质量核定为优良,先后荣膺了境外工程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大家的心血没有白费。”中色镍业副总经理金永新从2007年在沈阳进行中试试验时就参与了达贡山镍矿项目,十年的拼搏、十年的努力,当项目受到业界广泛认可时,他作为参与者也深感自豪。在谈到项目建设期的艰苦时,中色镍业的同志们还提及了已经不在缅甸现场工作的一长串名字:王小卫、梁津源、李洪元、王邦庆、瞿波、李维鹏、杜轶莎、杨遂金、黄瀚影……每位同志的背后都有可歌可泣的达贡山往事,他们和仍然奋斗在达贡山的同志们心手相连,经历了一段难忘的传奇岁月。

“项目建设期有困难,项目后期更是遭遇了不可抗力”。中色镍业董事长、党委书记郭然在介绍到这里时神情庄重。受缅甸民族地方武装冲突影响,2011年6月14日,220千伏的瑞达线(瑞丽至达贡山)321座杆塔基中的6个被炸毁,加上其他倾覆受损的塔,共有20多个杆塔被破坏。该输电线路是达贡山镍矿唯一的电源线路,全长近140公里。抢修时发现,塔基周围埋有大量地雷,特别是在西线段,仅在54号塔附近就发现了多达9颗地雷,而且安装的相当隐蔽,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炸伤。2012年2月13日中午时分,达贡山镍矿项目给63号塔基施工点送饭的一辆越野车发生意外,一个年轻的生命倒在了硝烟中。中色镍业和云南省火电建设公司参与抢修的“八勇士”没有被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吓倒。2012年5月8日上午9时4 6分,2 2 0千伏总降压站恢复受电一次成功,达贡山镍矿生命线全面恢复。中色镍业总经理罗红卫表示:“八勇士的无畏与牺牲,为该项目重燃了光明之火,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让我们记住“八勇士”的名字:陈忠民、徐峰、叶保恒、王建钢、常培林、吕伟、杨泽华、任晓晋。那个消逝的年轻生命叫:何成宝。

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谈起如烟往事,中色镍业设备能源部经理陈忠民的语调在平静中难掩激昂:“电是希望,是光明,是无限的可能和想像力”。他向采访团透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障踏勘阶段的故事,这段历史已经深埋在他心底整整六年时间。不知道事故点出在哪里,就没有办法抢修,而故障点的大概位置就位于战争的最前线。得到输电线路被炸断的消息后,陈忠民、高志勇、吕伟同志与云南火电以及缅方人员共10人,迅速组成故障踏勘小组。没有思想动员,不敢告知家人,十人小组立即由现场向处于战事硝烟笼罩中的西乌方向进发。出发前,吕伟给室友留下了一个便条:“亲爱的同志,你见到这个便条时,我已奔赴故障踏勘的前线。如果我不能回来,麻烦你替我完成几个没来得及办好的事情……”朴实的话语,最能震撼人,也最能打动人。没有路,就用双手开路;没有水,就喝江水雨水;没有食物,就天天啃方便面;没有住处,就借宿在寺庙或学校;四五米长的蟒蛇、奇毒无比的竹叶青、往肉里钻的蚂蟥他们都曾正面遭遇,悬崖峭壁、江水湿衣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途经的村庄大多数被战事硝烟驱赶的空无一人,十人小组进入一户刻有三个五角星的民房时,戏称这里是“三星级宾馆”。在狭小的空间里,人们点燃蜡烛、相互温暖、相互鼓励,陈忠民手机中的一首《映山红》被反复播放,“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悠扬的歌声成为这群勇士彼时的精神慰藉。“纪律,是我们作为中央企业必须时刻铭记、时刻践行的,即使到了那么危险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这一点。”临走前,十人小组把院子打扫干净、把水挑满、把钱留下。

最紧急的情况不是发生在山高路远坑深的行进途中,而是发生在距离故障点只有20公里的西乌。在这里,所到之处随时可能碰到地雷,一到夜里周围的枪炮声便此起彼伏,让人心生胆寒。那天,陈忠民等人正在与负责保护他们安全的缅甸军方协调进入现场的方案,突然一群身份不明的人员向他们靠拢过来,全部人员立即转移到了当地的一个制高点,迫击炮、冲锋枪全部子弹上堂,激烈的战斗一触即发,人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虽然最终未能爆发冲突,但当时的场景对于这些从未经过战争洗礼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讲,无疑面临着生死抉择。在制高点待命的4天里,十人小组心急如焚,拿不到现场的资料照片,后续的抢修工作就无法完成。197 6年出生的高压供电作业区总降站长高志勇回忆,当时陈忠民高烧到昏迷状态,却一再和军方要求尽快进入现场。中色镍业综合部副经理叶宝恒认为,无论是故障踏勘还是线路抢修,“祖国”是支持他们这些人勇往无前的最大力量,在抢修输电线路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在车身周围,甚至在帽子、身上都贴满了鲜艳的中国国旗:“五星红旗是我们的护身符,更是我们的强心剂,与祖国24小时在一起的感觉终生难忘!”

苦求之中无多路,披肝沥胆志必坚。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始终没有离他们而去,陈忠民以抢修输电线路为背景创作了两首歌词,一首叫《勇往无前》,一首叫《追寻》。在采访间隙,采访组人员点开了一曲录制好的《追寻》,随着舒缓但坚定的音乐声响起,眼前顿时铺展开了一幅在硝烟弥漫中执著前行、壮怀激烈的场景:“为了追寻那一天,我们背起行囊踏上征途,在山林中迎来朝阳,在那峻岭中送走晚霞。为了追寻那一天,我们扛过战旗投入战斗,在胜利中享受喜悦,在我睡梦中露出微笑。越过万水千山,只为那期盼的梦想。尝尽那苦辣酸甜,只为那永恒的光明”。这就是中国有色人、这就是中央企业人,他们身上蕴藏的最可爱、最可敬的大无畏精神将永远为历史所铭记!

一山放过一山拦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艰苦的基建期过后,达贡山镍业的挑战并未减少,在生产经营中始终是绷紧一股劲儿在奋力前行。

采矿项目部在检查设备

中缅友谊足球比赛

厂区全景

中色镍业董事长、党委书记郭然分析指出:“达贡山镍矿服务年限是20年,2018年即将进入商业运营期的第5个年头。如果以百年老店为标准来衡量,达贡山镍矿即将进入25岁,这正是企业风华正茂、大有作为的发展关键期,中色镍业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重了,必须把所有的问题都多想一步、想深一步、先行一步。”在诸多问题的解决路径中,郭然尤其注重向政策要效益。他在中国有色集团担任投资部主任时,就曾兼任沈阳有研化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对于政策和法律对企业的重要意义认识的非常深刻。在与采访团见面后,郭然立即启程与中色镍业总会计师胡浩一同前往曼德勒,然后转道仰光,沟通涉及中色镍业的相关资金政策。协调政府之间的事情,必须先驱车则近5个小时赶到曼德勒,再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前往缅甸新首都内比都和老首都仰光这两个政府机构比较集中的城市,而内比都南距仰光40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到达这两个城市不仅舟车劳顿,而且中间的沟通协调需要做大量的前期沟通。近年来,中色镍业不断加强与缅甸相关政府机构的沟通,加强与我驻缅甸使领馆的汇报,加强与中石油、北方国际等在缅中资企业和当地侨领、中资商会、孔子学院的沟通联络,努力扩大“朋友圈”,为互通有无、增进互信、享受政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郭然认为:“企业能够享受的政策必须充分享受到,而前提是吃透相关政策。”他举了个例子,缅甸颁布的新投资法指出“如是为了出口产品而从国外订购原料的,投资委员会可提供免税或减税待遇”,而中色镍业每年海外采购金额的占比很大。基于对缅甸新投资法的理解,中色镍业已申请到税收减免待遇。“对于政策允许的内容,必须充分用足用好,用到刀刃上”。这一点,中色镍业领导班子的思想是高度统一的。

外围的工作要做好,内部的精细化管理同样不能有丝毫懈怠。中色镍业总经理罗红卫向采访组介绍了该公司“三标、四稳、一个强化”的精细化管理之道。“三标”即:强化成本意识,用对标找目标,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把指标落实到每名员工的肩上;深挖市场潜力,向招标要效益,推动采购成本下降幅度超过同期市场的下调行情;落实标准化,向贯标要效益,强化生产系统岗位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实施。“四稳”即:保持原料的稳定,集中抓好配矿工作和焙砂质量,为电炉稳定生产与降低电耗提供有力支撑;保持工艺的稳定,作为世界上仅有的3家生产35%以上高品位镍铁的企业之一,生产高品位的镍铁产品,不仅消除了泡沫渣,炉顶温度也能够处于安全状态,电炉炉况稳定,有利于生产操作,是最合适的生产工艺;保持设备的稳定,持续推进TPM管理,消除非计划热停工,科学组织定检,全面推行点检定修;保持产量的稳定,鉴于固定成本占比较大,持续的稳产、高产是公司降本增效的首要任务,2014年进入商业生产期后,已连续三年完成生产预算目标。“一个强化”即:强化落实力,提升执行力,将每周的班子例会、每天的早调会作为协调组织、抓紧落实的重要保障。“应该说,中色镍业是吃到了精细化管理的甜头的。继2015年比2014年吨镍生产成本下降近2000美元后,2016年比2015年生产成本再降802.99美元/吨镍,企业降本增效的成效显著”。罗红卫如是说。

党员是生产经营的中坚力量,是企业发展的定海神针。离开现场前,中色镍业人力资源部副经理程尉卿打过来电话中和我们道别,他要准备下午对中色镍业各党支部的培训。作为从中国有色集团党群工作部调到中色镍业不久的同志,程尉卿对中色镍业广大党员同志的精神钦佩有加。在中色镍业,广大党员真正做到了“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涌现出了众多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钻研业务、爱岗敬业的好典型。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色镍业副总经理刘轶是其中的突出代表。2009年9月,刘轶进入缅甸现场工作时,正值达贡山镍矿项目建设高峰期,在缅甸特定的投资环境、人文环境下,施工人员进场、码头用地新征、协调政企关系、稳定周围环境等难题都摆在他的面前。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刘轶同志带领综合部两国、六地全体员工分析问题、摸清形势、明确目标、合理组织、迎难而上,用高效率、高标准、高要求的工作成果为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奠定了基础。在抢修输电线路的过程中,刘轶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更加注意对公司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物资安全等方面的保护,承担起输电线路抢修的内部协调和对外联络工作,同缅甸政府部门协调有关进场抢修事宜,只身前往战争最前线与相关方面谈判,用自己的真诚、毅力和勇气来取得了各方的高度认同。“我们中色镍业人始终有一种担当精神和责任情怀,始终将国家利益、中缅关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刘轶之前曾经在中国有色集团赞比亚出资企业工作,对于海外企业与项目所在国政府、员工、民众的相处有一套成熟的应对办法,在他的努力下中色镍业未发生过一起外事事件、中缅员工和谐相处,为产品销售、物资供给等生产经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中国有色集团劳动模范、中色镍业冶炼厂厂长姬鹤志就是一位“技术创新达人”。他潜心研究矿热炉冶炼工艺,针对镍铁冶炼生产工艺存在矿热炉经常出现泡沫渣、炉内料坡不稳定、除尘烟道堵塞及炉顶设备烧损严重、焙烧窑结圈等严重影响产能、成本及环境的工艺问题,姬鹤志连续40天对电炉内料坡情况进行拍照,对比每天电炉内炉况变化,拍照的手都被烤得红肿。通过对电炉、焙烧窑、原料等工序生产基础数据的分析,他提出了取消原料石灰石配入、镍铁品位提高到35%,电炉采用高电压操作、提高电炉渣温度、焙烧窑取消柴油混喷等主要工艺措施。冶炼厂产能达到并超过设计水平,一系列技术难题迎刃而解,镍铁品位提高到35.84%,吨镍综合成本大幅降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色镍业优秀共产党员贾平生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设备相关技术资料,对设备的控制原理及各控制点深入了解,提升技能以减少设备发生故障时的处理时间,努力做到预防维修,减少设备事故。据他介绍,缅甸达贡山镍矿生产很多是新技术、新工艺,必须认真动脑、注意思考。贾平生对原变频控制原理及各控制点分析研究,拿出了新的方案,实施后主传电耗减少约40%,且两台电机互备运行,提高了主传可靠性、减少了故障时对生产的影响。他还利用修旧利废减少备件和材料消耗,现场损坏的紧缺备件、贵重备件及有维修价值的备件都在贾平生的手中起死回生,被修复后得到了再利用。尉文清同志是中色镍业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代表,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专业的他进入现场工作已六年有余,一直担任电炉机械设备点检员。2015年12月,他兼任机械作业区副作业长,协助作业长工作。在生产中由于工艺原因,电炉烟道损坏严重,严重影响了矿热炉工艺控制参数及矿热炉的正常运行,尉文清参与了从设计到安装的全部过程,使矿热炉设备和工艺恢复到正常的控制之中。由于生产条件改变,电极设备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常发生连电、闸瓦损坏等事故。为解决此问题,尉文清为电极增设了一套防偏装置,电炉故障时间从每个月高达20多个小时到现在基本实现了“零故障”。电极上、下抱闸油缸数量多达96个,密封更换是更换一项工作量很大的工作。尉文清制作了辅助安装工具,现每个密封的更换时间已从刚开始的4个多小时降低到1小时。扒渣机和倾翻车的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原是水-乙二醇,但由于设备制造和安装未能满足水-乙二醇的使用要求,导致杂质不断产生,严重降低了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且常常不能正常使用,为此尉文清大胆提出将工作介质改为液压油,并付诸实施。两年多来,扒渣机和倾翻车的故障基本为零。

中色镍业总会计师胡浩指出:“我们生产经营中取得的每一个点滴成就,都离不开干部职工的精打细算、精雕细琢。可能没有惊天动地,却足可以感动人心。”工作上的追求是苟日新、日日新,而对家人的亏欠和思念却是长久不变。无论是基建期,还是生产期,中色镍业的同志们远离祖国、远离亲人,在厂区、生活区过着单调的两点一线的生活,对家人的愧疚之情所有的人都是共通的。面对采访组在这方面的提问,现场的同志们都选择了回避,认为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工作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样的高风亮节在中色镍业已是共识,同样的故事在协作单位也俯拾皆是。出生于1985年的李文杰是负责达贡山镍矿采矿任务的中国十五冶项目部的项目经理。2008年,他从江西理工大学毕业后便投身缅甸项目建设,踏实肯干、求知似渴的精神使他迅速成长为技术过硬、能力出众的生产骨干。2009年年底,电炉安装成为项目建设的难点和焦点,李文杰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主动请缨,承担起电炉安装任务。由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大型的设备,国内也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供借鉴,如此重大的任务交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能行吗?面对质疑,他没有畏惧。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认真研究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并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编写了详细的施工方案。针对安装中存在的问题,他虚心向设计、监理和老技术员请教,不断修正施工方案,圆满完成了两台电炉安装。期间,他5次患上疟疾,但他没有退缩。在缅甸工作近9年的李文杰,虽已走上了领导岗位,但他对家庭、爱人愧疚得很多,每次承诺休假好好陪爱人,但几乎每次都爽约,经常因现场紧急任务提前返程,先后错过了两个孩子的出生。

一轮皓月、一盏清灯,伴随着一批批走进达贡山镍矿的中国开拓者度过数载光阴。从中色镍业副总经理刘中秋在2017年中秋佳节时写下的一首短诗中,我们能窥见到广大中方员工对家人的无限思念。刘中秋在缅甸一干就是8年时间,他在诗中写道:“瓦城天高心北归,江阔云低雁南飞。沧海月明珠有泪,云中锦书情难托。”从基建期开始,中国拓荒者在这片土地上执著前行、战天斗地,他们流过汗、流过泪,甚至流过血,每个人都将对祖国的牵挂、对家人的思念幻化成为了工作的成效、转化成为了助推中缅友谊的力量。

守望相助的风景线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在达贡山镍矿厂区对面,缅甸老华侨郑万国开了一个超市,里面的物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见到采访组到来,他亲热地把我们拉到身边、让了座位,并招呼爱人和女儿郑依依和我们唠起了家常。他表示,作为在缅甸出生的第二代华侨,达贡山镍矿的建设和发展,让他们真正看到了中国企业的情怀,看到了中缅之间的友好合作成果。据他介绍,原来这一片区域人烟稀少,随着达贡山镍矿的发展,当地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活区域,让他最为欣赏的是中色镍业为包括他们在内的当地人提供的免费用水、用电支持:“我作为一个华侨,看到中国人尽到的这些责任,不仅脸上有光,而且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真心地为中色镍业点赞”。

同样的高度评价,在距离达贡山不远的中缅佛教友谊学校那里得到了同样的印证。郑依依主动为采访组担任翻译,陪同我们一起来到中缅佛教友谊学校。正值学生们上课的时间,教室里传来朗朗书声,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一双双纯洁的眼睛,见到中国人到来后都流露出感激之情。据学校的主持介绍,中色镍业不仅为中缅友谊佛教学校的教师提供工资,还资助学校开设了汉语培训班、计算机培训班,以前学校只有几十名学生,自从中色镍业捐建了这个美丽的学校后,现在的学生已经达到了400多名,在新修建的校舍中上课,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据了解,中色镍业高度重视帮助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已为当地学校捐建了3座教学楼,为周边超过5所学校修缮校舍、提供奖学金。“佛教最讲究感恩,中色镍业和中国有色集团的责任情怀,令我们深为感动。谢谢中国企业。”缅甸当地对高僧大德尊称为鹏鹏,采访组在中色镍业综合部经理田海峰的陪同下,专程拜访了距达贡山镍矿最近的孟贡村的鹏鹏师傅,得知采访组中午即将启程回国,鹏鹏师傅执意挽留我们用餐。在交流中了解到,田海峰在中色镍业领导的交待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此与鹏鹏师傅进行交流,一方面了解当地信众对中色镍业的看法,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为当地做贡献。鹏鹏师傅表示:“我和田海峰以及中色镍业的很多人都成为了好朋友,就像胞波一样。”

中色镍业董事长、党委书记郭然深有感触地指出:“缅甸是佛教国家,我们始终尊重当地风俗,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将关爱缅方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中色镍业解决了当地1500多人的就业问题,多次组织泼水节联欢活动、达贡山春节联欢晚会、篮球比赛、足球比赛、棋牌比赛、员工运动会以及缅语卡拉OK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自2013年起,中色镍业每年都邀请卫生部职业卫生司为缅籍员工进行体检。2013年至2017年,每年泼水节期间,中色镍业积极融入当地尊佛敬老的习俗,向当地多所寺庙提供捐赠并向当地超过3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食品和慰问金,赢得了当地僧侣和民众的广泛赞誉。此外,中色镍业还为当地打井取水、供水供电、减免电费、建校助学、修路搭桥、捐赠医疗设备、聘请专家进行农业种植指导、捐款捐物帮助救灾,累计向当地捐款、捐物超过108万美元。同舟共济的真情,在缅甸遭受自然灾害后,当地人的感受更为真切。20 08年,当达贡山镍矿项目还处于前期运作阶段时,缅甸遭到热带风暴袭击,中色镍业坚持与当地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第一时间向灾区捐助了10万美元。2012年11月11日,当缅甸德贝金地区发生7级强烈地震时,中色镍业又在第一时间为缅甸曼德勒省和实皆省提供捐款用于恢复受灾民众的正常生活。2016年7月、2017年8月,达贡山镍矿周边地区遭受多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中色镍业得悉灾情后,向周边9个村庄共800余户受灾群众发放了赈灾大米,向受灾最严重的梯阶县城的受灾村民发放了饮用水、大米、食用油及毛毯资等救灾物资。正是这种默默的扶持、真诚的帮助,为当地人走过艰难的日子增添了更多的信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作为“走出去”的中央企业的一份子,中色镍业将这一“中国理念”贯彻到了项目运作的全过程。据了解,达贡山镍矿项目上各类先进环保设施累计投入5700万美元,约占整个投资的5%,从投入上确保了环保排放达标;焙砂采用全封闭输送,有效降低了作业场地扬尘;管状带式运输机输送原矿,不但避免了汽车运输的扬尘,而且年节省运输成本90%以上;回转窑、干燥窑内设计了扬料装置,强化热交换,降低烟气出口温度,降低了能耗;输电线路采用高跨铁塔,保护了当地近500万平方米的原始森林。采访组驱车来到了渣场,极目远看碧绿的水面,微风吹皱一池清水,一群候鸟在水面上盘旋而过,在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的映衬下让人的心情格外舒朗。在中色镍业办公楼里,专门安排了电炉渣水养鱼、生活废水养鱼和从附近的7个水源地取水养鱼的展示,让人能够直观感受到中色镍业在环保上的作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色镍业履行社会责任还表现在对当地工人的培养。人才是最大的工业附加值,我们将最大的工业附加值留在了当地。”中色镍业总经理罗红卫如是说。对此,中色镍业安全环保部的缅甸小伙金炫明和技术质量部的缅甸化验员索敏觉的感触最为深切。刚满28岁的金炫明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向采访组介绍:“我的父母都是农民,2011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到中色镍业工作。在这里,中方人员手把手地教会我们安全规范、环保常识、管理体系认证的知识等等。也有仰光等地区的企业高薪想挖我过去,但是再好的地方也没有中色镍业这样的氛围,作为一个年轻人,学到真的本领比什么都重要。”最让他感动的是,一次爱人生病,中色镍业的同事们得知后迅速组织了捐款,帮他们度过了难关。如今,靠着在中色镍业的收入,金炫明不仅买了地、盖了房,而且和同在华人企业工作的爱人一起,养育了可爱的下一代,过上了令同龄人羡慕的日子。现年50岁的索敏觉是一位憨厚勤恳的缅甸“大叔”,他的老家在缅甸实皆省梯阶镇,进入达贡山镍矿工作之前曾在缅甸掸邦当过15年教师,还在碾米厂当过工人。2011年5月23日,他正式成为中色镍业的配料工。之后,通过不断学习逐渐成为一名熟练技术工人,后又通过竞聘成为化验室一名出色的化验员。他微笑着表示:“镍矿项目还没实施之前,因为当地是偏远山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落后。镍矿项目建成后,给当地供水供电、提供了大量就业,带动了当地商业的繁荣,明显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公司还给愿意居住在工厂内的缅甸员工提供宿舍,宿舍配有空调、热水,就像和宾馆一样,你现在让我回到村里的家中都感觉住得不适应了。”在工作之余,索敏觉还担任中缅友谊佛教学校的兼职义务教师,在学校的筹建、当地孩子的教育、甚至联系曼德勒福庆孔子课堂探讨开设中文学习班等方面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对缅方如此,对合作单位更是要一视同仁。踏着晨光,采访组在云雾缭绕的达贡山巅见到了负责采矿的中国十五冶项目部经理、中国十五冶劳动模范李文杰,党支部书记、中国十五冶优秀党务工作者秦照松,总工程师黄伟。据他们介绍,中国十五冶于2010年5月28日与中色镍业签订了采矿框架合同,采矿分部于2010年8月成立,当年12月28日开始基建剥离。目前,该项目部有中方人员52人,管理人员21人,工人31人。缅籍员工325人,属地化率86.2%。截至2017年12月15日,项目共完成采剥总量1590万吨,向业主输送矿石775万吨(湿基)。李文杰表示,采矿项目部坚持科学组织采矿生产,不断优化采配矿工艺,以定制化管理为基础,以技术革新为突破口,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节能降耗,规范设备管理,满足了达贡山镍矿冶炼厂的生产及工艺要求。文辞锦绣的秦照松在一篇征文中写道:“再遥远的梦想,也经不起执着的坚持。”在砥砺奋进中,达贡山留下了中国十五冶人坚实的筑梦脚印,这里不仅成为中国十五冶矿业发展的人才摇篮,也为该公司承担迁西金矿、刚果(布)铜矿和巴基斯坦煤矿的采矿任务提供了可复制的管理模式。“而这一切的一切,与中色镍业从项目从一开始就对十五冶百分百的信任、百分百的支持密不可分,真正体现了中色镍业一直在倡导的‘一家人、一件事儿、一条心、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股劲儿’的‘六个一’原则”。秦照松发自肺腑的表达代表了中色镍业广大合作伙伴的心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方愿同缅方一道,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弘扬传统友谊,密切互利合作,推动中缅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中色镍业董事长、党委书记郭然表示:“我们一定牢记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把达贡山镍矿项目这个中缅合作的亮点擦得更亮,努力成为带动经济、增进友谊的典范,绿色经营、长期发展的典范,中缅合作、共同发展的典范,为中缅开启和谐共进的新征程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美丽的达贡山脚下,缅甸的母亲河伊洛瓦底江缓缓而过、亘古恒流,旷野中竖立的座座佛塔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见证着中国有色集团和中色镍业为中缅“胞波”情谊的巩固和发展所做的努力。一切只是开端,花开更待来年……

当年第一批管理者居住的茅草屋

渣水养鱼直观地呈现环保责任

猜你喜欢
贡山缅甸
悠悠贡山情,共创脱贫路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缅甸新财年两个月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8000万美元
这个叫“贡山”的岛,你爱了吗?
缅甸马德亚白色大理石矿初探
缅甸记忆
贡山高山峡谷气候下人工种植羊肚菌的技术与管理
缅甸非常之旅
贡山棕榈资源及生态调查